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蕙蘭
互聯網給烏鎮帶來了什么?這座枕水而眠的千年古鎮,原來每年接待的游客數量在500多萬人。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宣布落戶烏鎮,當年游客數量增加到692萬人,平均每天有1.8萬游客涌到烏鎮,而這個小鎮常住人口不到3萬人。
互聯網小鎮
去年,烏鎮被選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一年多以來,互聯網給烏鎮帶來了很大變化,這座小鎮對外的宣傳點也從“千年古鎮”變成了“智慧小鎮”。
和其他會展城鎮不同,烏鎮并不僅僅是用會場來展示互聯網前沿技術,而是用整個小鎮——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流動的、生活化的體驗館。去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展示的一些技術成果,以及最新的技術進展,紛紛在這里落地生根。
技術的革新應用到養老領域,實現了對老年人健康管理、應急救助和生活照料,形成居家養老的新模式。在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特地現場連線了烏鎮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的老人們。
“智慧養老”是這座“智慧小鎮”的一大亮點,主要是運用物聯網技術為居家老人提供系統的應急救助、健康管理和綜合服務。烏鎮智慧養老服務中心自今年8月15日運營以來,已有2200多名老人在平臺注冊。

2015年12月16日,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

水鄉夜景。
走進烏鎮智慧養老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一些身體較為硬朗的老人在下棋打牌,黑板上寫著每天的活動安排,有讀書會、太極社、戲劇社、舞團、乒乓社等,老人也可以通過微信或App查到當天的課程。這些老人只是養老中心服務的一部分人群,更大的服務群體是出門不便的獨居老人。
年過80的桑敏昕老人就是一位,“前幾年我姐姐過世的時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一輩子沒有成家,無兒無女。雖然侄子侄女也會經常來看看我,但平時還是得要自己照顧自己”。
他向記者展示他掛在頸上的SOS呼救器。這個設備帶有GPS定位,如果老人在外面摔倒或身體突然不舒服,按下按鈕,養老服務中心就會收到呼叫,派人前往救助。
SOS呼叫跌倒與報警定位是物聯網技術在養老領域的應用之一,除此之外,智慧養老服務中心還為約100多戶獨居老人免費安裝了紅外線身體感應器、智能床墊、一鍵緊急報警腕帶、門磁感應器等居家智能設備,遇到突發狀況可以將信息傳到平臺,以便外界提供應急救助。
除了遇到突發情況需要呼救,年邁獨居的老人還需要每天監測健康狀況,“智慧養老”應用的另一項系統就是身體常規數據檢測儀,只要安裝在家中,就可以監控老人的血壓、心率、血糖等指標,不需要WiFi環境就能發送數據。
結合這些硬件支持,可以讓子女、機構、醫院等機構實時了解老人情況,及時為老人提供服務和幫助。呼叫中心就在養老服務中心的四樓,有三四名工作人員監控,若接到緊急呼叫,工作人員會馬上致電老人,如果沒有人接聽電話,中心便會派最近站點的志愿者上門查看。
除了緊急情況下需要及時獲得救助,獨居老人在日常生活上也面臨種種不便,中心還提供一些社區服務。老人通過手機上的微信或App,可以向商戶預訂餐飲或上門理發、保潔等服務,免去冬日出門的辛苦。
除了先進的養老體系,烏鎮互聯網醫院是技術落地、以智慧手段服務民生的另一個樣本。
在互聯網大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這座全國第一家互聯網醫院。理論上,通過這一平臺,可以實現全國病人足不出戶找全國醫生看病。
走進這家互聯網醫院,右邊是幾個診療室,左邊是藥品貨架。每個診療室只有一張書桌、一臺電腦和一把椅子。病人坐在里邊,可以對著顯示屏上的醫生溝通病情。“當然,病人也完全可以在家上網找醫生看病,未必要到這里來,這些診療室只是起到展示作用。”微醫集團媒體總監張貴民說。
