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Scott
企業之間操縱價格、分享市場或者在特定的領域進行“圈地運動”都是違規的,不管是通過正式協議還是非正式的“合作”。所以,平時就要教會員工如何恰當地與外界交流,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這樣,才能保護企業免于滑向危險的深淵
“卡特爾”這個詞會讓人很迷惑。對許多人來說,它讓人聯想到大毒梟、彈痕累累的邊境小鎮以及非法走私。現實是,卡特爾可能離我們非常近,它就隱藏在看似正常的郵件交流、午餐會議、社交活動中。因此,理解卡特爾,進而讀懂競爭法,對商業領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此,才能明哲保身,不至身陷險境。
為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卡特爾”和“競爭法”這兩個詞。簡而言之,卡特爾就是指企業之間簽訂的保證互不競爭的協議。該協議通常是秘密、非正式的。競爭法的存在是為了讓企業公開、公平地競爭。當企業聚在一起打擦邊球的時候,監管當局就有權干涉了。
早前,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主題是有關資深商界人士對卡特爾的認知程度。有77%的人承認他們不太了解競爭法,只有19%的人表示在近一年里為此進行過高層級的討論。對于某些做法的風險,如討論投標問題、與競爭對手分享客戶資源等,很多人意識不到。
如果被坐實了背反競爭法案,那么企業和個人將面臨嚴重的后果——最高罰沒總營收的10%、吊銷董事資格甚至身陷囹圄。這應該能給“無知”的從商者敲響警鐘。有鑒于此,對公司董事會來說,有五個事項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企業必須完全獨立地決策。企業之間如果尋求限制或管控相互競爭,那么很可能就是非法的。這樣的安排尤其容易出現在貿易協會成員之間。他們可能會認為,某種形式的“合作”要比競爭來得劃算。因此,特別是協會成員之間討論敏感信息的時候,應該尤為謹慎。談一談行業的一般趨勢沒有問題,但談到如何應對市場環境——例如,你未來的商業和定價計劃——這就有問題了。企業應該完全獨立地進行商業決策,而不是與競爭對手相互勾結。
當心你的分享內容。8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與同行有著某種形式的接觸。雖然有些接觸可能是完全合法的,但其中卻隱藏著違反競爭法的風險。因為他們分享的內容極其敏感:定價、產量、客戶或未來的商業布局等。根據競爭法案,企業之間操縱價格、分享市場或者在特定的領域進行“圈地運動”都是違規的,不管是通過正式協議還是非正式的“合作”。所以,平時就要教會員工如何恰當地與外界交流,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這樣,才能保護企業免于滑向危險的深淵。
小企業也不應放松警惕。雖然高調的反壟斷調查占據了新聞的頭版頭條,但許多的案件也涉及中小型企業。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小企業,沒人會關注到。如果監管機構發現任何壟斷行為或者其他違反競爭法的行為,就絕不會因為公司規模小而不去調查。后續的罰款對規模較小的公司而言,也是一筆大數目。2013年,奔馳卡車和面包車的經銷商由于簽署了一系列違反競爭法的協議、涉嫌勾結壟斷,而被狠狠地罰了一筆。那次的罰金相當于經銷商18個月營收的總和。
做第一個投誠的人。據調查,很少有企業知道,如果他們受到違反競爭法的指控,那么該怎么辦?只有15%的企業知曉,監管機構有一個寬大政策,可以使企業免于受罰。前提是,企業能夠站出來,坦白一切。而且速度要快,全力配合甚至幫助監管機構開展調查。如果你曉得一些違法內幕,就要積極、殷勤地揭發出來。能夠爭取寬大處理的企業只有一家,誰能夠第一個投誠,誰就能夠獲得寬恕。一些人總是想等等,看看別人怎么處理,這樣的做法絕不是明智的。
鼓勵合規文化。作為企業的領導者,你必須負起責任來,給組織注入合規的血液和文化。將競爭法案納入風險管控體系的一部分不失為一大良策。領導者是最了解自己企業的,也必然知道通過何種方法才能在公司內有效傳播合規信息。如果能夠將傳播方法和公司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那么,不僅可以降低違反競爭法的風險,同時能保證公司的正常運營。
來源:英國董事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