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風,本名郝榮國,1957年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987年應邀在日本東京舉辦個人畫展。2010年應邀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2013年在河北美術館舉辦“翰墨情懷——漢風畫展”。其國畫作品和論文先后多次榮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中國新聞出版署等權威機構授予的全國獎。出版有《漢風畫集》、《生命存在與藝術存在》、《燕趙美術史》、十集電視學術片《中國畫》等9部專著。
張國君(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畫院院長):
漢風先生是河北省很有影響的大寫意國畫家和美術理論家,他多次在全國和國際獲獎。漢風對于藝術的探索幾十年如一日,非常執著,從來不為流行之風所動。他有自己獨特的哲學理念和藝術理念。他非常執著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主義進行融合,并鮮明地體現在他那頗具藝術張力的大寫意作品中。他崇尚大美、壯美、素樸之美。他的大寫意國畫沉雄拙樸、渾厚天然、氣象宏大,頗具文化內涵和生命感。
白云鄉(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看了漢風的畫展確實是很感動、很震撼。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很大氣,繪畫的激情在畫面里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渲泄,使我非常激動。他的大寫意國畫有哲學、美學理論的支撐,使他的作品更加厚重、更加飽滿,更有文化含量。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理論積淀反映到了繪畫當中,才會有他今天這樣的厚重感,精神層面的東西表現得更為突出。他是在堅持中正、大氣,有一種正大氣象。就畫風來說,這么大氣的國畫我們這些年來看到的很少。漢風能堅守著這塊陣地,能守望著這樣一個精神家園,我覺得非常可貴,令我非常敬佩。
徐福厚(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北師大美術學院原院長):
漢風是個理論家,我覺得作為理論家,漢風一方面的成果在于他的著作和論文,另一方面在于他對于當代哲學的研究成果體現在了他的繪畫創作上。從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畫作背后的理論支撐。從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對于生命本質的表現,以及對于存在的追問。我想,可能正是這種追問與表現,使他取得了今天的成果,正是他那獨特的哲學背景成就了他的國畫和他的美術理論。
陳承齊(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石家莊市美術家協會原主席):
從我的視角看,漢風這些畫,確實很大氣,他每幅畫都是來源于生活、表現生活,但是他所有的用筆沒有描摹什么,沒有像我們那樣寫實,他的整個畫面非常灑脫、大氣、有激情,并形成了他非常獨特的一種風格,這種風格是多少年不斷的探索鉆研的結果。這幾十年來他一直在藝術道路上摸索、探索。2013年,“翰墨情懷——漢風畫展”作為“河北省文化藝術展示活動”之一,非常成功,全在于他所有的畫面很少重復。有很多畫家個人畫展的失敗,就是重復的太多,從東看到西都是一張畫,就幾種形式。而漢風的畫100幅看下來沒有重復,所以感覺到他這些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夠100幅不重復,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藝術成就。有很多很多的,甚至國內一些很有名的大畫家都擺脫不了這種重復的弊病。這種重復包括藝術形式上的重復、內容上的重復、用筆用墨的重復。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