互聯網醫院的診療流程非常方便,病人可以上醫院的官方網站或登錄App用戶端,預約某個醫院某個科室的醫生,選擇一個時間段,然后在約定時間進行在線治療。醫生開出處方后,病人可以選擇到門店自提,也可以選擇在線配藥并且支付費用,藥品會由第三方快遞送到病人家中。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出席世界互聯網大會,徜徉在烏鎮老街。
很多病人會擔心,只通過視頻上的問診,醫生能否準確判斷病情?“互聯網遠程診療最適合的是復診病人以及健康咨詢,初診最好是去實體醫院。因為很多檢測還是需要在實體醫院完成,病人可以在網上向醫生提供檢查報告,幫助醫生做出診斷。除了醫患診斷以外,互聯網醫院也適合醫生和醫生之間會診。”張貴民說。
12月10日,烏鎮互聯網醫院開出第一張處方,院長王建安在線為一位長期看他門診的杭州老病人診療,處方開出后,藥品通過快遞送到病人手上,免去了復診病人奔波折騰。在之前的測試階段,互聯網醫院還為甘肅的一位小喇嘛提供遠程診療。這個小孩罹患血液病,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后,需要定期去醫院隨訪,但當地醫療條件有限,最后醫生通過互聯網醫院對他進行了長期診療。
烏鎮互聯網醫院的醞釀建立和第一屆互聯網大會有關。桐鄉市政府希望將第一屆大會展示的一些技術在烏鎮落地生根,正值國家出臺互聯網+醫療改革的戰略部署,分級診療、遠程醫囑成為改革的熱點。桐鄉市政府與“掛號網”(今年9月完成3億美元融資后更名為微醫集團)合作,今年7月開始籌備烏鎮互聯網醫院。
“過去一些醫院也會有互聯網平臺,但一般只是針對本院的醫生。烏鎮互聯網醫院可以輻射全國,目前注冊用戶1.1億人,注冊醫生20萬人,對接27省1900多家醫院。每天上線醫生有2萬多人,專家有5000多人,每天咨詢量在2000-3000次。”張貴民說。
但是對普通患者來說,互聯網醫院的治療費用有些昂貴。就診費可以在線支付,每次200元起,醫生可以自主定價。治療費和藥品費用暫時都不入醫保范圍,由患者自費。
“智慧產業是一種手段,應當服務于當地經濟、民生。互聯網產業在烏鎮成為獨立的支柱產業為時尚早,對烏鎮來說,這里應該是展示、體驗互聯網前沿技術最好的地方。” 烏鎮黨委書記陶詠椿說。
互聯網帶來的改變
“以前你在烏鎮景區內買東西,商家會問你‘刷卡還是現金?’現在他們會問‘刷卡、現金、支付寶還是微信錢包?’”陶詠椿說。掃碼支付在北上廣等大城市也尚未全面鋪開,但這個千年古鎮的商家大部分已經布設了POS支付一體機,游客“身無分文”也能用手機消費。

馬云從會場出來,被媒體團團圍住。 蕭君瑋/攝
去年烏鎮被選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整個小鎮刮起了一股互聯網風潮,給這座千年古鎮帶來了很大變化。
烏鎮2700多個點位覆蓋WiFi,包括景區各酒店、客房、餐飲、會議室、老街等公共休閑區,甚至還有廁所,簡直是中國大陸地區WiFi最密集的地方。烏鎮新接入各種千兆乃至萬兆的光纜,也就是說,烏鎮連接外界互聯網的通路拓寬了百倍以上,可供萬人同時上網。
“我們政府工作人員也開始習慣互聯網辦公,比如通過微信聯絡工作。”陶詠椿向記者展示了微信里的十幾個工作群。“昨天我布置了一個任務,今天工作人員就下去檢查工作,拍照發給我看,效率非常高。”
比起善于使用互聯網工具,陶詠椿認為,更重要的是烏鎮政府開始用互聯網思維執政,比如追求效率、透明度等等。每當出現突發事件,政府會關注網上的輿情反應,了解民眾的感受和他們對政府工作的期望。
今年9月,浙江省批復同意設立烏鎮互聯網經濟創新發展綜合試驗區,一些政策可以“先行先試”,未來可期的好處令大企業的目光移到這座古鎮。“互聯網給烏鎮帶來了機遇,帶來了大企業,像中電海康、騰訊等都在烏鎮設立公司,大公司在烏鎮二次創業,大平臺也在這里設立窗口。烏鎮積聚了資金、創新項目以后,年輕人在烏鎮有更好的創業空間。”陶詠椿說。今年有13家互聯網企業在烏鎮落戶,分別在醫療、金融、養老等行業,完成了2億多投資,有20多個大學生回烏鎮就業。
互聯網還為烏鎮的傳統產業提供了一種轉型升級的可能性。陶詠椿介紹,在今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有一家烏鎮本地的服裝企業和BAT大佬們同臺競技,他們開發了一個試衣App,客戶可以遠程虛擬試衣,并且直接在線下訂單。雖然這只是互聯網對接實體的一個小小探尋,但陶詠椿相信這些微小的嘗試積累起來會帶來質變。
為什么是烏鎮?
