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HYAL1在預測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復發和肌層浸潤中的作用
邢東亮宋東奎1康鄭軍酒濤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泌尿外科,河南鄭州450052)
摘要〔〕目的分析透明質酸(HA)及透明質酸酶(HYAL1)對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復發及肌層浸潤的預測作用。方法將60例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3年后的隨訪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根據3年后復發情況將患者分為22例未見腫瘤復發的未復發組及38例出現腫瘤復發的復發組,并將復發組患者分為未見肌層浸潤的16例未浸潤組及22例發生肌層浸潤的浸潤組。對比未復發組與復發組、未浸潤組與浸潤組HA及HYAL1陽性率差異,并分析HA及HYAL1陽性率對膀胱癌復發及肌層浸潤的診斷價值。結果復發組HA及HYAL1陽性率分別為68.42%及76.32%,明顯高于未復發組40.91%及50.00%(P<0.05);浸潤組HA及HYAL1陽性率分別為81.82%及90.91%,則明顯高于未浸潤組50.00%及56.25%(P<0.05);HA及HYAL1陽性率對膀胱癌復發無預測價值(P<0.05),但是對復發后肌層浸潤存在預測價值(P<0.05)。結論HA及HYAL1陽性率對于預測復發后出現肌層浸潤均有著顯著的價值,可作為預測膀胱癌復發后出現肌層浸潤的觀察指標。
關鍵詞〔〕透明質酸;透明質酸酶;膀胱癌
中圖分類號〔〕R739〔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
通訊作者:宋東奎(1963-),男,主任醫師,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尿液修飾核苷作為膀胱腫瘤標志物篩選鑒定及分子機制研究。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
第一作者:邢東亮(1976-),男,博士,主要從事泌尿生殖系腫瘤研究。
膀胱癌是臨床上泌尿外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大多數為非肌層浸潤性腫瘤,膀胱腫瘤一旦進展為肌層浸潤腫瘤,預后不良〔1〕。目前對于膀胱癌的治療多采用手術切除的方法,但是膀胱癌術后容易復發,復發后容易呈現更高的惡性程度或者侵入肌層,目前臨床上還沒有很好的預測指標〔2〕。透明質酸(HA)及透明質酸酶(HYAL1)在膀胱癌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擬探討HA、HYAL1作為膀胱癌復發和肌層浸潤預測指標的可能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60例于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間在我院診斷的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本研究的入選及排除標準。根據3年后復發情況將患者分為22例未見腫瘤復發的未復發組及38例出現腫瘤復發的復發組,并將復發組患者分為未見肌層浸潤的16例未浸潤組及22例發生肌層浸潤的浸潤組。未復發組22例,年齡33~69歲,平均(51.26±11.67)歲;復發組38例,年齡32~67歲,平均(51.17±11.66)歲,兩組年齡比較未見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未浸潤組16例,年齡33~67歲,平均(51.36±11.21)歲;浸潤組22例,年齡32~68歲,平均(51.27±11.22)歲,兩組間性別及年齡比較同樣未見統計學意義,具可比性。
入選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膀胱鏡檢查及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為膀胱癌;②具有完整的3年隨訪資料,并且于診斷3年后同意入院復診;③復診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②臨床資料不完整;③存在嚴重可導致肝腎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全疾病者;④未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檢測方法取所有受檢者的膀胱癌活檢組織,用生理鹽水清洗干凈后,浸泡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石蠟包埋,制備蠟塊,厚度5μm,于42℃水浴展片,貼于載玻片上,65℃烤片2h后,經過二甲苯Ⅰ10min,二甲苯Ⅱ10min,100%乙醇Ⅰ5min,100%乙醇Ⅱ5min,90%乙醇5min,85%乙醇5min,75%乙醇5min,梯度透明,然后枸櫞酸鈉緩沖液(10mmol/L,pH6.0)中高壓鍋內煮沸,上氣3min后緩慢冷卻進行抗原修復,然后使用SP免疫組化試劑盒(福州邁新生物有限公司)進行染色。抗人HA、HYAL-1多克隆抗體購自北京中山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染色過程嚴格按照SP免疫組化試劑盒說明書,結果判定:光鏡下見組織切片細胞質、胞膜出現棕黃色或黃色顆粒者為陽性細胞。
