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友新



癸巳新春,我客京城,艾國約我到畫室和畫友小聚,席間,縱橫古今談藝論道很是快活。之后,他取出剛印制的山水畫冊讓我觀賞,很是讓我眼前一亮。
幾年前,艾國畫山水還很重視畫面效果,往往畫的滿紙煙云。而今,他畫山水全以線出之,以線的長短疏密和濃淡干濕來構成畫面的結構和韻律,無論所繪山石、樹木、村莊、橋梁、漁舟皆下筆肯定,疏落有致,意味豐富。其實,中西藝術之根本不同,就是中國畫善以線造境,講究書法用筆,艾國算是抓住了要害。艾國的線質不錯,有些類似于中國古代的“高古游絲”的意思,他所畫的物象都籠罩在這些“高古游絲”的交織中,畫家的個人情感在散淡的筆墨中流露的也很到位很自然。
我們有時看畫,經常會覺得這個畫太小氣,太生硬,缺乏生氣意味。.這一方面與畫者本身的胸懷和修養有關;另一方面出與畫者不深入自然而長期閉'-造車有關?而觀艾國的山水畫,就覺得他的畫充滿了生機,很鮮活、很生動,而且能讓人感受到畫家的詩情、哲思、人文等多層面的信息。聽艾國說,他一年的大多時間都是在寫生途中,他覺得一個山水畫家出只有在自然山水中才能靜觀八荒,天人合一,從而去體味大自然的美,進入一種審美狀態中,最終達到忘我之境,使人生和藝術成為一個整體。
艾國重視寫生,但不僅僅是還原自然,他作畫時很重立意,他畫的山水大多采取俯瞰法式,讓他的畫很有一種深遠虛渺的意境,給人呈現一種大自然的闊大和蒼茫感。交往中,我能感受到艾國對待藝術和人事都很真誠很樸素,他吃素食、結佛緣、有愛心。他作畫常署筆名為“不染”,我理解這也是他“還我清凈”或者“回歸自然”的內心期許。或許,這些也都是造就他的山水畫天真素淡和高瞻渺遠之特質的原因吧!應該說,作為一個山水畫家,艾國的心態成熟了,他的自信也慢慢地讓他找到了文化和藝術上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