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目前洛陽關林廟13 hm2 范圍內的植物群落進行調研分析,運用植物群落學方法,比較植物群落的優勢度、重要值、Simpson指數等數據,結果表明洛陽關林廟目前存在維管植物24種,隸屬于21屬,17科。祠廟內優勢樹種為喬木,其中常綠喬木占整體植物群落的主導地位;洛陽關林廟內關羽冢樣地物種豐富度指數高于祠堂樣地,據此分析,關林冢物種豐富度相對較高。園內整體喬灌層Pielou均勻度指數均較高,說明關林祠廟園林綠地植物數量分布均衡,群落層次結構合理。
關鍵詞洛陽關林廟;寺廟園林;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
中圖分類號S7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6-175-03
AbstractThe plant community in Luoyang Guanlin Temple 13 hm2 rang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lant community method, the plant community dominance, important value and Simpson index data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24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21 genera 17 families.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trees is arbor that accounte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plant community. Luoyang Guan Lin Temple of Guan Yu grave kind of species richness index is higher than that the ancestral hall. The Guan grave wood species richness is higher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reasonable. The shrub layer Pielou evenness index is higher. The Guanlin Temple plants forest temple quantity distribute to equilibrium.
Key wordsLuoyang Guanlin Temple; Temple garden; Plant community; Species diversity
作者簡介王哲(1990- ),男,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園藝。*通訊作者,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園林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收稿日期20150729我國古典園林分為3類,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是寺廟園林。寺廟園林包括佛寺園林、道觀園林以及祠廟園林。在中國千百座祠廟中,以“林”獨稱的只有兩座,分別為關林和孔林。但中國以冢、廟、林三合一的寺廟園林僅有關林一座。220年,曹操在洛陽以王侯之禮葬關羽靈首,并修建祭祀,形成了目前的關林廟。
目前國內關于寺廟園林的研究越來越多,但多以佛寺為研究對象,祠廟園林研究處于空白。因此,筆者選取古都洛陽地區年代久遠的關林廟為研究對象,為今后研究祠廟園林提供參考。
1研究區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地區概況洛陽關林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城南8 km,地理坐標為112°16′~112°37′E,34°32′~34°45′N,總面積達13 hm2,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雨水充足,年平均氣溫11 ℃,全年無霜期在270 d以上。地區植物以落葉闊葉林為主,而洛陽關林廟園林植物群落以人工群落為主。
1.2取樣洛陽關林廟根據功能分區及建筑空間圍合特征分成小塊樣地,逐一調查,匯總得出數據。特殊區域墓冢為八角形近圓形的封閉小土丘,無法進入取樣,只能估算數據,根據冢周長算出面積。目測選取25 m2 (5 m×5 m)樣地內樹木數量,最終可估算關林冢喬木數量(冢上種植喬灌木僅有圓柏一種)。
1.3研究方法
1.3.1植物群落的數量特征。多度是指調查范圍內各植物物種的數量值。在群落調查分析過程中,經常使用此方法來找尋植物群落的優勢樹種。計算公式:①密度:D=N/S(N代表植物群落中的物種數量,S代表調查樣方面積);②顯著度(蓋度)=樣地單個物種胸高面積/樣地總面積×100%;③綜合優勢比計算公式:SDR2=(密度比+顯著度比)/2×100%[1]。
