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研究機械損傷、殼聚糖、赤霉素和硝酸鉀對苦瓜種子萌發的影響。[方法]通過機械損傷及適宜濃度的殼聚糖、赤霉素、硝酸鉀處理苦瓜種子,測定種子的發芽率、發芽勢及發芽指數。 [結果]機械損傷處理苦瓜種子發芽率為93.3%,與對照差異顯著,發芽勢高達92.3%,與對照差異極顯著;殼聚糖處理種子最適宜的濃度是100 mg /L,發芽勢與發芽率高達84.7%、93.0%,與對照差異顯著;赤霉素浸種最適宜濃度為10 mg/L,發芽率為94.3%,與對照差異極顯著;硝酸鉀浸泡苦瓜種子最佳濃度為20 mg /L,發芽率達到最高99.0%,處理效果最顯著。[結論]該研究為苦瓜種子工廠化育苗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苦瓜;種子萌發;機械損傷;殼聚糖;赤霉素;硝酸鉀
中圖分類號S642.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6-038-02
Abstract[Objective]The effect of mechanical damage, chitosan, gibberellic acid and potassium nitrate on Balsam pera seed germination was studied. [Method] Deal the B. pera seeds with mechanical damage and the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chitosan, gibberellic acid, potassium nitrate, the B. pera seed germination rate,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germination index were mensured. [Result]Germination rate of B. pera seed dealing with mechanical damage was 93.3%,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contrast, the germination was as high as 92.3%, and difference was very significant. The germination potential was as high as 92.3%.The difference was very significant. Optimum concentration of chitosan treating seeds was 100 mg /L, the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germination rate was as high as 84.7% and 93.0%.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Optimum concentration of gibberellin treating seeds was 10 mg/L. Germination rate was 94.3%.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with contrast. Optimum concentration of potassium nitrate treating seeds was 20 mg/L. Germination rate was up to 99.0%. The treatment effection was mos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B.pera seed.
Key wordsBalsam pera;Seed germination;Mechanical damage;Chitosan;Gibberellic acid;Potassium nitrate
