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伐盧定與替羅非班聯(lián)合肝素對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抗凝療效及安全性比較
朱可付強1王臨光1吳強1黃宜杰1張倩1
(江蘇大學臨床醫(yī)學院,江蘇徐州221200)
關鍵詞〔〕比伐盧定;替羅非班;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付強(1956-),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1徐州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
第一作者:朱可(1975-),男, 碩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用心導管技術來擴張狹窄或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以改善心肌血供的一種治療方法,創(chuàng)傷和相對風險較小〔1,2〕。PCI手術前后需給予患者抗栓藥治療。以往臨床常用藥物首選是肝素,其起效快,抗凝效果明顯,但存在抗凝效果不可預測、患者出血風險大等不足〔3〕。比伐盧定是國內新上市的新型抗凝藥,能特異性、可逆性地直接與凝血酶結合,有研究發(fā)現(xiàn)與肝素比較,其抗凝效果更安全可靠,耐受性好〔4〕,現(xiàn)已較多應用于臨床〔5,6〕,包括經(jīng)皮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PTCA)、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UAP)、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外周動脈介入治療、大型心臟外科心肺移植術中的抗凝治療。本文觀察120例老年AMI患者經(jīng)PCI治療后應用比伐盧定或替羅非班抗血栓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就診徐州市中心醫(yī)院急診并接受經(jīng)PCI老年AMI患者120例,男93例,女27例,年齡60~82〔平均(70.98±4.06)〕歲,按患者實際就診順序、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別給予兩種不同的術后抗血栓治療,即比伐盧定組,60例和替羅非班組。患者均符合美國心臟病學學會(ACC)和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關于MI診斷標準。排除既往有嚴重心、肝、腎及其他重要器官組織損害,或有神經(jīng)或精神疾病、重大手術或外傷史及存在全身感染、處于月經(jīng)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人群。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采用相同常規(guī)支持治療。術前所有患者頓服氯吡格雷600 mg和咀嚼阿司匹林300 mg。A組患者在急診PCI術前靜脈注射給予比伐盧定0.75 mg/kg,術中患者滴注4 h比伐盧定(1.75 mg·kg-1·h-1);B組患者在急診PCI術前給予替羅非班10 μg/kg+肝素100 U/kg(最大劑量為10 000 U),術中及術后患者滴注36 h替羅非班(0.15 μg·kg-1·min-1)。術后兩組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7 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7 d。根據(jù)患者情況輔助用他汀類、β受體阻滯劑以及硝酸酯類藥物。兩組患者的手術設備與操作人員均一致。
1.3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記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病史,常規(guī)體檢及進行實驗室檢查(包括血脂、血糖、血壓、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記錄患者的心梗相關部位、病變血管的TIMI血流分級。觀察患者住院期間的出血情況,采用BARC標準評定。記錄患者術后2 h ST段回降百分比,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患者術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水平差值。對患者術后進行TIMI評分,安全性評價。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既往史、梗死部位和實驗室檢查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參數(shù)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 h ST段回降百分比、TIMI血流分級、NT-proBNP水平及出血部位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咯血情況有顯著差異(P<0.05),比伐盧定組2型出血率也高于替羅非班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參數(shù)情況比較〔 n(%), n=60〕
3討論
臨床上對于PCI中抗血栓藥物治療常用的是替羅非班聯(lián)合肝素。替羅非班有助于恢復冠狀動脈梗死血流,但會增加患者的出血風險〔7,8〕;肝素可加速抗凝血酶自然激活,并抑制凝血酶活性,但過量時也會引起出血。而比伐盧定是水蛭素的寡肽類似物,為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劑,可以與凝血酶進行直接、特異性、可逆性的結合,抗凝效果更加充分,特別適用于各種需要短期內高強度抗凝治療或具有高出血風險的患者。本研究表明比伐盧定可以有效進行急性PCI的抗栓治療,此結果與以往的研究一致〔9,10〕。在PCI、外周血管介入治療、心肺移植手術及腎功能不全患者的抗栓治療中,比伐盧定的抗凝效果與普通肝素相當,但其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出血副作用少,表明比伐盧定的出血風險顯著降低。
綜上所述,比伐盧定在急診PCI老年MI患者的抗凝效果安全可靠,并且出血風險低于替羅非班,應作為臨床PCI抗血栓時與肝素合用的常規(guī)藥物。
4參考文獻
1馬東星,劉惠亮,姚宏英,等.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術中冠狀動脈內注射鹽酸替羅非班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5):476-8.
2邵蕓,陳漫天,張松,等.早期β-受體阻滯劑治療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術患者遠期預后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1(8):659-61.
3劉同庫,萬鳳偉,丁福祥,等.80歲以上高齡心絞痛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特點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5):516-8.
4張慶成,汪承煒,張向峰,等.冠狀動脈血栓抽吸聯(lián)合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冠狀動脈血栓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1):46-7.
5羅俊,顧文娟,徐禮,等.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相關性心肌梗死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2(5):666-70.
6Deshpande NV,Pratiti R,Admane P,et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Bivalirudin with Glycoprotein Ⅱb/Ⅲa for high-risk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Indian Heart J,2012;64(5):444-8.
7馬嵐,姚義安,李繼敏,等.國產(chǎn)注射用比伐盧定對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2;17(3):189-92.
8Woehrle J,Parise H,Mehran R,etal.Impact of bivalirudin and paclitaxel-elutingstentsonoutcomesin patients under 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J〕.Am J Cardiol,2013;112(6):753-60.
9Sethi A,Bahekar A,Doshi H,etal.Tirofiban use with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decreases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Canadian J Cardiol,2011;27(5):548-54.
10向定成,顧曉龍,潘春梅.國產(chǎn)比伐盧定用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中抗凝的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1;26(5):331-4.
〔2013-09-21修回〕
(編輯曹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