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江云,字昀儒,號飛羽,1963年生于山東嘉祥。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石家莊市美術家協會理事、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書畫藝術學會理事,河北省美術創作中心創作員,河北畫院國畫院研究員,河北省美術研究所研究員。1985年師從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吳紹人先生,1992年受教于北京畫院著名畫家賈浩義先生。
2010年參加河北省美術家作品廣東交流展學術研討會。2012年作品參加中國文聯第二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2009年至2012年參加由河北畫院組織的“走進太行——河北省優秀美術家大型寫生創作展覽”系列活動。作品《生息之地》獲得創作獎。2014年作品參加河北畫院建院30周年美術作品展,《暮山云靄》《太行人家》《山河攬勝》等多幅作品被河北畫院、廣東畫院等機構收藏。作品集《當代美術家個案研究——湯江云》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中國山水畫自宗炳提出“以形媚道”“臥游山水”的理論以來,產生了很多有價值的山水畫理論。其中荊浩提出“圖真”的理論,要求畫家要把握“物象之源”,即物所得以生之性,也就是事物本身特有的特征和神態。為使達到圖真的目的,則要把握繪畫的六要法則,“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在中國畫的發展歷程中,這些理論指導了一代又一代畫家的創作。對傳統的理解和繼承已經成為畫家們最基本的追求。
湯江云的山水畫作品有著傳統的文脈,無論從作品的謀篇布局、立意構圖都可以看到對山水畫文脈的傳承,筆墨生動,氣韻靈動。尤其是在筆墨的運用中體現出畫家的控制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中國畫進入大藝術概念的語境中,畫家們自覺地在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力求創新,從而打造自己的山水畫個性語言。觀湯江云的山水畫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努力,力求使作品散發出個性氣息。湯江云在多年的探索過程中,在不斷確立自己的藝術語言。其中在畫面里使“精微”與“廣大”并存就是他的明顯的個性追求。論語中有“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其中“盡精微”即達到精深微妙的境界。“盡廣大”即含量廣而大。用“盡精微,致廣大”來形容湯江云的山水畫作品是極為貼切的。所謂“盡精微”就是精到細致的細節處,他的作品無論是群山中搖曳多姿的樹木,或是遠處浩渺煙波中的一葉小舟,或是隱匿在蒼翠群山中的亭臺樓閣中的道人……作品的細微之處使畫面有了可以玩味的細節,無形中給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如果只有細微,畫面無疑會有繁瑣之嫌,但對畫面浩大空間的營造,與細微精致的局部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起到視覺上的平衡,即使他的作品是對全景式的大山大江的表現,但也不失對局部近景的描繪,就在這一張一弛、一遠一近的策略中達到了作品和諧的審美把握。
近年來,湯江云多次參加重要展覽和活動,多幅作品被收藏,成績斐然,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可,同時出版了《湯江云山水畫集》。所有這些成績,都源于畫家對藝術的執著和堅持,低調、樸實、厚道的為人。藝術作品的審美品位取決于藝術家的人格品質,古有“畫品”如人品之說,謝赫把繪畫中“不備該形妙,頗得壯氣”的作品稱為上品,那些“乏于生氣”的作品視為末流,,在我看來湯江云的作品不乏上品之氣韻。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