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生態學的內涵與景觀設計中的植物景觀設計原則,然后深入的探討了生態理念在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如何將生態理念融入景觀設計中是本文研究的重點,以下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生態理念; 景觀設計; 內涵; 原則; 應用
一、前言
在新時期下,隨著城市進程的不斷加快,生態景觀設計成為了當前生態城市建設的主要方向,積極探索生態景觀設計的概念對園林景觀的設計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生態學的內涵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體與其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目前已經發展為“研究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的比較完整和獨立的學科。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進了生態學理論的發展。
三、植物景觀設計原則
1.適地適樹,因地制宜
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原則是植物景觀設計應堅持的最基本原則,生態型植物景觀設計也應堅持這個原則。
植物是大自然的產物,有其一定的分布規律和生長規律,各種植物還具有不同的生態習性。如熱帶植物是絕對不能在寒帶室外正常生長的,反之亦然;喜光的植物在庇蔭的環境中會生長不良甚至死亡,而喜蔭的植物在沒有庇蔭的環境中則可能產生枝葉灼傷等不良現象,如八角金盤;有的植物隨著年齡的增加對光照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如雪松在幼苗期是耐蔭的。如果不遵循植物的分布規律、生長規律和生態習性,不考慮環境條件,隨意設計和種植植物,植物就會生長不良甚至死亡,不僅達不到設計的景觀效果,更談不上任何生態效益。因此,生態型植物景觀設計最重要的也是最首要的原則就是“適地適樹、因地制宜” 在景觀建設中盲目引進一些新的植物品種或在室外盲目運用當地的溫室植物品種的做法是違背“適地適樹”原則的。即使要進行引種馴化,也應由植物科研部門經過長期的栽培試驗證明引種成功后方可推廣應用,避免反自然、反地域、反氣候、反季節的設計。近年來,在長江流域出現了所謂“創造熱帶風情景觀”風,在植物景觀設計和施工中大量運用溫室植物、熱帶亞熱帶植物,這種違反自然規律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
2.“生態位”原則
生態位概念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及其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態位運用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植物景觀審美價值的高低和綜合功能的發揮。在植物景觀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
3.經濟性、多樣性與時間性原則
“經濟性”指力求實現植物景觀在養護管理上的經濟性和簡便性。“多樣性”指植物景觀設計應充分體現當地植物品種的豐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樣性。“時間性”指應充分利用植物生長規律,注重植物景觀隨時間和季節變化的效果,強調植物的自然生長和自我演替。
四、生態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理念已經被普遍接受并應用,根據前人的理論和實際運用成果,總結生態理念在當今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有以下幾點:
1.科學選擇植物搭配,合理安排山石水景
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和山石水景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也是景觀設計效果的核心。而生態理念在這方面的體現就在于要依據生物的多樣性來配置植物,設計山石水景時要兼具其觀賞性和實用性。園林設計中植物搭配首要的原則是植物多樣以達到生態性和觀賞性的結合。選擇植物種類時需要考慮到物種間對空間和陽光、水分以及營養的客觀競爭,合理搭配不同種類,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另外不同的植物種類搭配也可以體現出不同植物混交的優勢,促進整體環境的和諧發展,對一些復雜病害的防治也能達到一定效果。一般具體的措施是低矮灌木以及地被植物設計為基本的開放空間,濃密樹冠的高大遮蔭樹設計為覆蓋空間,其余類別植物作為輔助設計居于不同層面。
從布局角度的原則來說植物搭配多樣性也能帶來美觀的整體效果,要在遵循樹木原有生態習性的前提下,讓樹形、色彩、線條、質地、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植物的多樣性,但又保持一定相似性,形成統一感,這樣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美觀大方。
最后,植物的多樣性也能帶來一定的實際運用效果,基于生態理念,植物可以起到改善空氣質量和噪音環境的作用。另外,在某些特定地區,多樣的植物更能起到特地的作用,如根系發達、樹冠濃密的樹種可以蓄雨水、防風沙;代謝能力強的常綠植物可以起到滯塵和凈化空氣的作用。
2、以人為本設計山石水景
除了植物占據園林景觀的核心因素之外,山石水景也具有重要地位,而生態理念在景觀設計上的體現就在于以人為本。作為園林整體景觀的“點睛之筆”,山石水景在寓意上的體現終于其外在美觀,這些內容需要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結合當地自然人文環境,最大化的考慮人文因素的影響。
3.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并利用現有環境
生態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并不僅僅簡單的是高綠化率或者是不污染環境,盡管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整體布局中,我們首先需要考慮到地域性這個特點:根據生態平衡原理,尊重場地原有的自然環境的生態特征,盡可能將原有的有價值的自然生態要素保留下來并加以利用,組織到園林景觀設計中去。
(一)利用當地現有的自然資源
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最好前提是最大化的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盡量做到少或者不引入額外的外來資源,就能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設計者要因勢利導的利用一切可以運用的力量,尊重生態系統的自身調節能力,減少設計的人為影響,以保護各種景觀元素為主要內容,把保護景觀的多樣性、異質性,建立合適的生物群落以及維持其生態環境穩定性為目的。
落實因地制宜的政策,主要要做到規劃設計緊密結合當地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及人文、經濟等多方面綜合要素,以當地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綠地、樹林等自然景觀作為整體景觀環境格局的構架,盡可能的保留原址上固有的地形地貌,如山體、湖泊、原生動植物、地方特色植物等,在減少工程量的前提下,達到最佳的環境效果。
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本地建筑和植物材料的利用最大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考慮到施工施料的使用,盡量使用當地的砂石木料,避免高耗能、低性價比的材料,最大化的做到因地制宜。
(二)注重本地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上的體現
生態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不僅在于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也在考量的范疇之內。人與社會也作為生態環境的因素之一,社會文化也需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得到體現。
(三)循環再生利用資源
自然環境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自我調節功能,在前述的內容中,如果做到了充分利用原有環境,沒有破壞原有的生態調節功能,資源的循環再生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做到以下幾方面工作以達到循環利用再生資源的目標
五、結束語
近些年,人們開始關注生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生態理念也被運用在了景觀設計中,生態景觀的應用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環境保護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沈壽才.生態理念的園林景觀在地產園林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裝飾,2011年06期
[2] 盧秋琴.園林綠化中植物配置的思考與建議[J].種業導刊,2011年09期
[3] 王冠,孟磊.城市廣場的植物景觀設計[J].現代園藝,201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