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的相關因素
陳磊
(海南省農墾總醫院心血管內科,海南海口5701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老年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達標的相關因素。方法90例ACS的老年患者均行PCI治療,根據2012年中國PCI治療指南對術后的LDL-C達標率進行分析,并以此分為達標組40例與未達標組50例,篩選出影響LDL-C達標的相關因素。結果術后3個月LDL-C水平達標占44.4%。女性、年齡、高血壓、既往心肌梗死與ACS患者PCI術后LDL-C水平達標相關(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女性、年齡大、高血壓是ACS患者PCI術后LDL-C水平不能達標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達標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左心室流出道縮短分數(LVOT)、左心室面積變化分數(FAC)、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均高于未達標組(P<0.05)。達標組心絞痛、再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比例明顯低于未達標組(P<0.05)。結論ACS患者PCI術后LDL-C水平的達標率尚不理想,多種因素影響達標率,在臨床實際中需要嚴格規范降脂藥物治療,加強降脂管理,對提高患者PCI術后心功能及預防不良事件發生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經皮冠狀動脈介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中圖分類號〔〕R392.6〔文獻標識碼〕A〔
第一作者:陳磊(1981-),男,醫學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病、冠心病介入診療研究。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可作為急性冠脈綜合征(ACS)首選,術后仍需積極進行有效的調脂治療。研究已證實〔1,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存在密切相關性,臨床上調脂主要目標為降低LDL-C水平。本研究對ACS老年患者PCI術后LDL-C達標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回顧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90例我院診斷為ACS的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煩躁、胸痛等臨床表現,均行PCI手術治療。男53例,女37例;年齡60~87歲,平均(68.6±6.1)歲。納入標準:①持續性胸痛時間>20 min,服用硝酸甘油等擴血管藥物不能緩解;②心電圖ST段抬高(標導>0.1 mV,胸導>0.2 mV)、壓低>0.1 mV;③心肌酶及肌鈣蛋白增高。排除標準:存在PCI禁忌,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過敏體質等。均知情同意。達標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64~87歲,平均(72.2±6.2)歲,LDL-C水平(1.64±0.36)mmol/L;未達標組男36例,女14例;年齡60~80歲,平均(65.0±4.3)歲,LDL-C水平(2.34±0.26)mmol/L。兩組LDL-C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術后3個月均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監測LDL-C水平,根據2012年中國PCI治療指南〔3〕術后LDL-C水平目標為<2.0 mmol/L或較原來水平基礎上下降>40.0%。并以此分為達標組和未達標組,回顧性方法記錄相關信息,性別、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心力衰竭、腦梗死、既往心肌梗死等。采用美國惠普2500型彩超儀行心臟超聲檢查,記錄比較左心室流出道縮短分數(LVOT)、左心室面積變化分數(FAC)、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并比較兩組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軟件包進行t檢驗,χ2檢驗,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2結果
2.1ACS患者PCI術后LDL-C水平達標的單因素分析女性、年齡、高血壓、既往心肌梗死與ACS患者PCI術后LDL-C水平達標相關(P<0.05),見表1。
2.2ACS患者PCI術后LDL-C水平達標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女性、年齡大、高血壓是ACS患者PCI術后LDL-C水平不能達標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2.3兩組術后心功能比較達標組治療后LVOT、FAC、LVEF均高于未達標組(P<0.05)。見表3。
2.4兩組術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達標組心絞痛、再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比例明顯低于未達標組(P<0.05)。見表3。

