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舜通,號自渡堂主。1955年出生,祖籍河北晉州。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晉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一級美術師。
畢業于北京畫院研修生班。并得到趙志田、李春海、梁樹年諸師悉心教授。1997年為上海辭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古代文學名篇配當代國畫名家作品系列珍藏版《古文二百篇》、《唐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創作數幅作品,已出版發行;1999年春季中國藝術博覽會榮獲銀獎,1999年秋季中國北方收藏品博覽會上,作品《群蓮爭潔》榮獲一等獎;2001年,作品《江村云山圖》獲中國企業文化年文化藝術博覽會“國粹獎”大獎。
師舜通先生的山水畫詩情與畫意的融匯,飄灑與沉靜結伴,顯達與幽深同行,在藝術上帶有文化探索性,又強調陰陽虛實效果,既有高山仰止,崇敬乃至迷茫的一面,也有審美相悅而親和的一面。
《云開異境》、《煙云湖山》、《深山秋月》、《湖山結廬》等畫作,但見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有如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怡人;天色已暝,皓月當空,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幽清明凈,自然純美。
《載酒訪友》、《攜琴訪友》、《高士隱居》、《溪橋策仗》、《高山流水覓知音》等作品里多文人高士的形象行走山水間,或駕一葉扁舟賞湖光山色,或聽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或載酒江湖萍蹤浪跡,在疏疏的江楓和寥落的漁火中,與月之明,水之清,葉之綠,石之白,相映相襯,既寄托了自己高尚其志、不與世俗合流的人生理想,也傾注了對自然之美的衷心喜愛。
師舜通扎根于河北晉州,幼年學畫,得名師指點,且習文作詩、吟唱京戲,受到樸實厚重的燕趙文化滋養。幾十年來,他筆耕不輟,師先賢畫藝,游歷祖國山川,師自然造化,使繪畫真正融入了其生命。
縱觀師舜通之山水畫,個性鮮明,筆力雄健,追求氣韻,整體感強,充盈著陽剛渾融的燕趙慷慨悲歌之氣。以淺絳水墨為主,以“渾厚華滋”的筆墨語言,寓陰陽、剛柔、虛實、開合、藏露等相生相克的畫理于一點一畫之間。尤其熔南北山水于一爐,有筆意而筆式精妙,有墨法而氣象博大。筆墨中正蒼厚,卻不乏風流蘊藉,構圖開闊而燦然可睹,令人觀后胸懷開朗,情意郁勃。
《文心雕龍·神思篇》有言“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師舜通以文人的心靈體悟自然,以文人的筆墨描繪自然,捕捉著吸吮著吐納著山林的喜怒哀樂,并把這山林的情感譜寫成一首首或絢爛或淡雅或濃烈或哀怨的詩篇。讀他的畫,就像在聆聽畫家轉述著山林的心曲,一山一水、一園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于勾勒點染、開合流轉之間,氣脈與文脈融會貫通,寫景隨心揮灑,言志含蘊豐富,仿佛有一股雄渾遒勁的靈氣穿云走水、造山植樹。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