趙靜
摘 要:高校學風是大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反映學生總體質量和學習面貌的學習風氣與學習氛圍。當前,我國高等學校的學風總體較好,但與此同時,浮躁治學、抄襲剽竊、考試舞弊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學習風氣亟待優化。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認為學風的重要性在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并以“學風貴導,育才于微”為核心理念,以學風建設為主線,創新性地提出并實施“654321”學生工作模式,促進學風、院風積極轉化。
關鍵詞:學風建設;創新;學生工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0-0114-03
教育部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魂。”①當前,我國高校的學風總體上呈良性發展態勢,但浮躁學習、學術作假、考試舞弊等不良現象并不少見,學風較為疲沓。加強學風建設,促進學風積極轉化,已經刻不容緩。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針對學風急需轉化的迫切要求,結合本院學生的基本特點,一方面從教育教學入手,組建學風督察小組,加強考風考紀管理;另一方面,從學生工作入手,以學風建設為主線,創新性地提出并實施“654321”學生工作模式,促進學風積極轉化。以下就創新學生工作模式的必要性、具體做法、難點及改進思路進行論述。
一、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學生工作模式解析
以學風建設為主線創新學生工作模式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涵:一是以培育優良學風為主要目標,二是創新方法,采取新的手段,開發新的途徑,為學風建設服務。三是所有圍繞學風建設的工作要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不要單打獨斗,而要形成一個綜合化的工作體系。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下稱管理學院)從本院學生具體情況出發,以引導學生“愛學習,會學習”為主題,以學風建設為主線,大力倡導“博學、好問、慎思、篤行”之風,創造性地提出“654321”學生工作模式。
“6”指鴻鵠夢工場開展的六大工程,即“旗幟工程”“雙導工程”“引領工程”“而立工程”“陽光工程”“溫暖工程”六大工程,主要指教育載體;“5”指依托的五支隊伍,即輔導員、班導師、專業導師、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含學生導學和班導師助理),指教育主體;“4”指“鴻鵠好聲音”“鴻鵠大展臺”“鴻鵠真風采”“鴻鵠新論壇”等四大載體和平臺,和六大工程一起形成載體體系;“3”指“教師引導、朋輩幫扶、環境熏陶”的三大基本實施路徑,指教育路徑;“2”指一個現實場所(“鴻鵠夢工場”即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占地60平方米的專用場地)和一個虛擬場所(“鴻鵠夢工場”專門網站),指教育環境;“1”指在學生中開展的“鴻鵠英才培訓計劃”,指教育載體。
二、“654321”學生工作模式的運行機制
“654321”工作模式并非簡單的數字集合,它是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徑、教育環境、教育載體等教育要素的有機整合。橫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徑、教育環境、教育載體等各個要素都能形成一個內部有機聯系的子系統。縱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徑、教育環境、教育載體等要素能形成一個以學生建設為主線的學生工作立體系統。這一立體系統有其內在合理的運行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發揮輔導員的“主力軍“作用,全面有效開展學風建設工作
輔導員不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主力軍”角色,在學風建設中也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它的“主力軍”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統領整個學風建設工作,負責計劃、組織、實施、監督、保障。二是直接負責相當大的一部分工作,這是由輔導員普遍綜合素質較高、業務能力強、經常與學生打交道等特征決定的。比如,管理學院的輔導員不僅負責統籌整個學風建設的工作,還具體負責實施“雙導工程”“而立工程”等六大工程,以及整個“鴻鵠夢工場”中心的運行、“鴻鵠夢工場”專門網站的維護。三是在指導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扮演教育者角色、開展朋輩幫扶工作方面發揮著最顯著的作用。
管理學院不僅充分發揮輔導員的“主力軍”作用,還以“教師導航、學生導學”為工作思路,將專業教師、班導師、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納入學風建設的教育主體體系,形成以“引導教育、朋輩幫扶”為主要功能的教育者隊伍。具體來講,在整個學風建設的過程中,輔導員扮演總導演的角色,負責統籌日常的學風建設管理;班導師是班級學生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直接教育者和影響者,是學風建設的關鍵力量,一個班級學習風氣、學習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受到班導師的影響;專業導師通過“雙導工程”“鴻鵠英才計劃”發揮強有力的引導教育作用,也是“教師導航”中的重要力量;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通過協助輔導員進行日常學風建設管理(如班級考核、自習抽查、成績管理等)以及導學工作、黨團教育工作發揮朋輩幫扶的作用,它們也具有教育者的功能。這幾者既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作用,同時又相互聯系,形成內部合理的教育者體系。
(二)以“雙導工程”為核心工程,著力優化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作風
