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60歲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的效果及依從性
畢貞水
(曲阜師范大學醫院內科,山東曲阜273165)
摘要〔〕目的探討曲阜市60歲以上老年糖尿病(DM)患者口服降糖藥的治療效果、用藥依從性和口服降糖藥的種類及其相應對策。方法選擇曲阜市483例60歲以上口服降糖藥的老年DM患者,設計調查問卷,調查用藥依從性、治療效果和口服降糖藥的種類。結果483例老年DM患者中,服用磺酰尿類藥物比例最高,其次分別為雙胍類、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胰島素增敏劑類;單服1種藥139例,服用2種藥177例,3種及以上167例。4種藥物空腹血糖達標率、糖化血紅蛋白(HbA1c)達標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依從性優、良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治療依從性中、差組,依從性中組明顯高于依從性差組(P<0.05)。結論曲阜市60歲以上老年DM患者口服降糖藥現狀不容樂觀,應提高60歲以上老年DM患者用藥依從性,改善用藥結構,才能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關鍵詞〔〕糖尿病;口服降糖藥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
第一作者:畢貞水(1968-),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內科研究。
糖尿病(DM)分為Ⅰ型和Ⅱ型,60歲以上老年人多以Ⅱ型為主,其發病隱匿,病程遷延,早期并無明顯癥狀,僅有輕度口渴、乏力等,但多伴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等繼發性疾病〔1〕。患者用藥依從性難以控制,用藥類型較為單一,這些都影響口服降糖藥的療效〔2〕。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DM患者用藥依從性、療效及用藥種類。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整理曲阜市在案登記的60歲以上老年DM患者資料,選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糖尿病診斷標準并以口服降糖藥治療的483例患者。其中男185例,女298例,年齡61~86〔平均(76.35±8.12)〕歲。均符合DM診斷標準〔3〕: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診斷過程中需排除肝臟疾病、慢性腎功能不全、應激狀態、肢端肥大癥、庫欣綜合征等原因導致的血糖繼發性或一過性升高。
1.2方法參照王樂等〔4〕文獻資料,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包括人口學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合并疾病)、降糖藥用藥情況、降糖效果。并就依從性、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1)依從性分級標準:①優:患者完全依從醫囑或平均7 d或7 d以上漏服藥1次;②良:患者依從醫囑較好,平均5 d或6 d漏服藥1次;③中:患者依從性一般,平均3 d或4 d漏服藥1次;④差:患者依從性差,平均3 d以下就有漏服藥情況出現。(2)治療效果:檢查以下三項內容,①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5〕;②FPG≥7.0 mmol/L;③口服糖耐量試驗時2 h血糖≥11.1 mmol/L。若以上三項均不符合則為顯效,符合一項為有效,符合兩項為好轉,三項均符合為無效。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DM患者人口學資料483例調查對象中,61~69歲267例(55.28%)、女性298例(61.7%)、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267例(55.28%)、1 500~2 000元/月298例(61.7%)、合并3種及以上疾病293例(60.66%)居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70~79歲165例(34.16%),≥80歲51例(10.56%),男性185例(38.30%),初中154例(31.88%),高中及以上62例(12.84%),<1 500元(13.46%),>2 000元12例(24.84%),合并1種疾病74例(15.32%),合并2種116例(24.02%)。合并疾病包括糖尿病不伴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
2.2口服降糖藥種類及血糖達標分析483例老年DM患者中,服用磺酰尿類藥物比例最高,其次分別為雙胍類、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胰島素增敏劑類(此統計包括服用2種、3種及以上數據)。其中單服1種藥139例,服用2種藥177例,3種及以上167例。4種藥物空腹血糖達標率、HbA1c達標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352,1.986,P>0.05)。見表1。
2.3DM患者用藥依從性與治療效果比較483名老年DM患者中,依從性優69例(14.29%),良147例(30.43%),中132例(27.33%),差135例(27.95%)。治療依從性優、良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治療依從性中、差組,依從性中組明顯高于依從性差組(P<0.05)。見表2。
表1口服降糖藥種類及血糖達標分析

藥物n〔n(%)〕FPG檢測(n)達標HbA1c檢測(n)達標磺酰脲類323(66.87)232171(73.71)171143(83.63)雙胍類196(40.58)164119(72.56)11997(81.51)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100(20.70)7464(86.49)6458(90.63)胰島素增敏劑類75(15.53)6144(72.13)4231(73.81)
表2用藥依從性和與治療效果比較〔n(%)〕

依從性n顯效有效好轉無效總有效率優695854267(97.10)良1471122357140(95.24)中1326825732100(75.76)差1351113159639(28.89)
3討論
