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華
好的作文題有意蘊但不隱晦,不太實也不太虛,絕大多數考生都能從題中悟出寫作指向,不至于離題,也不至于大家都處在同一個層面。如何能在考場快速地構思立意呢?我們要第一時間找到“題眼”。
“題眼”,即題目中的重點詞。它不但顯示出作文要記敘的重點,也往往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所以,學會確定“題眼”,不但能夠提高審題的速度,而且也會為抓住重點、理清文章思路、寫好作文打下基礎。如果不會確定“題眼”,也就很難把命題作文寫好了。
一、審出題眼
中考作文“不設審題障礙”,但不等于沒有障礙,更不等于不需要審題。單個詞語文題的含義很豐富,有的含比喻意義(如“起點”),有的含象征意義(如“明天”),有多個義項(如“家”)等,都須是需要細細琢磨一番的。如果題目是一個句子,通常我們可以采用剝筍式審題法。也就是先把文題劃分成幾個詞語段,然后逐個理解每段詞語的意思。弄清各段詞語之間的關系,進而找到“題眼”。如:“動人的一幕”這個題目,就可以劃分為“動人的”“一幕”這兩段,然后分析,“動人的”,指感動人的、令人激動不已的;“一幕”,指某種特定的、比較短暫的情景或場面。既然是“動人”,那這“一幕”不能是平平常常、司空見慣的,也不能是低下庸俗的,必須是具有某種現實意義而激動人心、令“我”動情的情景或場面。這樣分析思考,也就弄清“動人”一詞原來就是這個題目中的重點,是“題眼”,再選用充分的材料,用合適的角度去表現這個詞語,這樣作文的主題才會鮮明。
二、抓題眼選材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題目中的中心詞是“題眼”。“題眼”是我們選材的依據。只有圍繞中心選材,文章才有靈魂。只有選好得當的材料,才意味著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好比做衣裳,如果選擇上好的面料做衣裳,做出來的衣裳就美觀。如果面料質地低劣,即使工藝高超,也做不出好服裝。所以人們常說“寫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選材”。選材如何,決定作文的高低、成敗。那么中學生到底應該如何選材才能寫出自己的錦繡華章呢?
如“童心依舊”這個文題,有兩個詞語“童心”“依舊”。我們在選擇選材時首先要抓住題目中“依舊”二字,“依舊”它不是對童年生活的簡單追憶,而是“我”或“我們”雖已走出童年時代,但依舊有一顆未泯的童心。這顆童心在某一特定的時刻便得到了盡情的張揚。然后才考慮究竟哪些能表現童心,主要要從這幾個方面選材:一是童心之“純”,二是童心之“奇”,三是童心之“趣”。選材要注意取舍,要選取那些能真正表現“童真復蘇”的素材,那種非兒童化的成人類材料應該堅決摒棄。
再如,“讓我試一試”這個題目,“試一試”是個題眼,為什么想“試一試”呢?也許是他人不讓“試”,如父母溺愛子女,什么也不讓“試”等;也許別人“試”不了,或別人“試”砸了鍋,“我”來試一試,從而展示“我”的才能;也許是幾經波折,“我”終于得到了“試一試”的機會(得此機會,文章即進入尾聲)。通過這樣思考,你會覺得有無數精彩的故事,也會有豐富的寫作素材了。
如果無視題眼,就會步入“盲人騎瞎馬”的誤區。如作文題“那段____的日子”(填四個詞語“溫暖”“自由”“孤單”“煩心”)。這個題目還是非常容易入手的,不管是溫暖、自由,還是孤單、煩心,都非常貼近生活,都應在考生的情感體驗之中,考生可以任選一個作文,既節約擬題的時間,又有了發揮的空間。但少數考生未能注意“那段”的限定,而寫了某一天或一天中的一段時間發生的事,這樣去選擇材料,顯然不符合文題的要求。
如2015年上海中考作文題“這里也有快樂”,關鍵要抓住“也”字來選材,一定要選擇那些能真真切切給自己帶來的、別人可能無法體驗和感悟到樂趣的事情,也就是說,在別人的眼里,這些事情可能是很苦、很累、很不愿干的事情。
總之,考生考試時心態要放平,要用冷靜而又自信的頭腦去捕捉作文“題眼”。一是標記重點詞語。即注意文題中點示主題的詞語,提示重點的語言標志。二是小處著筆,大處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