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系統分析天津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提出都市型現代農業視域下天津市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策略:明確政府主體地位,構建一主多元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創新培訓內容和手段,提升培訓效率和質量;借鑒國際經驗,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制度以及強化政策扶持等。
關鍵詞職業農民;都市型現代農業;培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S-01;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6-386-02
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新型職業農民
都市型現代農業是社會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伴隨工業化、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深度融合,在都市及其延伸地帶形成的依托都市、服務都市、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融生產、生活、生態等功能于一身的現代農業綜合體系,是大都市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最有效途徑,也是促進“三農”協調發展,實現“四化同步”的重要舉措。
早在1999年,天津市就明確指出都市型現代農業是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客觀要求,提出推動農業由郊區型向都市型邁進。2006年天津市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并先后啟動設施農業“4412”工程、設施農業提升工程等促進現代都市農業發展。2014年,農業部部長韓長斌在天津調研時鼓勵天津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濱海新區建設兩大戰略機遇,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業發展水平。
都市型現代農業具有生產要素集約化、資源配置市場化、生產方式科技化、產業經營一體化等特征,對從業農民的素質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然而,《天津統計年鑒2014》的數據顯示,2013年天津農村居民家庭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1.62%,既掌握農業專業技能,又具備現代營銷理念的高層次人才更是匱乏,成為制約天津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短板”。因此天津市“建設立體式、復合型、沿海都市現代化農業經營體系”的關鍵在于構建農業人才高地,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2 天津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分析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伴隨職業農民發展全過程的系統性工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系統、規范、持續的教育培訓是提高都市型現代農業從業者素質的本質要求;分級分類認定和動態管理既是教育培訓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政策扶持的基本依據;差異化扶持政策則是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發展現代農業積極性的根本保障。近年來,天津市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然而在實踐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2.1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供給不足,效果欠佳 2010年天津在全國率先頒布《農民教育培訓條例》,每年開展農業科技培訓約40 000人次,廣普性農民培訓事業位居全國前列。2013年天津市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劃,提出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培育2.5萬個職業農民,然而2014年天津市僅培訓并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 540人[1],2015年《天津市農民教育培訓計劃》擬培訓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僅為1 665人,這既難以滿足農民對高層次培訓的旺盛需求,也與天津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相去甚遠。此外,培訓條件簡陋,優秀師資匱乏,培訓內容實用性低,培訓方式單一陳舊等使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實效也難以保證。
2.2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認定管理工作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的重要環節,是扶持、服務新型職業農民的基本依據,也是未來建立農業準入制度的重要基礎[2]。2012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不少試點地區根據本地實際制定了相應的認定管理辦法,如招遠市分等級認定,安康市按類別認定,漳平市按生產規模認定等,有力地推進了當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而天津市尚未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制度,各區縣也沒有明確規范的認定標準、認定程序、認定時間以及職業農民的分類等級和稱謂,認定管理制度的缺失是天津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事業進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2.3新型職業農民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既包括對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支持政策,也包括對其生產經營的扶持政策,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當前,天津對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支持力度明顯不足,《2015年天津市農民教育培訓計劃》顯示,天津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補貼標準僅為人均1 500元,加之生產經營型的培訓比例不少于70%,因此平均補助標準位于全國較低水平(表1)。此外,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生產生活成本較高,偏低的補助標準難以補償農民參與教育培訓的成本,必然不利于農民培訓積極性的調動。同時,天津市尚未出臺專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和扶持獎勵辦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零散地包含在《天津市教育培訓計劃》、《關于發展現代都市型現代農業 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等文件中,與職業農民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土地流轉、農業保險、金融信貸等扶持政策多為原則性規定,缺乏實施細則,實施效果難以保障。表1部分省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補助標準
