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療法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血壓及睡眠狀況的影響
宋永全李坤1
(廊坊師范學院,河北廊坊065000)
關鍵詞〔〕音樂療法;高血壓;焦慮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A〔
1廊坊市人民醫院
第一作者:宋永全(1973-),男,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高血壓治療研究。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病,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常伴有血管、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是腦血管病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1〕。老年人由于機體免疫力下降,對疾病的認知能力較低,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焦慮、煩躁情緒〔2〕,而不良情緒反應會反作用于機體,使血壓升高。音樂療法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是以音樂活動作為媒介,集音樂、醫療、心理為一體,對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探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音樂治療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按照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其中男49例,女71例,年齡65~85〔平均(72.38±7.03)〕歲。納入標準:(1)年齡≥65歲,患者均符合WHO老年高血壓診斷標準;(2)無嚴重的心、肝、腎等系統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3)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排除昏迷期、失語等不能配合量表檢查的情況;(2)合并有嚴重心肺疾病者,視覺及聽覺障礙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37例,年齡65~84〔平均(72.53±5.89)〕歲;對照組男26例,女34例,年齡66~85〔平均(72.38±6.17)〕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主觀感受睡眠質量及入院等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基礎治療方案相同,均采用常規降壓藥物治療,對抗高血壓藥物開始使用小劑量,必要時增加劑量。干預組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增加音樂療法,具體有創造性音樂療法、即興音樂活動、個體音樂療法、群體音樂療法、體感音樂療法。每天聽音樂一次,30 min/次,共8 d,同時對照組休息30 min,共8 d。具體程序:(1)醫務人員與患者接觸中,相互認識,要進行交流,對患者的身心功能狀況有初步的觀察,提前了解患者喜歡哪種類型的音樂;(2)擬定音樂治療策略,選擇患者喜歡的音樂活動或音樂體驗作為正性加強物,在向患者實施音樂干預時,要介紹音樂干預的目的、意義和方法,獲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3)在治療開始前,要讓患者排空大小便,并取舒適的體位,讓患者休息5 min,然后閉上眼睛,根據患者的喜好選擇放松音樂,主要針對有緩解焦慮抑郁癥狀作用的輕松、活波、愉快、歡樂的樂曲,播放30 min,在播放過程中要將音量調至患者滿意;(4)與語言治療相結合,通過音樂活動,從旋律的因素入手,改善語音和表達能力,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與社會康復相結合,除單個一對一輔導外,有時也開展集體性的音樂活動;(5)30 min結束后,患者慢慢睜開眼睛,完成一次治療。音樂治療于每天下午4:00~5:00進行;(6)評價音樂治療效果:治療是否成功,主要目標是否已達到,對下一步音樂治療的建議。
1.3評價指標(1)采用焦慮與抑郁自評(SAS、SDS)量表進行測量。SAS量表分為4級評分,共20個項目,將各個項目得分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數部分,就得到標準分,標準分的分解值為50分,分值越低表明焦慮程度越輕;SDS量表共有20個題目,將各題目相加得到總粗分,總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數部分即為標準分,標準分的正常上限參考值為53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嚴重。該量表應用廣泛,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3,4〕。(2)對患者進行血壓測量,通過比較兩組血壓值,反映音樂療法對血壓變化的影響。(3)對兩組患者睡眠狀況進行主觀評價:分好、中、差三個等級,差為睡眠<4 h,醒后感覺頭昏、乏力等;中為睡眠4~7 h,醒后稍感頭昏、乏力等;好為睡眠>7 h,醒后無不適,通過比較反映患者的睡眠質量是否有差異。

2結果
2.1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兩組干預后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焦慮、抑郁改善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 s, n=60)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干預前比較:2)P<0.05
2.2兩組干預前后血壓變化情況兩組干預前后,收縮壓和舒張壓都較干預前有所下降(P<0.05),干預后干預組收縮壓和舒張壓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治療后睡眠狀況比較治療后,干預組治療睡眠狀況主觀感覺好的有48例,中12例;對照組主觀感受好的有30例,中22例,差8例,兩組睡眠狀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5.095,P<0.05)。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壓變化情況
與干預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3討論
高血壓患者存在一定的生理不適合心理問題,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將產生不利影響。音樂療法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應用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在多個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音樂聲波通過有規律的頻率變化作用于大腦系統等,通過中樞整合,產生心理生理效應〔5〕。
本研究表明兩組患者在干預前的焦慮、抑郁程度是基本一致的。干預后表明音樂療法可降低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期間的焦慮、抑郁程度。這與Nilsson〔6〕的研究相一致,說明音樂療法可改善負性情緒障礙,能夠有效緩解焦慮情緒等。高血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這些情緒會反過來作用于機體,從而使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增加收縮壓和舒張壓,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升高血壓,不利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本研究說明音樂療法有助于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此外,睡眠障礙是高血壓患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臨床問題,高血壓影響睡眠,睡眠又可直接影響血壓〔7〕。本研究說明音樂療法對改善患者的睡眠狀況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4
1張茂云,牟宗毅.非藥物療法治療老年性高血壓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61-4.
2侯彩芳.音樂干預對高血壓治療病人焦慮和血壓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7):838-9.
3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47.
4解亞寧,戴曉陽.實用心理測驗〔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285-6.
5耿麗華.音樂療法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血流動力學及情緒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1):4141-2.
6Nilsson U.The anxiety and pain-reducing effects of music interventions:a systematic review〔J〕.AORN J,2008;87(4):780-807.
7劉鵑.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與教育〔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0):145.
〔2014-03-12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