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壓患者動態血壓與靶器官損害相關性
于華
(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瀘州646000)
關鍵詞〔〕高血壓;脈壓指數;靶器官損害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A〔
第一作者:于華(1969-),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心電學研究。
舒張壓和收縮壓的水平一直是對高血壓進行相關疾病危險程度的評估、治療以及診斷的依據〔1〕,然而有很多因素在影響著血壓的變化,所以在進行評價及預測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本文回顧性分析老年原發性高血壓(EH)患者靶器官損害與動態血壓指數之間的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門診治療及心內科、神經內科住院的老年EH患者400例,其中男228例,女172例,年齡60~85歲,診斷均按照國際高血壓學會的診斷標準,將糖尿病、腎病、冠心病、瓣膜病、先天心臟病及繼發性高血壓等在實驗室及臨床上進行檢查并予以排除。90例單純性EH無靶器官損害為對照組(A組),310例EH伴靶器官損害,其中伴有心肌梗死、冠心病、左室肥大及心功能不全患者96例為心損害組(B組),70例出血性腦卒中或者缺血性腦并發癥患者為腦損害組(C組);76例腎衰竭、血肌酐濃度及蛋白尿增高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為腎損害組(D組);68例靶器官損害合并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患者為多器官損害組(E組)。各組年齡、性別比無明顯差異。
1.2方法均在1 w內將超聲心動圖、腎功能、生化指標、心電圖及動態血壓監測完成,還要依具體情況進行頭部磁共振成像(MRI)或者CT〔3〕。檢測動態血壓〔4〕,保證患者在檢測的期間不喝酒、不吸煙,但不對其行動進行限制,采用安靜平臥,坐位或者靜直立,患者手臂采用自然放松的方式進行測量,在上午八點到九點之間將動態血壓監測儀佩戴上進行24 h血壓監測,并將當天的起居情況和日常生活記錄下來〔5〕。血壓負荷指收縮壓和舒張壓讀數分別超過正常范圍的次數的百分率。夜間血壓下降率=(白晝血壓平均值-夜間血壓平均值)/白晝血壓平均值×100%。一定時間內血壓波動的程度即為血壓變異性。動態血壓標準差與平均值的比值表示血壓隨著時間推移所發生的變異性。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χ2檢驗、秩和檢驗和t檢驗。
2結果
2.1各組血壓下降率及夜間血壓負荷值比較相對于A組,其他各組血壓負荷值在夜間、白天、24 h明顯升高(P<0.05),出現了明顯降低的夜間血壓下降率(P<0.05);夜間血壓下降率及血壓負荷值在B、C、D組雖然出現了一定的差別,然而沒有顯著性;相對于B、C、D組,E組的血壓負荷值在夜間、白晝及24 h明顯升高(P<0.05),而且具有明顯降低的夜間血壓下降率(P<0.05),見表1。
2.2各組血壓變異性分析比較相對于A組,B、C、D、E組具有明顯升高的24 h血壓變異性(P<0.05),相對于B、C、D組,E組升高明顯(P<0.05),見表2。


組別n 24h血壓負荷 白晝血壓負荷 夜間血壓負荷 夜間血壓下降率 收縮壓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A組9063±122)52±112)67±132)56±122)57±132)51±132)10.9±0.62)10.8±0.72)B組9674±121)2)72±131)2)76±131)2)74±121)2)74±131)2)74±121)2)5.5±0.61)2)7.9±0.71)2)C組7078±131)2)75±121)2)79±121)2)76±111)2)74±121)2)76±121)2)5.5±0.61)2)7.7±0.61)2)D組7680±121)2)79±121)2)82±131)2)79±121)2)80±121)2)81±121)2)4.4±0.61)2)7.0±0.51)2)E組6886±121)87±121)86±121)85±151)87±121)87±151)1.9±0.61)2.9±0.61)
與A組比較:1)P<0.05;與E組比較:2)P<0.05;下表同


血壓變異性A組(n=90)B組(n=96)C組(n=70)D組(n=76)E組(n=68)24h收縮壓10.3±2.32)15.1±12.11)2)15.1±3.71)2)15.6±3.21)2)17.5±3.91)24h舒張壓7.5±1.72)11.7±1.91)2)12.3±2.21)2)12.5±12.01)2)15.6±12.01)
3討論
24 h血壓負荷值應該要小于20%,但是,高血壓患者卻具有明顯升高的動態血壓負荷值〔6〕。一般情況下,雙峰一谷的杓形曲線會呈現在正常血壓的晝夜變化當中,在白天會升高,在夜晚會下降。血壓晝夜波動情況在大部分中度及輕度高血壓患者身上具有和正常人相類似的情況〔7,8〕。但是夜間血壓負荷值在其他伴有靶器官損害患者中升高比較明顯,與白晝的血壓負荷值相接近,甚至有超過的趨勢,不過在夜間會出現血壓下降率降低的趨勢,晝夜節律出現消失或者減弱的現象〔9〕。靶器官損害與高血壓患者晝夜節律消失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這是由于隨著不斷升高的夜間血壓,生理節奏波動性出現了消失的跡象,長時間處于高水平血壓負荷的血管系統,導致微循環結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因此不同程度的受損情況出現在了各種血壓調節機制、間質增生、組織缺血〔10〕。比如中樞神經系統、動脈壓力反射敏感器及自主神經等都會出現功能上的改變,從而不能夠平衡地調節血壓的波動,最終導致出現進一步升高的血壓及消失和減弱的血壓晝夜規律〔11〕。很多因素可以影響到血壓變異性,血壓調節機制的異常可以因為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從而不能夠在一個大致正常的范圍之內對血壓進行控制。
4參考文獻
1Levy D,Garrison RJ,Savage DD,etal.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echocardiographically determined left ventricular mass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N Engl J Med,2010;322:1651-6.
2李景霞,劉軍,陳衛文,等.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晝夜節律師的臨床意義探討〔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0;9(2):76-8.
3張大鵬,路方紅,吳虹,等.脈壓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預測價值的分析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2(4):368-9.
4陸海靈,龍運玲,彭湘南,等.心力衰竭與腦鈉素、C反應蛋白和一氧化氮濃度的相關性〔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2;18(5):419-21.
5馮文化.血漿腦鈉素水平對冠脈綜合征預后的意義〔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8;17(2):131-3.
6杜同信,王自正,王書奎,等.AMI患者血漿BNPET,CRP,ANP水平變化與臨床觀察分析〔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9;17(1):6-7.
7土田桂藏,任常陵.測定血漿濃度用于心臟疾患的篩查、病態評估及預后預測〔J〕.日本醫學介紹,2010;24(4):181-3.
8丁文惠,王曉陽,張寶娓,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漿腦鈉尿肽動態演變的臨床意義〔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1;9(4):322-4.
9O'rourke RA.Report of the joint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feder-ation of cardiology/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ask force on rec-ommend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of measurements from M-modeechocardiograms〔J〕.Circulation,1984;69:854-6.
10楊鵬麟,徐定修,張素勤,等.脈壓指數評價血管硬化的可行性探討〔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2;30(6):334-7.
11張伯升,成翠娥,吳剛,等.心臟每搏輸出量/脈壓對原發性高血壓血管硬化的評測價值〔J〕.中國全科醫學,2008;10(19):1599-601.
〔2014-05-19修回〕
(編輯苑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