第二屆互聯網大會順利閉幕,但人們至今在問,為什么世界級的互聯網大會選擇了烏鎮?既不是北上廣,也不是中國其他成千上萬個小鎮。
前者比較容易解答,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小地方開大會,“以小見大”,方顯會議的重要。瑞士小鎮達沃斯只有1.3萬人,因為世界經濟論壇聞名,16萬人的巴塞爾因為鐘表和珠寶展享譽世界,國內海南的博鰲鎮也因為博鰲論壇馳名。
但小地方有很多,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年也有多個小地方備選,可為啥后來選了烏鎮?
在浙江省省長李強看來,烏鎮有四大優勢。烏鎮“便利”,離上海、杭州、蘇州都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烏鎮“富裕”,不管是鎮區居民還是農村居民的收入都不錯,全鎮擁有旅游、健康、養生等特色產業;烏鎮“有底蘊”,有著7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300多年的建鎮史,是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烏鎮“有特色”,16萬平方米的歷史街區建筑有著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的美稱。
烏鎮旅游業這些年發展很快,由于早些年定下“以保護文化遺產來開發旅游資源”的方向,青石路、蚌殼窗、拱橋構成了當地獨有的風光。而景區統一管理,民宿、酒店、餐館都有一套標準化的運營方式,也讓烏鎮具備大型會議接待的基礎。
烏鎮人把這些實力歸因于習近平當初對烏鎮的打造和設計。在主政浙江的六年時間內,習近平曾五次考察烏鎮。
“車子跳,烏鎮到。”——這是浙江人最早對烏鎮的口頭禪,意思是當你感覺車子猛烈顛簸時,就表示到了烏鎮,說明烏鎮當年的路況很差。從桐鄉最后一個通公路的鄉鎮,到擁有實力舉辦世界級會議,烏鎮的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在烏鎮人看來,最艱難的一年是在2005年,烏鎮西柵的開放受阻。按照“歷史街區保護和再利用”的開放理念,政府要拆除與古鎮風光違和的新房子,加固老房子,為了達到整舊如舊的效果,還要花錢收購許多舊材料。當時烏鎮經濟蕭條,工廠外遷留下下崗工人,不少人抱怨,本地人不先安置,卻拆房子搞旅游?另外,為了還原古鎮風貌,平整的水泥路要重新變成石板路,平橋變成拱橋,保護區內的居民感到出行受影響,也非常不配合。
2005年8月3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烏鎮調研古鎮發展之路,鼓勵烏鎮堅持“以保護歷史遺產來開發旅游”的發展理念。有了習近平的力挺,烏鎮上下干勁充沛。2006年,中青旅和桐鄉合作,投資烏鎮。有了錢,保護開發歷史遺產的底氣就更足了,才有了今日原汁原味的烏鎮。
互聯網大會舉辦地正是烏鎮西柵景區,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住在這里,他們漫步在烏鎮的青石路上,在石拱橋上拍照留念,在運河邊徜徉。烏鎮的歷史感成為它走向國際的優勢。
科技與小清新的相契
過去提起烏鎮,人們會想到古樸的水鄉、寬大的屋檐、漆黑的窗欞、狹長的青石路、幽深的街衢、交錯的水巷,還有那些窄窄的烏篷船,足以和威尼斯水道的貢多拉媲美。
在茅盾筆下,烏鎮是他的一縷鄉愁。“我的家鄉烏鎮,歷史悠久……漫長的歲月和迢迢千里的遠隔,從未遮斷我的鄉思。”在木心的畫中,烏鎮是他創作的底色。而在穿著棉布長裙、挎著單反的文藝青年眼中,烏鎮不僅有錦繡江南的繁華,古典中國的文雅,也有現代的文藝氣質。
黃磊的“似水年華”酒吧,劉若英代言的西柵,烏鎮戲劇節上演的《兩只狗的生活意見》,都為烏鎮吸引了不少“小清新”粉絲。烏鎮已經連續舉辦三年國際戲劇節,共演出國內外劇目42部,吸引國內外觀眾75萬人次。2013年正式竣工的烏鎮大劇院,成為烏鎮新的文化地標。“古鎮旅游是發展烏鎮的核心動力,除了歷史特色,我們還要不斷融入新的文化內涵,形成持續不斷的吸引力。”陶詠椿說。
烏鎮國際旅游區建設管理委員會的辦公樓是由一處舊廠房改造的,外立面以木雕裝飾,和古鎮毫無違和感。在“鎮區景區化”的管理理念下,烏鎮對景區外的大部分沿街現代建筑進行了外立面整修,以木墻木窗為主,加入馬頭墻、飛檐、硬山等傳統建筑元素,鎮區風貌與景區風格實現了統一。