表1 ACS患者PCI術后LDL-C水平達標的單因素分析〔 n(%)〕

表2 ACS患者PCI術后LDL-C水平達標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

表3 兩組術后心功能及術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 s)
3討論
臨床上ACS患者行PCI治療可以短時間內開通梗死的相關動脈,再通率高,再梗死率低,出血并發癥少,且可以明顯降低患者病死率,挽救患者生命。但研究表明〔4,5〕,PCI術后血脂異常可以加重血管內皮損傷、促進血栓再次形成。因此PCI術后需要積極降脂治療。LDL-C是血脂中最主要指標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把膽固醇運輸到全身各處細胞,運輸到肝臟合成膽酸。其可以沉積于血管的動脈壁內,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阻塞相應的血管〔6〕。因此PCI術后需要嚴格控制LDL-C水平。張波等〔7〕根據中國指南對術后1、9個月LDL-C的達標率研究發現,術后1個月達標率為46.5%(387/832),術后9個月達標率為42.3%(352/832),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老年女性絕經后LDL-C基礎水平升高〔8〕,同時女性患者本身對他汀類藥物的依從性相對較差,進一步使女性患者PCI術后LDL-C水平不易達標。研究發現〔9,10〕,LDL-C基礎水平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年齡大于60歲患者更為明顯。年齡較大的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經濟、擔心副作用等原因不能很好地配合服用降脂類藥物亦對控制LDL-C水平造成不良影響。Taherioun等〔11〕研究發現,PCI術后1個月老年患者的LDL-C達標率顯著低于中青年患者(P<0.01)。校正了混雜因素后發現老年患者的LDL-C達標率是中青年患者的62%~68%(95%CI:0.464~0.850),支持本研究結果。張燕等〔12〕研究發現,LDL-C基礎水平升高、年齡增大并發高血壓的風險明顯增加,而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其血脂水平不易控制。在臨床實際中需要密切注意上述危險因素,努力提高老年女性患者的依從性,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
許力壯等〔13〕分析PCI術后LDL-C不同水平臨床不良事件發現,LDL-C<1.80 mmol/L患者術后30 d心絞痛頻繁發作發生率為1.7%,而LDL-C>2.5 mmol/L發生率為5.4%,差異顯著(P<0.05)。可見LDL-C水平降低有效降低了PCI術后心絞痛的發生率。該研究同時發現LDL-C<1.80 mmol/L患者死亡率為1.7%,LDL-C>2.5 mmol/L患者死亡率為3.6%,雖然無差異,但死亡率有明顯改善。
本研究存在不足:①病例-對照研究,樣本量較少;②收集PCI術后服藥情況時,未對不同降脂藥物的達標情況進行分析。
4參考文獻
1Wright RS,Anderson JI,Adams CD,etal.2011 ACCF/AHA focused update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updating the 2007 guideline)〔J〕.J Am Coll Cardiol,2011;57(4):1920-59.
2羅海燕,彭月娥,劉杰妮.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聯合穩心顆粒治療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3;8(7):768-70.
3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介入心臟病學組,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2(簡本)〔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4):271-7.
4李國境,才江平,魏寧.替羅非班應用時機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11):987-9.
5任文林,周立輝,吳嚦,等.冠心病血運重建術后患者二級預防現狀調查〔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2;11(5):268-72.
6Tavares AMV,Araujo ASR,Liesuy S,etal.Early loss of cardiac func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dox imbalance〔J〕.Exp Clin Cardiol,2012;17(4):263-7.
7張波,董馨,張妍,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4):290-4.
8白玲強,于軍,姜敏華,等.芪藶強心膠囊對急性心肌梗死行延遲性PCI術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作用〔J〕.世界中醫藥,2013;8(6):686-8.
9孟憲剛,王莉.氯吡格雷抵抗對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脈介入治療預后的影響及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9):2321-2.
10Keller-Pinter A,Bottka S,Timar J,etal.Syndecan-4 promotes cytokinesis in a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manner〔J〕.Cell Mol Life Sci,2010;67(11):1881-94.
11Taherioun M,Namazi MH,Safi M,etal.Stent underexpansion in angiographic guid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despite adjunctive balloon post-dilatation,in drug eluting stent era〔J〕.ARYA Atheroscler,2014;10(1):13-7.
12張燕,任藝虹,周超飛,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急性、亞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3;28(1):17-20.
13許力壯,單愛軍,劉海華,等.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冠脈搭橋術后血脂和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3):5789-91.
〔2014-07-11修回〕
(編輯苑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