從學風的內涵來看,學習習慣是學風建設的關鍵所在。基于這一認識,管理學院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行為入手,以“學風貴導,育才于微”為核心工作理念,以“教師導航,學生導學”為基本工作思路,實施“雙導工程”,著力優化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作風。
管理學院分專業導、課程導、行為導、榜樣導等遴選與聘任學生導學,聘請高年級優秀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專業知識、課程學習、學習方法與技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層次、針對性的“導學”,發揮榜樣示范、引導幫扶、監督管理等功能,實現朋輩式互學共進。特別是建立“導學幫扶制”“導學聯系制”“導學管理制”,每位課程導、專業導擁有固定的幫扶對象,每名行為導負責4~6名同學的學習和日常行為表現,對優化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作風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同時,學院還建立專業導師制、班級導師制、固定導師制(個別專業),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導航”作用。
(三)以“一項計劃、四個平臺”為有效載體,努力營造優良的學習氛圍
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學風建設需要豐富有效的載體作為依托。管理學院提出學風建設的“654321”工作模式,其中,“146”主要指學風建設依托的載體和平臺,包括一項計劃、四個平臺、六大工程。一項計劃,即“鴻鵠英才計劃”。在管理學院的在校本科生中,每年遴選部分學習成績好、學習潛力大、科研興趣濃的優秀學生,讓他們盡早地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一方面協助教師完成科研,另一方面接受教師在科學研究、論文寫作、項目實施等方面的專業指導。四大平臺,即打造宣傳好“鴻鵠好聲音”“鴻鵠真風采”“鴻鵠大展臺”和“鴻鵠新論壇”。“鴻鵠好聲音”是指通過及時發布有助于學生認知、學習、立志等的名言警句、熱點評論等,用網絡好聲音弘揚時代主旋律,占領青年學生的思想陣地,傳播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正能量。“鴻鵠大展臺”“鴻鵠真風采”是指在虛擬場地(專門網絡)和現實場地(鴻鵠夢工場場地)展示學院、在校學生的榮譽,展示優秀校友和在校學子的先進事跡(比如“十佳學子”沈越飛、“學霸”劉璐、挑戰杯一等獎獲得者賁可蒙等),增強學生的集體感、榮譽感、上進心,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鴻鵠新論壇指邀請專家學者、社會知名人士、優秀校友、學院教師、優秀學生開設成長發展、專業拓展、求職就業、學習讀書等方面的講座,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增長見識、培養正確的思想觀念、激發理想意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三、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學生工作模式的成效、難點及改進思路
“鴻鵠夢工場”成立、“654321”學生工作模式實施近一年,取得了較為顯著的工作成效,同時,也面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和難點。作為一種探索性的、創新性的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學生工作模式,無論是它的工作成效,還是它所面臨的難點、問題,都具有較強的啟示意義。
(一)“654321”學生工作模式初步取得的成效
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654321”學生工作模式實施近一年,取得了較為顯著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現學生學習成績普遍提升、學習科研興趣日益濃厚、學習習慣和學習風氣得到轉化等三個方面。
首先,學習成績普遍提升。據調查顯示,管理學院實施了“654321”工作模式后,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一定提升。如設置了導學的2013級,與未設置導學的2012級同期比較,核心課程的平均分至少提高3分;核心課程及格率平均提高5個百分點;各專業的綜合平均分最低提高1.1分,最高提高5.5分;各專業及格率平均提高3.36個百分點。再如,2012級設置了學生導學后,核心課程的綜合平均分提高11.67分,尤其是數學及格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
其次,學生的學習科研興趣日益濃厚。參加“開拓杯”“挑戰杯”、科研立項的學生數量增幅不小,其中在重慶市、重慶理工大學論文創作、科研發明等方面獲獎的學生數量增加19%。
再次,整個學院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風氣得到積極轉化,課堂遲到、早退、曠課、晚歸現象有所減少,自主上自習、自主進圖書館學習、自愿請教導學和導師的現象增多。這是直接的成效,從間接的成效上看,學院的就業質量提高,就業意向多元化,就業觀念有所轉變。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所提升,目標意識增強。
(二)“654321”學生工作模式的難點分析
“654321”學生工作模式目前面臨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核心工程“雙導工程”而言,專業教師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部分學生導學缺乏工作積極性。專業教師是“教師導航”的重要力量,然而長期以來,專業教師都將工作重心放在教學科研上,在學生工作、學生輔導、學生教育方面有所弱化,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導致部分專業教師未能充分發揮“教師導航”的作用。與此同時,盡管管理學院通過召開導學培訓會、賦予導學學生干部身份,部分學生導學仍然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影響整個“雙導工程”的成效。
