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有一位將軍令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他的名字叫胡璉。胡璉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后來參加了北伐戰爭。他一生戰功赫赫,其中最輝煌的是1943年的石牌鎮保衛戰,這一戰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誓死殺敵
抗日戰爭爆發后不久,國民黨政府從南京遷到重慶。石牌鎮是湖北宜昌的一座古鎮,地處長江三峽之一的西陵峽的右岸,依山傍水,地勢險要,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日寇對宜昌展開了長達3年的進攻,終于占領宜昌,妄圖由此取道,攻打重慶。石牌鎮成了守衛重慶的最前沿陣地。而此時,駐守在石牌要塞的就是胡璉擔任師長的國民黨第11師。
1943年5月26日,日寇從湖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出發,占領了漁陽關。接著又傳來消息:日軍渡過清河了,直逼石牌鎮要塞。石牌鎮保衛戰即將拉開帷幕。戰前,胡璉寫下5封絕筆信,決心誓死殺敵。給父親的信中,他豪邁地寫道:“父親大人:兒今奉命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斗,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而成仁之算較多。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亦足慰。”意思是說,犧牲的可能性非常大,兒子能為國家而戰死,您作為我的父親,在感情上足以得到慰藉。
胡璉的上司特地發來電報問道:“守住要塞有無把握?”胡璉斬釘截鐵地回復:“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意思是說,成功雖然沒有把握,但是戰死的決心是有的。
巧妙制敵
5月26日,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石牌守軍發起猛烈進攻。但是精明的胡璉在日軍進攻前,已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在石牌要塞附近的北斗沖、三官巖、四方灣一帶的山溝里和巖洞中。“我們不能正面整體和敵人硬拼,那樣是打不過敵人的。”胡璉分析道。
日軍攻擊開始,戰斗機蜂擁而至,用重磅炸彈和燃燒彈將要塞四周炸得山崩地裂,燒得滿山通紅。經過連續4個多小時的轟炸,日軍以為中國守軍已經潰散,便出動第34和第39師團的一部迂回到石牌要塞的側后方發起沖鋒。哪里料到,埋伏在北斗沖、三官巖、四方灣的]]師主力有如神兵天降,瞬間將這]OOO多名日軍圍困其中,殺聲、炮聲、喊聲連成一片,很快將其全殲。傷亡慘重的日寇繼續向石牌外圍增援,雙方展開生死決戰。
狐虎悍將
第11師戰士在師長胡璉的帶領下,浴血奮戰7個晝夜,最終取得石牌保衛戰的勝利。將士們擊斃敵軍7000多人,繳獲武器無數。石牌保衛戰取得了大捷,日軍的圖謀徹底破滅。石牌保衛戰,是國民黨軍隊為數不多的以弱勝強并且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大大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信心。
當時的媒體報道說“石牌保衛戰就是‘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贊賞胡璉可以和蘇聯著名軍事統帥朱可夫媲美。年僅36歲的胡璉憑此次戰役受到蔣介石的嘉獎,并晉升為副軍長。毛澤東主席也曾評價胡璉“狡如狐、猛如虎”,“狐虎悍將”的綽號就是這么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