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導管動脈單藥栓塞治療老年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和毒性反應
練維生黃建瑾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內科,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目的探討經導管動脈單藥栓塞(TACE)治療老年人原發性肝癌(PHC)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將96個納入研究的病例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B組)46人,觀察組(A組)50人,B組用常規三聯化療方案TACE治療,A組則采用單藥TACE治療。觀察實體瘤近期療效、患者免疫功能(T淋巴細胞亞群)、肝功能、生存質量的改善情況變化,并觀察是否出現不良反應。結果兩組的實體瘤近期療效、KPS改善情況方面未見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NK細胞、CD3、CD4、CD4/CD8降低,CD8升高,但A組的變化幅度低于B組;兩組均出現了化療后不良反應,均為消化系統及造血系統異常,A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B組(P<0.05)。結論單藥TACE治療老年人PHC療效確切,與聯合化療方案相當,且毒副作用小,能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經導管動脈單藥栓塞;原發性肝癌;毒性反應
中圖分類號〔〕R735〔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黃建瑾(1957-),女,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胸腹部腫瘤綜合治療研究。
第一作者:練維生(1972-),男,主治醫師,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腫瘤研究。
原發性肝癌(PHC)患者常有慢性肝病史,其中最為常見的如乙型病毒性肝炎(HBV)〔1〕。我國有1.5億乙肝病毒感染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是用以描述HBV的病情發展的經典模式,PHC治療不及時可引起人體消化系統衰竭。肝癌早期可采用手術治療,但由于早期肝癌癥狀多不典型,不少患者就診時已發展為中晚期,錯過了手術的最佳機會。對于晚期癌癥,化療是必要的,它能夠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時間,但化療的副作用較大,不少患者因難以耐受各種副作用而中斷治療。因此,制定一套療效顯著且副作用小的化療方案是當今研究的熱點〔2〕。本文對比經導管動脈單藥栓塞(TACE)與聯合化療對PHC患者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確診的初治老年PHC患者96例隨機分為B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齡(71.65±9.55)歲,Ⅲa期12例,Ⅱb期14例,Ⅱa期20例;A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齡(71.86±9.43)歲,Ⅲa期14例,Ⅱb期15例,Ⅱa期21例。兩組年齡、性別、分期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診斷與分期標準》〔3〕,并分期。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并且已知情同意者;②無嚴重心、腦、腎等疾病者;③肝腎功能正常者;④行TACE治療者;⑤KPS>60分者;⑥白細胞>3.5×109/L;⑦預計生存時間>6個月者。排除標準:①有TACE禁忌證者;②有嚴重的精神病,且不能配合治療者;③存在其他病毒性肝炎者;④所試藥物過敏者;⑤肝腎功能異常者。
1.2治療方法兩組均行TACE,且進行飲食及生活干預,囑其避免勞累、熬夜、飲食辛辣刺激、抽煙飲酒等不良嗜好。監測肝腎功能、KPS評分及血常規。A組:股動脈穿刺,超選擇性導管介入,造影定位后注入碘油-化療藥物乳化劑(表柔比星30 mg與碘化油配制成),部分加栓塞明膠海綿顆粒,每4~6 w重復1次。B組:股動脈穿刺,超選擇性導管介入,造影定位后注入奧沙利鉑100 mg與5%葡萄糖水50 ml、 5-氟尿嘧啶脫氧核苷1.0 g與50 ml生理鹽水配成的溶液,再用A組栓塞方法進行化療栓塞,每4~6 w重復1次,6個月為1個療程〔4〕。
1.3觀察指標(1)實體瘤近期療效:治療前后行CT檢查測量病變大小,并根據面積的改善情況進行療效判斷。進展:出現新病灶或病灶擴大25%;穩定:病灶擴大<25%或縮小<50%;部分緩解:病灶長徑縮小≥50%;完全緩解:病灶消失。有效率=(部分緩解+完全緩解)/總數〔5〕。(2)采用KPS評分法進行生活質量療效評估,依據評分的變化情況判定療效。穩定:變化<10分;下降:評分減少≥10分;升高:評分增加≥10分。(3)免疫功能:檢測NK細胞、CD3、CD4、CD4/CD8、CD8數值變化情況。(4)監測治療前后甲胎蛋白(AFP)指標變化。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秩和檢驗和t檢驗。
2結果