苦瓜是我國重要蔬菜品種之一,其營養豐富,醫療保健價值高,經濟效益高[1]。近年來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但其種子相對其他蔬菜種子而言價格昂貴,且種皮厚而堅硬,浸種時種皮透水透氣性差,同時種皮表面存在發芽抑制物質,故常規溫水浸種方法出苗緩慢、發芽率低、出苗不整齊、發芽不穩定[2]?,F有針對苦瓜的研究報道較少,且研究結果不理想,發芽率較低,發芽勢也很低[3]。該試驗通過研究機械損傷、殼聚糖、赤霉素和硝酸鉀對苦瓜種子萌發的影響,尋求提高種子發芽率和整齊度的有效途徑,縮短育苗周期,減少成本,增加效益,為苦瓜工廠化育苗、大規模栽培、規范化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苦瓜品種濰科103由濰科種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
1.2試驗方法試驗于2014年9月3~13日在濰坊科技學院生物工程研發中心進行。機械損傷: 用指甲刀將苦瓜種子頂端剪去少許,以露出針孔大小透氣孔為宜,以完整苦瓜種子為對照。放入50~55 ℃溫水中浸泡12 h。
藥劑及激素處理: 不同濃度殼聚糖、赤霉素和硝酸鉀浸種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試驗設計。殼聚糖濃度為25、50、75、100、200 mg/L;赤霉素濃度為5、10、20、30、40 mg/L;硝酸鉀濃度為10、20、30、40、50 mg/L,以清水為對照。將苦瓜種子在上述各濃度溶液中浸泡12 h。
將經過各處理后的苦瓜種子用清水沖洗3次后,挑選子粒飽滿一致的種子用濕布包裹放入塑料盒內,每盒100粒,每處理 3 盒,于培養箱內30 ℃催芽18 h,然后清水沖洗6次,晾至半干,再次用濕布包裹放入塑料盒內,于培養箱內30 ℃催芽,每天清洗種子以保持清潔,記錄種子發芽數。
1.3測量項目與方法
培養后每天記錄發芽數,以胚根突破種皮3 mm左右為已發芽,第4天計算發芽勢,第7天計算發芽率。
發芽率=(7 d全部正常發芽種子數 / 供試種子總數)×100%
發芽勢=(4 d全部正常發芽種子數 / 供試種子總數)×100%
發芽指數=∑ Gt/Dt
式中: Gt 為與 Dt 相對應的每天發芽種子數,Dt為發芽時間(d)。
2結果與分析
2.1機械損傷對苦瓜種子萌發的影響
機械損傷可以改善種皮透氣透水性,增加種子對水分的吸收,加快種子萌發速度[4-5]。由表1可知,苦瓜種子剪口后,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種子的發芽勢、發芽率及發芽指數。處理后的種子發芽勢達92.3%,比對照提高46.6個百分點,差異極顯著;機械損傷的種子發芽率達到93.3%,與對照差異顯著,其發芽指數高達51.9,與對照差異極顯著。這就表明機械損傷的苦瓜種子經催芽后出苗快,發芽整齊一致,發芽率高。
2.2殼聚糖對苦瓜種子萌發的影響
殼聚糖可促進種子早期萌動的能量代謝,增強種子內水解酶的活性,調節種子的激素水平,從而促進種子的萌發[6-7]。由表2可以看出,隨著殼聚糖濃度的增加,苦瓜種子發芽勢、發芽率及發芽指數均隨之增加,當殼聚糖濃度達到100 mg/L時,發芽勢、發芽率、發芽指數也均達到最大值(84.7%、93.0%、45.6),與對照差異極顯著或顯著;之后,隨著殼聚糖濃度再增加,3個發芽指標卻隨之降低。這表明,適宜濃度的殼聚糖處理苦瓜種子可收到良好效果,可促使種子萌發快、出苗齊。試驗過程中還發現殼聚糖處理的種子發芽穩定,種苗壯實。
2.3赤霉素對苦瓜種子萌發的影響
赤霉素作為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促進種子萌發[8]。由表3可知,在5~40 mg/L濃度范圍內,赤霉素浸種對苦瓜種子發芽勢、發芽率及發芽指數呈低—高—低的變化趨勢。當赤霉素濃度為10 mg/L時,種子發芽率達到94.3%,比對照高出10.3個百分點,差異極顯著,發芽勢、發芽指數分別為55.7%、29.8,與對照差異顯著。但當赤霉素濃度超過30 mg/L時,發芽勢、發芽率及發芽指數均明顯低于對照。故用赤霉素處理苦瓜種子時濃度應控制在30 mg/L以內,最佳濃度為10 mg/L。
2.4硝酸鉀對苦瓜種子萌發的影響
硝酸鉀中的K+作為多種酶的激活劑,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或促進多種酶的活性,參與誘導種子內生長促進性激素的生物合成及活性,從而調控種子的萌發[9-10]。由表4可知,用硝酸鉀浸種時隨著濃度增加,苦瓜種子發芽勢、發芽率及發芽指數均表現出明顯增加趨勢,當硝酸鉀濃度為20、30 mg/L時,發芽率分別高達99.0%、95.0%,與對照差異極顯著,尤其是濃度為20 mg/L時,苦瓜種子3個發芽指標均達到最大值,發芽勢為61.0%,比對照高出15.3個百分點,差異顯著;發芽率達到所有處理的最高值99.0%,比對照高出15.0個百分點,差異極顯著;發芽勢也達到33.8,與對照差異顯著。由此可知,硝酸鉀是較為理想的苦瓜種子處理劑,適宜的處理濃度為20 mg/L。