1.3.2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物種豐富度指數主要是解釋植物群落種間結構的一項指標,不僅可以揭示群落間的組織水平,而且還可以通過群落間結構與功效展示群落整體的效能,通常用Gleason指數、Margalef指數進行測度[2]。物種多樣性指數是植物物種多樣性的一項重要指標,能反映群落結構和功能的復雜性及組織化的水平,通常以Simpson指數值來衡量。①Simpson多樣性指數的計算公式:D=1-Pi2 (Pi=Ni/N,Ni為樣地內i種植物的個體數目,N為樣地內所有植物的個體數目);②Pielou指數揭示樣地范圍內植物分布均勻程度,計算公式:JSi=(1-Pi2)/(1-1/S)(S代表物種總數);③Gleason指數計算公式:dGl=S/lnA;Margalef指數計算公式:dMa=(S-1)/lnN(S代表所有物種數,A為樣方面積,N為所有物種個體數量)。
2結果與分析
2.1洛陽關林廟植物群落種類組成根據樣地調查,洛陽關林廟園林植物群落共有維管植物24種(含變種),隸屬21屬,17科。其中裸子植物4科,4屬,6種;雙子葉植物4科,5屬,9種;單子葉植物5科,7屬,8種。共有柏科3種,薔薇科4種,木蘭科2種,單種科15種。在24種寺廟園林植物中,本土植物8種,占總體數目的33.3%,寺廟特有植物10種,占總體數目的41.7%,外來引種植物6種,占總體數目的25%,據此分析,洛陽關林廟植物組成以寺廟特有植物為主。
根據數據分析統計,洛陽關林廟的優勢樹種為常綠喬木,常綠喬木在整體植物群落中占主導地位;灌木層(0.23株/m2)總體密度大于喬木層總體密度(0.015株/m2)。祠堂區域,常綠喬木數量高于落葉喬木,常綠灌木數量高于落葉灌木;祠冢區域,喬木層基本為常綠喬木,常綠灌木數量高于落葉灌木數量。
2.2植物群落組成種類分析植物群落種類組成中,物種的數量組成是探究植物配置結構的分析方法的基礎。植物的數量分布結構可以更好地解析植物群落之間的關聯與影響,對于潛在的植物資源進行評估,為各種植物種群類別的差異程度提供較為有力的說服依據[3]。在調查范圍內,草本類植物種類單一,喬木層和灌木層構成了洛陽關林廟植物群落的主體,故此植物多樣性分析主要為喬木層和灌木層。關林廟園林植物種類組成見表1和表2。
由表1可知,洛陽關林廟喬木層植物19種,隸屬于17屬,14科,其中常綠喬木高度在6~25 m,胸徑在18~69 cm,普遍屬于壯年期,且長勢較好,屬于該區域的優勢樹種。關林廟區域內種植樹種主要為3類,分別為寺廟常用樹種、鄉土樹種和引種樹種。其中寺廟常用樹種有9種,占喬木類數量總數的47.37%,隸屬于6科,8屬,分別為圓柏、丹東檜、水竹、石榴、銀杏、雪松、側柏、棕櫚、蠟梅;地方鄉土樹種有7種,占喬木類數量總數的36.84%,隸屬于7科,7屬,分別為鼠李、山茶、碧桃、石楠、紫葉李、龍爪槐、英桐;外來引種樹種3種,占喬木類數量總數的15.79%,隸屬于2科,2屬,分別為小葉丁香、白玉蘭、紫玉蘭。
由表2可知,灌木層種類有5種,5科,5屬,其中寺廟常用植物為3種,占灌木類植物總數的60%,隸屬于3科,3屬,分別為小葉黃楊、側柏、劍麻;地方鄉土植物為月季1種,占灌木類總數的20%;外來引種植物為鳳仙花1種,占灌木類總數的20%。重要值最高的是小葉黃楊,數值為160.61%,說明該植物為洛陽關林廟的優勢灌木種類,據此分析出本地祠廟灌木結構為常綠植物,四季常青,灌木層景色蔥郁。
洛陽關林廟植物組成見表1和表2,總體分析可知院內外共有植物24種,共1 760株木本喬木,27 885株木本灌木和亞灌木,60株草本灌木,分屬17科,21屬。喬木層中常綠針葉樹有9種,1 638株,占總數的93.07%,分別為1 040株圓柏、185株丹東檜、20株雪松、15株側柏、65株山茶、4株棕櫚、176株鼠李、120株水竹、13株石楠;落葉闊葉樹有10種,122株。在整個喬木層植物中,觀花喬木為紫玉蘭、白玉蘭、蠟梅、小葉丁香、碧桃、山茶共6種,觀葉喬木為石楠、銀杏、棕櫚、英桐、紫葉李、丹東檜共6種,觀果植物為石榴、鼠李共兩種,觀干植物為圓柏、龍爪槐、雪松、水竹、側柏共5種。灌木層植物中共有5種,27 945株,其中常綠灌木有3種,26 385株,分別為小葉黃楊25 000株、側柏1 325株、劍麻60株;落葉灌木有兩種,1 560株,分別為鳳仙花1 200株、月季360株。其中可開花的灌木層植物有鳳仙花、月季和劍麻。
總體分析,洛陽關林廟的祠廟內植物喬灌木層配置較為豐富,有不同季節觀賞景觀的變化特色,春季賞花,夏季乘涼,秋季觀果,冬季常青,園林總體效果蔥郁密閉,院內景觀效果較好,適宜夏季避暑乘涼。
43卷26期王哲等洛陽關林廟植物群落特征研究2.3植物群落結構特征對關林廟范圍內植物種數重要值、優勢度等數值進行對比,有效地測評出樣地內占主導的植物群落,對于當地寺廟園林的科學性配置有重要意義[4](表3)。
洛陽關林廟喬木層物種群落結構特征見表3,可以得出,圓柏的重要值最高,達到208.61%,其次是丹東檜,達到24.06%。較低的英桐、白玉蘭、紫玉蘭、棕櫚、蠟梅重要值都低于1%。柏樹因其自古為帝王公侯的象征,寓意莊嚴、肅穆、長壽,成為我國宗教寺廟常用的樹種。在關林廟內常見宗教植物種類還有銀杏、側柏、蠟梅、棕櫚、水竹,以凸顯園中宗教氛圍。重要值第二位的丹東檜也屬于常綠樹種,壽命可高達上千年,具有因樹而古廟的說法。重要值僅次于圓柏和丹東檜的鼠李,屬于洛陽地方鄉土樹種,具有夏季觀花,秋季觀果的景觀效果,可以點綴祠廟內的景觀色彩[5]。
從綜合優勢度來看,洛陽關林廟祠廟的優勢度最高樹種是圓柏,其密度為8.67株/1 000 m2,相對顯著度為90.43%,相對蓋度為87.55%,綜合優勢比為100%。由于圓柏是常綠樹種,對于北方來說,可以保證冬季園林景觀效果,并且夏季成為遮擋太陽的天然屏障[6],并且還屬于宗教常用樹種,寓意深厚。從關林祠廟多方面考慮,選取圓柏為主要園林植物配置樹種是較為妥當的。丹東檜密度僅次于圓柏,密度為1.54株/1 000 m2,主要作為入口的屏障樹種,烘托祠廟的莊嚴氛圍。鼠李密度為1.47株/1 000 m2,主要作為關林廟外部的行道樹種,在河南地區鼠李冬季不落葉,夏季開花,秋季結果,是很好的景觀行道樹種[7]。