2.1療效比較兩組KPS評分及實體瘤近期療效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免疫功能改善情況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NK細胞、CD3、CD4、CD4/CD8明顯降低,CD8明顯升高,A組的變化幅度明顯低于B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n)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改善情況 ± s)
與治療前比較:1)P<0.01,2)P<0.05;與B組比較:3)P<0.01
2.3腫瘤標志物A、B組治療前AFP〔(435.49±91.36)、(439.52±89.39)μg/ml〕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均改善(P<0.05),A、B組〔(313.72±68.26)、(304.72±65.47)μg/ml〕亦無顯著差異(P>0.05)。
2.4不良反應兩組均可見白細胞下降、惡心嘔吐、血小板降低及肝功能異常的不良反應,但A組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B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n)
2.5生存率A、B組1、2、3年生存率(37/50 vs 36/46、29/50 vs 30/46、17/50 vs 16/46)無顯著差異(χ2=0.239、P=0.625;χ2=0.527、P=0.468;χ2=0.007、P=0.936)。
3討論
PHC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臨床癥狀個體差異較大,發病早期癥狀多不明顯,可僅表現為乏力、納差等表現,容易與慢性病毒性肝炎相混淆〔6〕。隨著病情日漸加重,患者可出現肝區疼痛,腹水等表現,進展較快,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隨著診斷技術的完善,早期肝癌檢出率升高,及時的藥物干預使部分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灌注化療(TAI)和TACE對于PHC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化療的副作用較大,其中尤以免疫功能的降低危害性最大。隨著化療的進行,會引起白細胞減少,NK 細胞減少與T 細胞亞群比值失調,而免疫力低下也是影響癌癥發病及發展的重要因素〔7〕。
劉亞民等〔8〕應用TACE單藥栓塞療效顯著,單藥組有效率72.70%,不良反應方面較聯合化療組顯著降低,與本研究基本符合。雖然TAI和TACE聯合化療可使病灶處藥物濃度達到較高的水平,且療效穩定,但多項結果并未顯示出該方案在延長生存時間方面的優勢,且存在較多明顯的不良反應。在PHC的治療上,老年患者化療方案的制定應考慮年齡的特殊性。老年患者癌癥病情發展較慢,惡性程度相對較低,對化療藥物耐受力差,因此在療效相當的情況下,選擇化療藥物劑量及種類少且不良反應小的化療方案較為妥當。老年PHC患者肝功能損傷較明顯,且多伴見白細胞、血小板、T淋巴細胞水平的降低,影響疾病的治療〔9〕。白細胞是機體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存期短,化療過程中其水平最先降低,并且影響最大的。研究顯現,當白細胞不良反應Ⅲ度以上時,免疫力極差,遭受嚴重感染的風險極大,會進一步增大治療的難度。本次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用藥采用了統一標準而未對不同劑量的療效進行比較。日后的研究可增大研究樣本,設置不同劑量單藥栓塞組。鑒于多項研究表明中藥對于化療副作用亦具有顯著抑制作用,如條件允許可增設中藥組,探討不同劑量單藥栓塞聯合中藥治療對于老年PHC患者的療效,以進一步論證上述結論〔10〕。
4參考文獻
1辛晟梁.介入治療在原發性肝癌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5;22(2):10-4.
2陳嵐芬,李丹丹,黃進,等.超聲引導單極冷循環射頻消融聯合TACE治療肝癌的對比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4;30(3):238-42.
3劉魯明,楊宇飛.肝癌〔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2-3.
4張帥,倪才方,李智,等.原發性肝癌TACE后合并肝癌破裂八例〔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5):437-40.
5沈天皓,楊金祖.肝癌介入治療栓塞劑研究進展〔J〕.黑龍江醫學,2014;38(3):316-9.
6段峰,閻潔羽,劉鳳永,等.裝載阿霉素的DC-Beads經導管化療栓塞治療不可切除性原發性肝癌的初步經驗〔J〕.中華腫瘤雜志,2014;36(4):314-5.
7呂行,趙強,寧鵬.奧沙利鉑和吉西他濱栓塞化療聯合三維適形放療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療效觀察〔J〕.廣東醫學,2014;25(22):3307-9.
8劉亞民,呂良山,房小紅,等.老年人肝癌經導管動脈內單藥化療栓塞的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4;23(12):864-6.
9劉德華,富韜,羅婭紅,等.動脈化療栓塞與三維適形放療聯合在原發性肝癌患者中應用及效果〔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15):2921-4.
10俞進友,朱正峰,仇建玲,等.TACE術聯合EOF方案系統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22(34):21-3.
〔2013-11-19修回〕
(編輯苑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