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是遠遠地看它,也許你會把它當做城市街頭巨大的雕塑;當你走近它,會發現它其實是一座雄偉的建筑;再走進它,你才知道它其實是一本記錄著滄桑歲月的“歷史的大書”。它就是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歷史的大書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以中國軍隊炸毀日本建造的南滿鐵路為借口占領沈陽,事變爆發后,日本和中國之間的矛盾激化,此時日本主戰派地位上升,導致日本全面侵華。幾年時間內,東三省全部被日軍占領,九月十八日也因此成為我們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國恥日。

為了悼念這段歷史,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于1991年建成。它的主體采用碑館結合形式——殘歷碑和博物館。殘歷碑是一座巨大的石雕,碑形為翻到事變日期的臺歷,上面布滿了彈藥和骷髏。1997年9月歷史博物館開始擴建,館內共設有7個展廳,展覽照片800余幅,實物300余件,此外還有很多文獻、檔案、大小型場景、雕塑、國畫,另有電腦觸摸屏14臺、大屏幕電視錄像機2臺,著力打造成現代化的歷史博物館,讓國人從不同角度了解歷史。

珍貴藏品
歷史博物館里的藏品更是讓人對戰爭有了更深刻的體悟。日本731部隊第一任隊長石井四郎設計的陶制細菌彈,彈殼外部有引爆線,在外面引爆以避免因高溫而殺死彈內的生物菌。這種生化武器殘害了無數中國百姓的生命。

長達2米,高約1米的運尸車,曾經運送過被折磨致死的同胞尸體,讓人心寒。
最寶貴的要數東北競存中學的校旗,這面校旗是當時人們宣傳抗日救亡的光輝旗幟,雖然有多處破損,但還是被保留下來。

最讓人心痛的藏品是炭化了的月餅,因為中秋節剛過,撫順市平頂山附近的居民家中還有沒吃完的幾塊月餅,然而就在這一天,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平頂山慘案”,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幾塊炭化了的月餅還保留著清晰可見的花紋,悲憤地訴說著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行徑。

館內還展出了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游擊隊和當地群眾用來對付敵人的秘密武器——拐杖刀,又稱“二人奪”。其他展品如村民們給抗戰戰士送糧食的木盆、著名人民教育家車向忱在宣傳抗日活動中用過的繡有“收復東北失地”“還我河山”字樣的手提兜等等,共同訴說著中國軍民英勇抗敵的往事。

我國軍民憑著愛國熱情和英雄氣概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這些侵略者的軍裝和他們使用過的武器如今黯然地陳列在博物館里。抗戰勝利后,被俘的漢奸被關押在遼寧撫順的戰犯管理所,館內存放著當時這些人用過的日用品等。

周恩來總理曾說過:“忘記了歷史就會成為一個愚昧的民族”。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曾說:“忘記歷史的人必將重蹈覆轍”。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有義務了解這段歷史,更應該銘記歷史,展望未來。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同時更不要忘記曾經受到的屈辱,努力學習,長大后為國家作出貢獻,使祖國越來越強大,永遠不再遭受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