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總皂苷注射液對腦出血模型大鼠抗氧化及白細胞介素-1、腫瘤細胞壞死因子-α的影響
閔靜陳軍芳敖明章1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目的探討三七總皂苷(PNS)對腦出血(ICH)大鼠腦水腫、腦損傷的影響及機制。方法采用膠原酶法制備腦出血動物模型,將48只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模型組、三七總皂苷低、高劑量組,每組12只;造模后 6 h腹腔注射藥物,每 12 h 1次,于造模后12、72 h測各組大鼠腦組織含水量,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腦組織白細胞介素(IL)-1;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結果與模型組比較,72 h高劑量PNS組腦組織含水量減少,12 h時PNS兩組GSH-Px、SOD活性增高(P<0.05),MDA含量變化不明顯,72 h時PNS組GSH-Px活性增高,與劑量變化呈線性關系,SOD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差異顯著(P<0.05);12 h時PNS組TNF-α有下降(P<0.05);72 h時高劑量組IL-1、TNF-α水平下降(P<0.05)。結論三七總皂苷明顯降低IL-1、TNF-α含量,增加腦組織抗氧化功能,從而減輕出血性腦損傷,對受損腦組織發揮保護作用。
關鍵詞〔〕三七總皂苷;腦出血;抗氧化;白細胞介素(IL)-1;腫瘤壞死因子(TNF)-α
中圖分類號〔〕R285.5;R592〔文獻標識碼〕A〔
1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第一作者:閔靜(1971-),女,碩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疾病研究。
研究表明腦出血(ICH)后血凝塊回縮,血腦脊液屏障的破壞,血腫周圍缺血,組織炎癥反應等因素都可造成腦組織的水腫,從而引起功能障礙〔1〕。三七的主要成分三七總皂苷(PNS)具有活血化淤作用,本實驗觀察PNS對ICH大鼠腦組織抗氧化及對白細胞介素(IL)-1、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動物分組健康雄性 SD 大鼠,體量為230~280 g,清潔級,由湖北省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合格證號:SCXK(鄂)2011~012;分組:大鼠隨機分為四組,假手術組、模型組、 PNS低劑量組(100 mg/kg)、PNS高劑量組(200 mg/kg),每組12只,每組再分別觀察術后12、72 h 兩個時間點。PNS組術后 6 h腹腔注射藥物,假手術組及模型組灌胃等量生理鹽水,以后每隔 12 h 1次;各組飼養條件相同。
1.2藥品PNS粉針劑,每支含PNS 200 mg,批號0665,昆明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Ⅶ型膠原酶,美國Sigma公司產品;注射用尿激酶(批號03290,南京南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配制成200 IU/L的溶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試劑盒、丙二醛(MDA)試劑盒、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試劑盒(上海恒遠生化試劑有限公司);白細胞介素(IL)-1、腫瘤細胞壞死因子(TNF)-α試劑盒,北京福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儀器大鼠腦立體定位儀,微量注射儀購于北京智鼠多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電子天平(SARTOR2US,BP211D),德國生產;GF-D200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山東高密彩虹分析儀器有限公司),8021離心機(上海手術器械廠);723分光光度儀(上海精密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1.4腦出血模型參照 Rosenberg等〔2〕的方法,根據包新民大鼠腦立體定位圖譜〔3〕確定尾狀核的位置:術前禁食,自由飲水,大鼠經戊巴比妥(0.1 ml/100 g)腹腔麻醉俯臥位固定于立體定位儀上,據圖譜調整立體定位儀于注射點,頭皮正中常規消毒后矢狀位切開約1.5 cm,暴露前囟點,用骨鉆鉆顱打孔(直徑約1 mm),用微量進樣器吸取膠原酶2 μl,迅速插入已鉆好孔內,進針5 mm,注射時間不少于15 min,留針10 min 后緩慢退針,鉆孔用骨蠟封閉,局部消毒后,縫合皮膚,假手術組注射2 μl的生理鹽水,手術過程同出血組。
1.5腦組織含水量測定分別于術后第12小時及第72小時,過量麻醉大鼠,快速斷頭取腦組織,用濾紙吸干腦表面液體和血跡,小塑料封口袋密閉全腦,電子天平稱濕重,然后放入 80 ℃烤箱中,72 h 后稱干重,計算腦含水量。
1.6GSH-Px活性、 SOD活性、MDA含量測定微凍硬后取出,置薄膜隔開的干冰上,分離出血側皮質及基底節,4℃下用預冷的勻漿介質制備成10 % 的腦勻漿置3 000 r/min離心15 min后,取上清液按試劑盒方法操作。
1.7IL-1、TNF-α測定取腦勻漿上清液,按放免試劑盒說明書,加入分離劑后充分混勻,放室溫20 min,離心,吸上清,生化分析儀上測放射性,以B/T計算NSB、S0結合百分率,以B/B0計算標準及待測樣品結合百分率,并查出樣品值。
1.8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行t檢驗。
2結果
2.1PNS對腦水腫的影響12 h時PNS組腦出血后的腦組織含水量無明顯影響,72 h時PNS高劑量組腦出血后的腦組織含水量減少,與模型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組別12h72h假手術組0.711±0.0230.702±0.009模型組0.772±0.0421)0.750±0.0051)低劑量PNS組0.766±0.0720.748±0.012高劑量PNS組0.756±0.0600.738±0.0222)
