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蚊子又開始肆虐了。我準備好好觀察—下這種害蟲,希望將來能夠研究出更有效的方法抵御蚊子侵擾。瞧,這是正在專心致志做顯微鏡實驗的我。
先拿出一個10倍的目鏡頭,將物鏡調到10倍位置(放大倍數就是10×10倍),把蚊子標本整理好,平整放在載玻片上,用蓋玻片壓住,沿蓋玻片邊緣滴一丁點水,放置到顯微鏡載物臺的正中,對準反光鏡慢慢細調顯微鏡焦距??雌饋砗芎唵?,但要調節得精準,其實做起來很難。
這是顯微鏡下放大10×10倍的蚊子頭部。那些有洞洞的格子就是蚊子的復眼,看起來像不像蜜蜂的巢?。颗赃吅谏摹⒁粓F一團的東西就是被蓋玻片壓扁的蚊子的腦汁。
看完了復眼,我要觀察蚊子的“武器”——長在嘴尖的刺兒,也叫觸角???!這像不像三國時期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它就是靠這個觸角來尋找吸血對象,然后貪婪地吮吸我們的血液,傳播疾病。
這是放大5×10倍后的蚊子整個頭部。它那個長長的、直直的、毛毛的,像吸管一樣的東西就是上一張圖片里刺兒的后半部分。
了解對方,才有可能戰勝它。蚊子,等著我們人類向你宣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