由于關林廟中草本層較為單一,所以該研究只對植物群落中的喬木層和灌木層進行多樣性分析,根據表1和表2植物種類數量特征匯總計算得出目前洛陽關林廟喬木層植物豐富度指數值為19,Gleason指數值為1.63,Margalef指數值為2.41,Simpson多樣性指數值為0.62,Pielou均勻度指數值為0.48。灌木層植物豐富度指數為5,Gleason指數值為0.63,Margalef指數值為0.08,Simpson 多樣性指數值為0.47,Pielou均勻度指數值為0.51。據此分析喬木層物種豐富度和Simpson多樣性指數均高于灌木層,反映了灌木層種類沒有喬木層種類豐富,灌木層物種較為單一。Pielou均勻度指數表示物種的分布均勻程度,從關林廟喬灌木Pielou均勻度指數分析[8],植物的數量分布都比較均勻,原因是由于寺廟內活動較少,以祭祀為主,所以植物分布較為平均。相對于整個院內植物分布最集中,Pielou指數值最高的為關羽冢,其面積約為2 300 m2,喬木密度為17.3株/100m2,Pielou均勻度指數值為0.91,為保護墳墓,在其土丘上大量植樹而形成此群落分布特征。
3結論與探討
洛陽關林廟植物物種豐富度大體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地被層),表明喬木層的植物物種構成較為豐富,生態地位最高[9]。草本地被層最低,原因是由于種類稀少,小規模片狀化種植因素等導致系數降低[10]。據此分析,植物群落豐富度較低,因其寺廟園林中宗教化管理過于嚴重,常常隨著選擇的問題而不斷變化,或者一些植物被移除。寺廟園林中植物的豐富度指數常常因種類、喜好等問題出現爭議,呈現出園內各區域配置不一致。
改善方法是豐富寺廟園林中的三層群落結構,增加復合化的植物種類,打造豐富的寺廟園林景色。比如有選擇地增加觀花、彩葉類植物品種,這樣可以豐富植物的種類,提升園林景觀的觀賞價值,使關林廟園林群落可持續地發展[11]。
總體分析,洛陽關林廟園林中的祠廟和祠冢的植物群落呈典型的人工群落特征,人為干擾性強,群落空間結構較為單一,為低級的不穩定植物群落,應多提高物種的豐富度和群落空間的結構,在植物配置時應多傾向關注祠廟對植物人文意境的文化需求[12],提高植物成活率,多采用洛陽當地樹種,提高植物配置的異質性,注重植物的文化內涵,考慮寺廟園林的植物組成空間,強調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的配比,多借鑒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配置意境與現代園林綠化配置生態性方面,以此打造出多樣化的園林搭配形式,構成層次多、功能合理、復合化的植物群落。
參考文獻
[1]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 仇莉,王丹丹.中國佛教寺廟園林植物景觀特色[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76-81.
[3] 鄒文濤,姜艷,尹光天,等.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生態科學,2014,3(2):276-281.
[4] 金荷仙,華海鏡.寺廟園林植物造景特色[J].中國園林,2004(12):50-56.
[5] 衣官平,卓麗環, 汪成忠,等.園林植物群落結構及生態功能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9,27(3):248-252.
[6] 錢迎倩.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原理與方法[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7] 吳磊,尹炳梅,劉建軍,等.武漢馬鞍山半自然群落的特征及在園林中的應用[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8,27(6):754-782.
[8] 馬克平,劉燦然,劉玉明.生物群落多樣性的測度方法Ⅱβ多樣性的測度方法[J].生物多樣性,1995,3(1):35-42.
[9] 葉海躍,謝春平,湯庚國,等.南京地區寺廟園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5):17735-17737.
[10] 楊釗.北京地區寺廟園林植物景觀探究[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1(4):38.
[11] 易軍.城市園林植物群落生態結構研究與景觀優化構建[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5(6):35-56.
[12] 李娟,蘇寶玲,張茜,等.沈陽市公園綠地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分析[J].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130-134.安徽農業科學,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5,43(26):1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