DM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多認為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有家族聚集現象,是由多個DM相關微效基因共同作用,并由環境因素誘發而成〔6〕。Ⅰ型DM患者胰島B細胞完全不能分泌胰島素,治療該型DM需注射胰島素或體內存在胰島素受體抗體,使胰島素受體被作為抗原與抗體結合,而胰島素不能與胰島素受體結合而發揮作用,此時注射胰島素也不能緩解高血糖癥狀。Ⅰ型DM發病年齡較輕,多為40歲以前,稱為胰島素依賴型DM,遺傳因素占比重較大〔7〕。Ⅱ型DM為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能力并未完全喪失,體內有胰島素甚至水平高于正常,但是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一般較低,所以處于胰島素相對缺乏狀態〔8〕。可使用口服降糖藥,無效者需注射胰島素。Ⅱ型DM發病年齡一般>40歲,多伴有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9〕。
60歲以上DM患者多為Ⅱ型。口服降糖藥需按時、定量、長期,即患者依從性要好。突發高血糖會加重對心、腎、肝等器官的損害,使伴發的心、腎、肝功能不全性疾病進一步加重,同時也會進一步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DM癥狀進一步加重〔10〕。所以,加強患者依從性是確保口服降糖藥療效的關鍵。另一方面,60歲以上老年人的認知能力逐步減退,沒有意識到按時、定量、長期服用降糖藥的重要性或容易遺忘服藥次數和時間。這些都制約了60歲以上老年DM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本文結果提示應該加強對口服降糖藥相關知識的普及力度,對患者家屬進行專業培訓,以期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
傳統的口服降糖藥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等,機制主要是關閉胰島B細胞鉀離子門控通道,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從而達到降糖的目的;還可促進抗利尿激素分泌,對尿崩癥有一定療效。磺酰尿類使用時間較長,但起效較慢,降糖作用較短,可引起嚴重的低血糖反應,這也是制約患者用藥依從性的重要因素〔11〕。雙胍類藥物有鹽酸二甲雙胍,可促進肝糖原分解,加強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食欲,有抗高血糖作用和減肥作用,不會引起低血糖反應,但可因脂肪過度分解而引起乳酸酸中毒。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可通過抑制葡萄糖苷酶減緩胃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無明顯不良反應,僅可引起輕微腹脹。胰島素增敏劑類增加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對胰島素抵抗患者療效尤好〔12〕。調查表明,常用口服降糖藥效果較好,應大力研發新型降糖藥,優化老年患者口服降糖藥結構,以發揮更好的降糖效果。
4參考文獻
1朱銀潮,沈毅.2型糖尿病患者的EQ-5D量表結構效度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4;26(1):14-8.
2Penn L,Dombrowski SU,Sniehotta FF,etal.Participants' perspectives on making and maintaining behavioural changes in a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r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a qualitative study using the theory domain framework〔J〕.BMJ Open,2013;3(6):e002949.
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
4王樂,先速,趙茜,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齡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用藥現狀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13(12):1413-5.
5李春君,于德民,李靜,等.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基礎胰島素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4;6(11):813-6.
6俞玲玲,繆文英.22例老年天皰瘡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3):245-6.
7張林杉,卞華,顏紅梅,等.2型糖尿病患者肝臟脂肪含量與肝病結局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1):3-7.
8張步,夏慶華,姜玉,等.上海市長寧區社區糖尿病患者防治知信行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5):4298-300.
9Ahmad NS,Ramli A,Islahudin F,etal.Medication ad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reated at primary health clinics in Malaysia〔J〕.Patient Prefer Adherence,2013;7(6):525-30.
10紀立農,吳晶,陳穎麗,等.中國大中城市2型糖尿病降糖藥物治療患者藥物使用調查分析〔J〕.中國藥學雜志,2012;47(9):736-8.
11李筱,楊宗霞,李幼平,等.我國示范鄉鎮衛生院基本藥物循證評價與遴選之十九:糖尿病〔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2;12(8):1017-23.
12Tanaka H,Shimaya A,Kiso T,etal.Enhanced insulin secretion and sensitization in diabetic mice on chronic treatment with a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antagonist〔J〕.Life Sci,2011;88(11-12):559-63.
〔2014-11-09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