1.3觀察指標及方法所有患者均于確診3年后再次入院復診,行膀胱鏡檢查并鏡下膀胱腫瘤活檢及膀胱黏膜隨機活檢,對留取的活檢組織進行HA及HYAL1檢查。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行χ2檢驗及ROC分析。
2結果
復發組HA及HYAL1陽性率分別為68.42%及76.32%,明顯高于未復發組40.91%及50.00%(P<0.05);浸潤組HA及HYAL1陽性率分別為81.82%及90.91%,明顯高于未浸潤組50.00%及56.25%(P<0.05)。HA及HYAL1陽性率對膀胱癌復發無預測價值(P>0.05),但是對復發后肌層浸潤存在預測價值(P<0.05),見表1。

表1 HA及 HYAL1對膀胱癌復發及肌層浸潤的診斷價值
3討論
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有效的復發和肌層浸潤的預測因子。 很多研究顯示血管生成和基質的破壞在腫瘤的轉移過程起關鍵作用,可能原因是腫瘤細胞在轉移過程中必須喪失黏附能力從而穿透周圍的細胞基質,從而在體內遠處形成轉移灶,并且腫瘤細胞轉移的方向與數量受血管新生的影響〔3〕。
HA可以通過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轉移〔4〕。腫瘤細胞自身合成大量的HA,或者腫瘤細胞誘導周圍的間質細胞合成HA,從而導致發生腫瘤浸潤的患者HA的陽性率高〔5〕。HA可能通過以下機制促進腫瘤的浸潤和轉移:①促進腫瘤細胞非停泊性生長;②促進膠原纖維和糖蛋白的結構變形,有利于腫瘤細胞的移動;③與腫瘤細胞膜表面的CD44結合,減少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攻擊;④HA與其受體CD44結合,促進CD44相關的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使細胞骨架發生改變,促進腫瘤細胞的移動〔6〕。
HYAL1位于抑癌基因3p21上,是HA的特異性降解酶,可以將HA分解為多個寡聚糖,小分子的HA可以促進血管形成,有利于腫瘤的轉移和浸潤〔7〕。在很多腫瘤中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但是本研究結果與以前的報道不符〔8〕,可能原因是不同組織中的HYAL1對腫瘤的生長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泌尿系統腫瘤中HYAL1具有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的作用,可能機制是:①將HA分解為小分子寡聚糖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不僅為腫瘤細胞的快速增殖及物質代謝提供物質基礎,而且為腫瘤細胞進入血液循環提供通路;②促進腫瘤細胞通過G1期進入S期進行增殖,提高腫瘤細胞的增殖比率。本研究顯示HA及HYAL1通過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參與腫瘤細胞的基層浸潤。
4參考文獻
1鄧建華,李漢忠,張玉石.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進展風險研究現狀〔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22):1758-9.
2路建磊,王超,鹿占鵬,等.透明質酸及透明質酸酶1對膀胱癌術后的監測作用〔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3;30(2):389-91.
3李志強,姜書傳,馬玲,等.膀胱移行癌中HYAL-1、CD44v6及MVD的臨床意義〔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1;16(5):439-41.
4LokeshwarVB,CerwinkaW,LokeshwarBL.HYAL1hyaluronidase:amoleculardeterminantofbladdertumorgrowthandinvasion〔J〕.CancerRes,2005;65(6):2243-50.
5TanJX,WangGXY,LiHY,et al.HYAI1overexpressioniscorrelatedwiththemalignantbehaviorofhumanbreastcancer〔J〕.IntJCancer,2011;128(6):1303-15.
6蔡建良,李鳴,那彥群.膀胱移行細胞癌組織中透明質酸合成酶基因家族差異表達的臨床意義〔J〕.中華腫瘤雜志, 2011;33(2):121-5.
7張紹謹,劉紅耀.尿膀胱癌抗原、核基質蛋白22和透明質酸診斷膀胱癌的臨床價值〔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1;5(24):7202-5.
8林尤仕,朱明月,謝協駒, 等.肝病患者血清腫瘤標記物含量及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受體表達在癌變中的臨床意義〔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1;5(2):331-4.
〔2014-03-21修回〕
(編輯李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