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民
在持續“打虎拍蠅”、凈化和重構政治生態的大好形勢下,通過“刮骨”“斷腕”等“外科”手術,清除了附著在部分干部隊伍身上的一些“毒瘤”,使我們黨員干部的肌體逐步健壯起來,廣大群眾從心里感到高興。然而,在中央“八項規定”的嚴令下,少數同志沒有從正面去理解執行,卻在所謂的“避嫌”上動起了歪腦筋,沾染上了一種“不作為”的“內科病”,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警惕。
主要癥狀
“不作為”是從十分張狂的“亂作為”遭到整治以后,“病毒”轉移而產生的一種外表看似溫和,實際危害很大的“內科”疾病。其癥狀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從“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變為“門也開、臉也好看、就是事不辦”。對待群眾的表面態度似乎好了不少,但應該辦的事情卻推三阻四、故意拖延。有的借口需要“研究”,有的推托匯總“請示”;有的大吐自己的“苦水”,有的埋怨執法的“艱難”。
二是從“嘴里沒有味,開個現場會”變成“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一天”。成天“看守”辦公桌,接到電話只是“聽”,哼哼哈哈不表態,上下左右“不得罪”。
三是從“拍腦袋決策,拍胸脯指揮”改為“拿文件照抄,按稿子照念”。傳達上級精神“一字不動”,實際舉措一條沒有;上級不催不動,甚至推而不動;群眾建議充耳不聞,新的形勢視而不見。
此病在不同患者身上雖然程度不同、表現各異,但發展蔓延開去,卻十分危險,有可能 “內毒攻心”,導致“全身癱瘓”,甚至“不治身亡”。
發病根由
把脈“不作為”,發病的根由其實與“亂作為”同屬“心因”,都是私心所致。“亂作為”的病根是以權謀私、為所欲為;“不作為”的根由是私心作怪、想保“官位”。“不作為患者”主要以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干事就不會“惹上事”。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忘記了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忘記了“在其位就必須謀其政”的基本道理。
有少數干部之所以患上“不作為”的疾病,是由于提拔時就“先天不足”。在修身、律己、做人方面不嚴不實,在做事、創業上并無多大作為,而在“用權”方面卻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才華”,通過歪門邪道走上了“官位”。一旦失去了可以“亂作為”的氣候條件,自然就會患上“不作為”的毛病。
還有少數同志患病的原因屬于“后天失調”。原本就缺少有所建樹、有所作為的基本功,就位后又缺少艱苦環境的磨煉和復雜情況的考驗,所以適應不了“四個全面”的新局面,“不作為”實際是“不會為”和“不能為”。過去,在“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的舊套路中,能夠輕車熟路、游刃有余;今天,在依法治國、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必然捉襟見肘、手足無措。這些患者長期養成的可以信口開河作指示、指手畫腳亂指揮的工作方式一旦被阻斷,本以為可以隨心所欲的權力逐步被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于是,就成了啥也不會的木頭人。
治療方略
“不作為”與“亂作為”都是重要“病癥”,都需要根治和防控。但二者畢竟屬性不同。“亂作為”狂躁不安,如果控制不住,會走向危及黨和國家安全與人民根本利益的違法犯罪深淵。“不作為”一般情況下會貽誤公務,也會損害國家和集體的利益,但不會“謀財害命”。因此,診治“不作為”,宜采取以下方略:
一為“點穴法”。要一針見血地點破“不作為”的“私心之穴”。“不作為者”都是自以為“不干事既不違法,也不犯罪”;“別人管不著,沒啥大不了。”如果把“不作為”與“亂作為”的“為私之根本”點破以后,相信大多數患者會立刻“臉紅”起來;然后,對癥治療就比較容易了。
二是“溫補法”。不少“不作為患者”確實是長期養尊處優,缺少鍛煉,造成了今天的“缺鈣”“貧血”和“無能”。這就要給他們增加必要的“營養”,組織他們“健身”,使之健壯起來,練就能夠施展拳腳、有所作為的本領。
三是“換位法”。可以借鑒足球教練的辦法,凡是“不到位”“不作為”的,要及時調整換下來,讓他在場邊認真反省。黨章規定:“黨員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做黨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認為是自動脫黨。”對那些教育不改,仍然長期不作為的黨員干部,就必須把他換下來,讓愿意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好干部頂上去。我們正邁入決戰決勝“十三五”的關鍵時期,正是用人之際,決不能讓尸位素餐的“不作為”者妨礙我們實現全面小康的百米沖刺。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