而當文藝男女在烏鎮享受遠離都市的文藝時光,也不想真的拋下都市生活的便利。烏鎮旅游資源的開發,即要讓游客“不出戲”,又不能讓他們因為不便利而感到置身“窮鄉僻壤”。在互聯網時代,這個問題越來越容易解決。
酒店住宿方面,政府將所有民宿納入“烏鎮人家”這一平臺統一管理,民宿能通過互聯網接受客人訂房和退房。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過去民宿的入住率只有50%多,現在平常日子都能達到80%以上。
在烏鎮景點和鎮區重要位置布滿了“智慧亭”,為游客提供各種吃喝玩樂信息。在“智慧亭”的觸摸屏上,有走進烏鎮、游在烏鎮、天氣查詢、美圖欣賞、新聞、地圖導航、停車導覽、網絡電話、相機等多個圖標。屏幕下方還有幾個無線充電器位置,但目前只能提供蘋果手機充電。
記者嘗試了“拍照”功能。點擊相機,人像和身后的風景都會出現在屏幕上,游客只要站在合適的角度,看向觸摸屏上方的攝像頭,點擊屏幕,就完成了一張自拍。接著用手機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照片就自動傳送到自己的微信上留存。
據介紹,“智慧亭”最受歡迎的一項服務是“網絡電話”,游客如果遇到手機沒電又有急事需要聯絡,可以通過“網絡電話”撥打,通話在2分30秒內免費。其他人氣較高的服務有“地圖導航”“停車導覽”等。

烏鎮大劇院。蕭君瑋/攝

小鎮商店都可以使用支付寶支付。蕭君瑋/攝


“智慧自行車”頗受烏鎮游客歡迎。蕭君瑋/攝
很多游客會自駕到烏鎮旅游,但停車是個問題,而從車站到烏鎮的各個景點之間,步行距離又有點兒遠,公交車雖然方便,但旅游高峰時期人多車擠,體力不佳的游客在車上多站一會兒就頭暈眼花。烏鎮今年9月推出了“智慧自行車”服務,騎游烏鎮成為一種不錯的方式。
“烏鎮的公共自行車項目已經運營幾年,但過去只能刷市民卡或交通卡才能租車,外地游客特地辦張卡很麻煩,今年9月推出了微信租車服務,為游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管委會工作人員小朱介紹。
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演示了“智慧自行車”的操作方式。他用手機掃了一下單車上的二維碼,咔嚓一聲,單車就自動解鎖,用戶便可以把車推走,開始烏鎮“騎行”。
游客要享受這項服務很簡單,只要關注微信公眾號“i單車”,以手機號注冊一個賬號,通過微信錢包或支付寶充值200元押金,就可以在各個自行車點取車。繳費也非常簡單,從取車開始,系統就自動開始計時,到還車為止,手機上會顯示出計算好的應繳費用和賬戶余額。
目前“智慧自行車”的收費很低廉。第一小時免費,后面每增加一小時收1元,和推出較早的杭州“智慧自行車”項目相差不多。現在整個烏鎮有20個自行車租還點,一公里以內就會有網點,如果用戶想降低使用成本,也可以騎了快一小時,先在最近的網點還車,再重新借一輛。“烏鎮的公共自行車項目是以公益為導向,倡導低碳的出行方式,所以并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收費只是希望用戶記得把車歸還到網點,不要任意損壞。”
烏鎮第一期投放了500輛智慧自行車,每個點有22-44輛車不等,明年還將投入300輛。從今年9月運行至今,耗損案數量只在個位數。小朱介紹,如果一輛單車使用超過4個小時沒有歸還,工作人員會打電話提醒用戶。
如果游客只在烏鎮玩一兩天,也不必擔心押金用不完浪費。用戶可以直接在微信上注銷租車,剩余的押金會在2-5個工作日退回微信錢包或支付寶賬戶。
“‘智慧自行車’從今年9月推出以來,市場反響一直很好,使用人數在不斷增長。現在平均每天有1000多人次使用,十一黃金周時達到2000多。”小朱說。天氣不錯的雙休日,在景區附近的網點,幾十輛車沒多久就借光了,管委會不得不從其他網點調車到景區。
除了方便游客以外,公共自行車也讓烏鎮居民受惠。老年人出門買菜看病,學生上學放學,都可以騎車出行。烏鎮政府在學校、大型社區周圍也布了不少公共自行車點。
隨著古鎮的“互聯網指數”日益上升,或許可以腦補一個畫面,游客踩著聲控步行機在古鎮大娘面前呼嘯而過,大娘眨一下眼,智能眼鏡便拍照傳上網,老太太繼續面不改色打糯米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