3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機械損傷及適宜濃度的殼聚糖、赤霉素、硝酸鉀均可提高苦瓜種子萌發的發芽率、發芽勢及發芽指數。 其中機械損傷處理苦瓜種子發芽率為93.3%,與對照差異顯著,發芽勢高達92.3%,與對照差異極顯著;殼聚糖處理種子最適宜的濃度是100 mg/L,發芽勢與發芽率高達84.7%、93.0%,與對照差異顯著;赤霉素浸種最適宜濃度為10 mg/L,發芽率為94.3%,與對照差異極顯著;硝酸鉀浸泡苦瓜種子最佳濃度為20 mg/L,發芽率達到最高99.0%,處理效果與對照差異最顯著。
機械損傷可以改善種皮透氣透水性,增加種子對水分的吸收,加快種子萌發速度。該試驗采用機械損傷方式進行苦瓜種子催芽處理,發芽率明顯增加,特別突出的是發芽勢高達92.3%,說明該處理方法可以出苗快,出苗整齊一致,縮短規模化育苗時間,但操作過程相對來講比較復雜。 殼聚糖可促進種子早期萌動的能量代謝,增強種子內水解酶的活性,調節種子的激素水平,從而促進種子的萌發,該試驗中用殼聚糖浸種當濃度達到100 mg/L時,發芽勢、發芽率達到84.7%、93.0%,這與謝冬娣等[2]人的報道基本一致,說明該處理方法出苗較整齊一致,出苗較快,但殼聚糖的濃度再增加時,由于滲透壓的改變種子吸水量減少,發芽率隨之降低,整體上來講,該處理方法浸泡的種子播種后幼苗較壯,可能是因為殼聚糖可以提高抗性的原因[11-12]。赤霉素作為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促進種子萌發,但必須要把握適當的濃度,否則由于濃度過高會出現反作用。硝酸鉀中的K+作為多種酶的激活劑,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或促進多種酶的活性,參與誘導種子內生長促進性激素的生物合成及活性,從而調控種子的萌發。該試驗中用濃度為20 mg/L硝酸鉀浸泡苦瓜種,發芽率達到最高99.0%,處理效果最顯著,但相較于機械損傷出苗速度較慢,規?;a時同批處理的種子要根據發芽速度分批播種。 下一步可考慮機械損傷與硝酸鉀處理相結合,以期得到緩苗快、發芽率高、出苗整齊、發芽穩定的方法,為苦瓜工廠化育苗、大規模栽培、規范化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鳳銀, 覃蕓,魏傳斌.青霉素對苦瓜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種子,2010,29(3):101-102.
[2] 謝冬娣.殼聚糖對苦瓜種子萌發過程中幾個生理指標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6,42(4):693-694.
[3] 吳新斌,張優菊.赤霉素對苦瓜種子萌芽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114-118.
[4] 張立峰,吳興文,佘躍輝.兩型豆種子硬實特性及其休眠破除方法[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8):13698-13701.
[5] 趙堂君,劉慶超,王奎玲.花木藍種子硬實及萌發特性研究[J].種子,2013,32(12):24-26.
[6] 蔣小姝,莫海濤,蘇海佳.殼聚糖對棉花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5):56-59.
[7] 王國武,韓曉弟.殼聚糖對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影響研究[J].北方園藝,2010(12):215-218.
[8] 閆芳,張春梅,王勤禮.赤霉素浸種對歐洲百里香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種子,2012,31(12):74-76.
[9] 譚金玉, 李安定,羅充.土人參種子萌發特性研究[J].種子,2012,31(5):85-90.
[10] 周柱峰,龔佳夢,王艷紅.KNO3處理對毛烏素沙地4物種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J].種子,2014,33(9):19-22.
[11] 宋淑淑, 朱啟忠,王蓉,等.殼聚糖對棉花種子萌發及相關酶活性的影響[J].種子,2012,31(4):40-42.
[12] 張俊風,李慶梅,段新芳.殼聚糖對沙棘種子萌發的影響[J].種子,2010,29(9):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