其次,“四大平臺、六大工程”的學風建設載體的服務力有待增強。除了“雙導工程”“而立工程”是直接作用于學風建設之外,其他五大工程都間接為學風建設服務。“溫暖工程”“陽光工程”“引領工程”等在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增強理想信念、提升綜合能力素質等方面確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在培育優良學風方面的服務力還比較弱,未能緊緊圍繞學風建設開展工作。
再次,從方式、手段上看,未能有效運用新興的教育手段,比如網絡、微信。從方法上看,主要運用“教導”“指導”“幫扶”等顯性教育方法,“環境熏陶、文化滲透”等隱性教育方法的使用力度不夠。
最后,制度管理的力度較弱。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實施是任何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鴻鵠夢工場”制定了“專業導師制”“固定導師制”“導學幫扶責任制”“導學聯系值”。制定和完善了《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班導師崗位職責及要求》、修訂完善《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學生評優評獎實施細則》、制定完善《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班級考核條例》,在制度建設上下了不小的功夫。但與此同時,在某些工作中還存在制度空白,有些制度建立了并未有效實施。比如,“而立工程”下的每個直通班都提出了班級建設計劃和制度,但除了公務員直通班,其他直通班并未可持續實施。再比如,專業導師坐班制、預約制也由于各種原因未能有效執行。
(三)進一步改進“654321”學生工作模式的思路
基于上文對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654321”學生工作模式的難點分析,改進該工作模式可從以下五方面進行思考。第一,建立健全有關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五大教育者的功能。具體來講,“雙導工程”中,將專業導師的工作表現與績效考核掛鉤,將學生導學的工作表現與評優評獎掛鉤。在“鴻鵠英才計劃”中,根據導師指導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如開拓杯、挑戰杯、科研立項的參與度、獲得成績或發表論文的情況,對導師指導成績進行考評。對于指導成績突出的導師,給予評優傾斜;對于指導效果差的導師,取消指導資格,并與研究生指導指標掛鉤。第二,完善校友聯系機制,搭建教師與家長的互動交流平臺,將校外導師、家長發展為學風建設的重要教育力量。完善校友聯系機制,借助校友會平臺充分發揮校外導師在大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學習、就業觀、發展觀等方面的教育作用。第三,推進“一項計劃”“四大平臺”“六大工程”的常態化運作和專人管理,強化其對學風建設的服務力。第四,進一步完善中心各項工作的規章制度,確保工作實效性。深入推進專業教師幫扶指導工作的開展,促進專業導師“預約”“值班”制度化、常態化、固定化,并將學風建設目標的內容全面、深刻、持久地滲入課程教育、課外指導、互動輔導當中。第五,進一步發揮網絡在學生學習和與教師溝通方式上的創新應用。比如開發微網絡工作載體,設置“鴻鵠夢工場”微網絡訂閱號,開發專業導師網絡預約制,加強教師和學生的聯系、溝通。
參考文獻:
[1]瞿祥華,鄧云濤.以學風建設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高校學風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09(8).
[2]甘霖.場域視閾下高校優良學風培育路徑探究——基于武漢某高校的實證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12).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Ye, SONG Jie, YANG Quangang
(Shandong Agricu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decision on some major issues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 pointed out:“the guiding ideology of Marxis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common ideal of patriotism a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as the core spirit of the times,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constitute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value system. To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to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throughout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various aspects of.” ,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shoulder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refore, if we want to populariz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this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Universit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ment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