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前語:
遍布全國60多萬個行政村的農家書屋,從2012年完成建設至今,三年來它們怎么樣了?在運行和管理過程中,又發生了些什么故事?都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借著“全民閱讀”的春風,我社推出“百家優秀農家書屋、百名優秀農家書屋管理員系列報道活動”(簡稱“雙百報道”)。希望讓更多的人關注和支持農家書屋建設,讓農家書屋真正成為廣大農村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有效載體和平臺。
上聯“書載千古精華”,下聯“院藏天寶萬家”,橫批“東方紅書院”,這是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金垌鎮南屯村農家書屋管理員麥紹源親自題寫的一副對聯。這副獨特的對聯鐫刻在他家大門兩側,用紅色大理石條框“裝裱”,從此書院與家合璧。
年近耄耋之年的麥紹源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麥叔”,是村中公認的讀書“帶頭人”。但他謙虛地表示,書院的經營得益于4個核心閱讀組成員的幫襯,他背后的團隊才是書院成功的“秘笈”。
多年前,麥紹源從翁源縣農業委員會退休后選擇了回歸家鄉養老,并照顧自己年近九旬的父親。在子女的張羅下,老屋改建,一棟200余平方米的二層新樓和一個擺滿盆景的小院子讓家庭煥然一新。
家中藏書頗多,愛看書的麥紹源平時就沉浸在書香之中。2006年下半年的一個下午,麥紹源將子女們喚來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他提議在家里的二樓設立一個書院,家中藏書對全村村民開放。
提議得到子女的一致贊同,書院開始著手籌備。二樓隨即開辟出藏書室、閱讀室、工作室,書院取名“東方紅書院”。2006年12月經信宜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頒發許可證,2007年5月1日建院正式對外開放,2010年3月金垌鎮文化站又將“農家書屋”落戶東方紅書院。從此,書院書屋兩位一體,成為農村農民學習的精神家園。
麥紹源介紹取名“東方紅書院”的寓意有三:第一,文化分東西,我們傳承的是東方文化;第二,“東方紅,太陽升”,為了紀念毛主席;第三,自己三個兒子名字中分別帶有“東”“方”“紅”3字,書院起名“東方紅”,可以激勵孩子們更好地讀書。
從一開始,麥紹源就將書院定位為一項長期的公益事業,還草擬了一些制度進行規范管理。書院基本堅持正常開放,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周六日、節慶全天開放。在管理中,選出總管1人,副管2人,負責全盤管理職責。聘請了15位小讀者(學生)實行輪流值日制,要求他們做到四個“管好”:一是管好自己,從我做起 ;二是管好讀者,以人為本 ;三是管好事物,不失不損;四是管好衛生,美化環境。堅持每季評選優秀管理員,適當獎勵,參加優惠活動,調動他們管好書院的自覺性。
麥紹源不僅是一個實踐者,更是一個思考者。他意識到,發展農民讀書單靠自己一個人和一個書院的力量還遠遠不夠,于是他分析了讀者群體后組建了4個核心閱讀組。一個成人閱讀組,由村現任與原來的村兩委干部5人組成;一個婦女閱讀組,由教育子女有方的5位婦女組成;一個科技閱讀組,由5名村莊技術能人組成;一個學生閱讀組,由10個在讀學生組成。
閱讀組核心成員全部由讀書愛好者組成,“我們就相當于書院的志愿者”,婦女組的核心成員鄧亞冰介紹,由于丈夫長期在外打工,自己平時在家照顧兩個小孩讀書,業余時間她就經常過來看書,順便幫忙打理書院。而她的兒子李星也同樣是書院和書屋最忠實的“粉絲”。“平時家里找不到他,來書院肯定可以找到他。”鄧亞冰樂呵呵地說。李星是學生組的核心成員,也是書院的“副總管”。稚氣未脫的李星對這份工作格外認真,他主要負責為前來借書的讀者進行登記,并收取一元錢的押金。“有一天孩子回家向我要一塊錢,我一問,原來是因為當天登記借書時忘了收一位借閱者的押金,他想自己墊錢補上。”
書院建立起來了,閱讀組也組建了,但麥紹源通過摸索發現,只有時常組織一些趣味活動,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有獎競猜是書院和書屋平時組織最多的活動。周末來此讀書的小孩子特別多,書院就會臨時組織類似活動。競猜規則簡單易行,每答對一個謎語可以獲得兩個糖果,答對題目最多者可以得到3本書的獎勵。
鄧亞冰說,今年5月,李星就在一次猜謎中獲得了第一名,獲獎勵3本書。她現在還清晰記得兒子當天興高采烈的樣子。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書院逐漸成為孩子們放學后的好去處。
在社會人士的關懷和支持下,書院自主運籌。目前擁有文藝、科技、經濟、教育、文化雜志等各類書籍近萬冊。書院活動面積220平方米,設有圖書室、閱覽室、電腦室、娛樂室、書展室(莫鍵書展)、工作室。有電腦2臺、二胡2把,還有電子琴、家棋、軍棋、跳棋、電視、音響、教育片等,滿足了當地老中少讀者活動的需求。書院環境優美,一樓住人,有小花園,二樓書市活動。
書院自辦的“文苑”社會宣傳欄,不定期刊出“名人名言、做人做事、時事要聞”,增加學習知識面,教育社會人士。據統計,書院開辦9年來,已辦了30多期宣傳教育資料,到書院參加閱讀娛樂活動的有近9000人次,外借圖書837冊。
每當來往的讀者禮貌地叫上一聲“麥叔”時,麥紹源就感到非常欣慰。他表示自己的余生都將與書院相伴,“我現在唯一的心愿就是把東方紅書院、農家書屋辦好,讓更多的人前來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