補助標準省市政策文件1 500元/人天津《2015年天津市農民教育培訓計劃》3 000元/人陜西《陜西省2014年新型職業農民整省推進工作方案》生產經營型3 000元/人專業技能、社會服務型1 000元/人甘肅《2014年甘肅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廣西《2014年廣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的通知》吉林《吉林省2014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長沙《2014年長沙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實施方案》生產經營型3 000元/人專業技能、社會服務型800~1 000元/人河南《河南省2014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
3 都市型現代農業視域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策略
3.1 明確政府主體地位,構建一主多元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新型職業農民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基本細胞,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本力量,也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人力基礎和保障。因此,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具有公共產品屬性,政府應在培育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當前,天津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要求緊迫,時間緊、任務重、層次高、規模大。迫切需要明確政府主體地位,搭建“一主多元”的專業化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大城市教育資源集聚優勢,統籌規劃,有序推進,在明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目標和總體規劃,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的基礎上,組織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和資源共同參與,充分發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等農民教育培訓專門機構的主體作用,有效利用農業大中專院校、農技推廣服務部門、科研院所等公益性培訓資源,積極開發農業企業、農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化教育培訓資源,最終形成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的大聯合、大協作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多層次、廣覆蓋、多形式、制度化、經常性的教育培訓需求,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天津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3.2創新培訓內容和手段,提升培訓效率和質量天津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必須緊密結合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根據各區縣農業產業特色、農民實際需求確定培訓內容,突出需求導向,采用菜單教學,農學結合,強化實踐,開展全產業鏈培養,確保培訓質量,提高培訓實效。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信息化建設,依托現代遠程信息服務平臺開展在線教育培訓、全程管理考核、移動互聯服務等,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教育培訓便捷化,進而有效降低培訓成本,提高培訓效率,增強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供給能力。
3.3借鑒國際經驗,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制度英國、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在職業農民資格認定方面均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認定標準,設置了嚴格的認定程序,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認定保障體系[3]。天津市應借鑒國際經驗,在充分考慮各區縣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特色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根據從業年限、專業技能、經營規模、產出效益、示范帶動作用等綜合設定天津市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標準體系,保證認定管理的權威性和連續性。同時,必須盡快設立專門的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認定機構,明確認定時間、認定流程、考試考核方法等具體事宜,并建立動態化管理機制,探索建立科學的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制度。
3.4強化政策扶持,助力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扶持政策是建立職業農民國家制度的核心內容。天津市應完善政策引導機制,深入研究支持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和生產經營的政策體系,建立完善包括培訓補貼、基礎設施、土地流轉、金融信貸、風險支持、社會保障等內容在內的綜合性政策扶持體系。一是加大教育培訓補貼力度,盡快出臺新型職業農民以“農學結合、彈性學制”免費接收中職教育的資助政策,完善公益性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制度,通過務工補貼和學費減免降低農民負擔,激發農民接受職業教育的積極性[4]。二是著力打造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興業的良好環境,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裝備水平,提高農業經營效益;積極穩妥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權和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通過流轉費補貼等政策手段鼓勵土地向新型職業農民流轉,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推動土地經營規模化、集約化。三是創新面向“三農”的金融信貸和保險服務,加強政策性金融支農扶農力度,探索設立市級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基金和信用擔保基金,推動農村“三權”抵押融資,切實解決農民在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過程中的融資困難;豐富農業保險品種和覆蓋范圍,提高農業保險風險保障水平和補貼力度,逐步建立滿足新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需求的多層次、高保障的保險產品,免除農民后顧之憂。四是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探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與城市職工享受同等養老、醫療等待遇的社會保障制度,切實提高農民社會地位,使務農成為一種體面的職業。
參考文獻
[1] 黃建高.津加大農民培訓力度2.2萬農民獲職業資格證書[EB/OL].(2014-12-29)[2015-04-17].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4/12/29/012360563.shtml.
[2] 竇艷芬,姜巖. 都市型農業視閾下天津市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必要性和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4(8):41-54.
[3] 胡靜,閆志利. 中外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認定標準比較研究[J].職教論壇,2014(10):57-64.
[4] 于麗麗,周志微.新型城鎮化戰略視域下職業農民培育探析[J].成人教育,2014(12):38-40.安徽農業科學,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5,43(26):388-39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