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是太陽系內的一種天體,古人稱彗星為“掃把星”,迷信彗星是災難征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發現彗星并不是預示災難的“災星”,反而可能是地球生命起源的“幸運星”。
彗星與生命起源相關
太陽系形成初期是一團混沌,各種物質松散地混合在一起,這些物質相互吸引,漸漸“攢”成球狀,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星球,于是太陽系產生了。但有一些物質并沒有“攢”成標準模樣的星球,而呈現出“發育不完全”的模樣,這樣的天體就是彗星。
彗星“正在發育”,它所含有的物質與生命起源前的原始物質可能是類同的。那么通過研究彗星,就可能尋找到生命起源的蛛絲馬跡。彗星富含有機分子,目前地球上的水就是彗星與年輕地球相撞帶來的“贈品”,彗星同時還“附贈”了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物質,而這些物質正是生命的“源頭元素”。
“母子”遠征十年,終圓著陸夢
讓誰帶著這些疑問遠征太空,走上“彗星尋親”的道路呢?2004年3月2日7時17分,“羅塞塔彗星探測器”攜帶“菲萊著陸器”發射升空,向著一顆名為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的彗星出發了。
羅塞塔彗星探測器是一艘無人太空飛船,相當于“母親”;菲萊是搭乘飛船的著陸器,則是“兒子”。羅塞塔裝備了一對左右各長14米的太陽能電池陣列,有超過60平方米的面積,最低可提供400瓦的功率,以供長途飛行,是個“耐力強”的母親。菲萊則安裝了采樣和分析設備,它將在彗核表面鉆出20厘米的洞,從彗星表層以下提取物質,然后放到分析儀中進行成分研究,可謂是個“能力高”的兒子。
歷經10年,行程64億千米,“母子”于2014年1月追到了距目標彗星不足二十二公里的地方。這時候“母親”依靠彗星引力,巧妙變軌,成為繞彗星飛行的“衛星”。“母親”要繞彗星飛行17個月,對彗星磁場、地貌進行近距離研究,然后向地球傳送研究成果。
2014年10月,“母親”發現時機來臨,于是按照設定方案讓“兒子”離開飛船。11月12日,菲萊著陸器成功著陸彗星。但是,這次著陸并不完美,因為菲萊離開母船時,有一個冷氣推進器無法啟用,相當于毀掉了一條腿,目前菲萊只能靠三條腿站在彗星表面上,堅強地履行鉆探任務。
“兒子”的工作有點忙
著陸彗星后,菲萊果然不負眾望,縱然著陸時有“腿傷”,可是人家就是不喊痛;縱然迢迢億里行,可是人家就是不喊累,一落地就趕緊工作起來。這不,剛剛落地的菲萊就拍了著陸周圍的“環境照”,然后傳向地球,一是向家里報平安,二是讓大家趕緊看看彗星陸地是什么模樣——彗星表面高低不平,一片荒涼。接下來,稍作休整的菲萊開始鉆孔取樣工作,這個工作會持續進行一年多。同時,地球上的科學家會從南極冰蓋下取出“原始物質”進行成分分析,然后對比菲萊提取的彗星物質成分,尋找“成分同源”的切實證據。
小鏈接:
人類飛行器登陸彗星:為了驗證“彗星與生命起源有關”的推測,歐洲空間局早在十幾年前就做出了著陸彗星的計劃。飛行器于2004年啟程,10年后將著陸器成功送上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