與假手術組比較:1)P<0.05;與模型組比較:2)P<0.05,下表同
2.2PNS對大鼠腦組織GSH-Px、SOD活性、MDA含量測定結果模型組與假手術組之間差異顯著(P<0.05);與模型組比較,PNS組12 h時GSH-Px、SOD活性有明顯差異(P<0.05),MDA含量無明顯差異;72 h時PNS組GSH-Px活性增高,尤其高劑量PNS組差異顯著(P<0.05),與劑量變化呈線性關系,高劑量PNS組SOD活性增高(P<0.05),低、高劑量PNS組MDA含量下降(P<0.05)。見表2。


組別GSH-Px(U/ml)12h72hSOD(U/ml)12h72hMDA(nmol/ml)12h72h假手術組59.49±5.9158.96±5.6444.12±3.4444.33±3.484.08±1.14.06±0.12模型組41.12±3.441)42.33±3.411)31.71±3.631)31.42±3.471)5.55±0.461)5.49±0.401)低劑量PNS組46.71±3.6347.71±3.632)34.97±5.1033.54±5.115.52±1.224.98±1.202)高劑量PNS組49.92±5.462)55.92±5.462)38.92±5.462)41.92±5.382)5.51±0.644.96±0.892)
2.3PNS對大鼠腦組織中IL-1,TNF-α含量的影響與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大鼠IL-1、TNF-α水平明顯增高(P<0.05);與模型組比較12 h時PNS組IL-1無明顯差異,TNF-α有差異(P<0.05);72 h時高劑量PNS組大鼠IL-1、TNF-α水平下降(P<0.05),見表3。


組別IL-112h72hTNF-α12h72h假手術組2.54±0.232.43±0.091.74±0.091.65±0.08模型組3.28±0.421)3.50±0.051)2.50±0.051)2.44±0.061)低劑量PNS組3.16±0.723.22±0.122.42±0.232.41±0.12高劑量PNS組3.09±0.553.04±0.042)2.04±0.042)2.03±0.052)
3討論
目前研究證實,ICH繼發性神經損傷對其發展起著非常重要作用,包括腦水腫、血-腦屏障破壞、血腫周圍甚至遠隔區域缺血,自由基、炎性反應參與腦出血的繼發性損傷〔4,5〕。PNS可能通過降低 NR1在病灶周圍、 皮層海馬神經元的陽性表達,阻止Ca2+內流,從而發揮對受損神經元的保護作用。本實驗提示PNS具有減少損傷時自由基生成,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增加體內自由基清除劑如GSH-Px、SOD,對顱腦損傷有一定保護作用。出血性腦損傷的炎性反應,由白細胞黏附血管壁,血-腦屏障遭破壞,炎性細胞侵入腦實質等組成。ICH時炎性因子表達增加,能增加腦水腫、血管壁通透性、炎細胞浸潤。IL-1介導白細胞與內皮細胞黏附,TNF-α能促進中性粒細胞浸潤并釋放蛋白水解酶,與神經元損害密切相關〔6〕。本實驗72 h時高劑量PNS組IL-1、TNF-α水平明顯下降,與模型組有顯著差異,說明其對腦組織發揮保護作用。本實驗說明PNS具有減輕出血性腦損傷作用,其中抑制IL-1、TNF-α的生成,減少自由基生成,可能是其發揮效果的重要機制。
4參考文獻
1趙性泉,王擁軍.腦出血后繼發性水腫和神經損害的機制〔J〕. 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4;12(8):571-4.
2Rosenberg G A,Mun-Bryce S,Kornfeld M,etal.Collagenase induc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J〕.Stroke,1990;21(5):801-7.
3包新民,舒斯云.大鼠腦立體定位圖譜〔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178-81.
4陳曉峰.不同時間窗給予活血化瘀中藥三七治療腦出血急性期大鼠的安全性評估〔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1;18(4):213-5.
5匡洪宇,鄒偉.實驗性腦出血大鼠急性期血漿內皮素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含量變化的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1999;11(10):627-9.
6李銀,李新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腫沖洗液IL-1、IL-6及TNF-α含量的動態變化及意義〔J〕.中國急救醫學,2008;28(2):35-8.
〔2014-05-17修回〕
(編輯安冉冉/曹夢園)
《中國免疫學雜志》征稿、征訂啟事
《中國免疫學雜志》是中國免疫學會會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學術期刊,為基礎醫學、生物學的核心期刊,是美國化學文摘(CA)的源期刊,被科學引文索引(SCI)摘錄,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生物醫學文摘的來源期刊。曾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中國首批期刊方陣“雙效”期刊,首屆北方優秀期刊獎。本刊主要欄目有分子與細胞免疫學、遺傳免疫學、免疫藥理學、神經內分泌與免疫、腫瘤免疫學、SARS與免疫、臨床免疫學、生殖免疫學、免疫學技術與方法、中醫中藥與免疫、獸醫免疫學、教學園地、述評、專題綜述等,并開設了國內外免疫學研究的重點、熱點、前沿課題等專題講座專欄,增設了實用臨床免疫學欄目。不僅內容更新更快,而且信息更大。本刊為月刊、國際大16開,2006年增至96頁,定價10.00元,全年120.00元,郵發代號12-89,全國郵局均可訂閱。
地址:長春市建政路971號《中國免疫學雜志》編輯部,郵編:130061,電話(傳真):0431-88925027,E-mail:zhmizaz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