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員升遷或調任到另一地任職,其商界朋友的業(yè)務也隨之而來,這種情形在官場并不鮮見。而這種特殊的政商關系,往往會成為腐敗的溫床,應當毫不留情地予以鏟除。
最近備受輿論關注的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yè)受賄案,一審在山東省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回過頭來看,我的主要問題發(fā)生在一個20多年的朋友圈。”在法庭作最后陳述時,季建業(yè)“總結”道。伴隨季建業(yè)升遷的是與其關系密切的政商朋友,他升遷到哪里,其商人朋友就跟到哪里。
據說,季建業(yè)的9成受賄來自其3名商人“朋友”。在結成穩(wěn)定的圈子之后,他和商人朋友形成了一種“互利共生”的特殊關系。當官員和商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辱俱辱”的關系之后,其“腐敗共同體”安全系數更高,是一種更高級的腐敗形態(tài),對政治經濟生態(tài)的破壞性更大,其隱蔽性、危害性也更大。
和“商隨官走”相對應的,還有另一種腐敗形式叫“官隨官走”。一人升遷之后,手下的一批干部也跟著調動。從好的方面說,官員新到一地,人生地不熟,用自己以前知根知底的干部更容易開展工作,但這樣一個圈子的存在,必然會在升遷提拔等方面更有優(yōu)勢,享受更多的照顧,造成用人方面的不公。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指出,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搞“山頭主義”“小圈子”必出事。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以及長期的不正之風形成的心理慣性,使得經商也罷、從政也罷,很多人都存在“抱大腿”“找靠山”的心理。當前的大力反腐,正在逐漸打破這種慣性。
但從根本上講,要消除封建依附的慣性,還得靠完善的制度。一是對官員的權力進行約束,使得抱上大腿也沒用。如果商人跟過去也掙不到錢,官員跟過去也升不了官,自然就不會“商隨官走”“官隨官走”,即使跟著走也無所謂。二是加強各方面的監(jiān)督,一旦發(fā)現問題就及時處理。客觀地說,一些官員拉幫結伙橫行無忌,甚至“邊腐邊升”,也加重了人們攀龍附鳳的不良觀念。
官場上的漏洞,不應該總是等官員落馬之后在悔過書里寫出來。“商隨官走”“官隨官走”就是一種腐敗現象。對這種現象,有關部門應及時介入,將腐敗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在法庭上聽到腐敗官員的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