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 馬菊林 馮偉 蔡錫旻 王博帥
摘 要:中韓兩國經貿往來日益增多,為兩國經濟發展提供機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2015年中韓自貿區協定落實,讓中韓兩國貿易往來更加便利,促使兩國經濟將新增長。中韓兩國經貿發展對中國經濟,文化都有促進,意義重大。兩國貿易往來,互通有無,互相學習,中國借機要學習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經驗,為中國文化產業崛起汲取力量。
關鍵詞:中韓經貿;文化產業;中韓自貿區
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速36年,平均增長百分比達9.6%。較其他國家而言,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巨大貢獻,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13%。我國經濟迅速增長有以下幾個因素決定。首先改革開放激發了經濟活力,解放社會生產力。實行對外開放,使得中國經濟高速成長。其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發展把發展作為振興中國的第一要務。中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競爭相結合。最后,擁有巨大的市場以及得天獨厚的國際開放環境。這些因素,促中國經濟迅速增長,使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的領跑者。
近年,亞洲另一經濟體韓國與中國交流頻頻。在經濟,文化,教育,旅游等各個方面交流甚多,韓國經濟文化在中國的各個角落流行。“韓流”成為最時尚而被大眾追捧,從吃,穿,住,行到處都是韓國元素,足見韓國經濟文化在中國的火爆。同樣,由于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韓國對中國文化的認同也逐年加深,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我國境內居住的韓國籍人員數量有120750人。并據報告顯示2014年,韓國在華留學生多達62923人,而韓國總人口約5000萬,這意味在韓國,每800個人中就有1個人在中國讀書。并且據統計目前大約有200萬韓國人長期或短期在中國居住,相當于韓國每20人中有1個人就在中國參與與中國相關的經濟活動。中韓兩國經濟往來密切,2015年中韓自貿區的建立更為今后的貿易往來提供了優越便利的條件。
近些年韓國經濟發展速度雖不及中國,但韓國文化出口卻規模龐大。韓衣,韓餐,韓星風靡亞洲,并且韓國政府為了使經濟更上一層樓,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各個方面對文化發展進行大力扶植。在09年4月6日,韓國政府公布“韓餐世界化推進戰略”,計劃在2017年前,將韓餐發展為“世界五大飲食”之一。韓國飲食非常具有韓國特色,味道獨特,在將韓餐推向世界的過程中,深深打上韓國文化的烙印。其次,韓國政府加大對旅游業以及影視業的投資。韓國和中國相比并沒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韓國旅游業卻日益壯大,僅僅濟州島這獨一的旅游景點每年就吸引上百萬人前來參觀。韓國政府不僅在資金上進行大力支持,且政策上也有相關措施,誓將旅游產業直接與國家形象掛鉤,吸引游客,賺取外匯,提升國家形象,將本國的飲食,服飾,化妝品等傳向世界。韓國旅游業管理規范,配套設施完善,從業人員意識強,宣傳手段豐富。通過影視劇的大力宣傳,炒紅一個又一個旅游景點,提升國際形象和國際知名度。和韓國相比,中國文化產業近些年發展略微有些緩慢,并且各種負面新聞頻頻發生。中國不僅擁有最為悠久的歷史文化,千姿百態的文化氣質而且還擁有許多世界級風景名勝。然而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速度遠不及韓國,甚至在很多方面拉開差距。中國文化發展的冷與韓國文化發展的熱形成鮮明的對比,中國應該學習和借鑒韓國文化發展,促進中國文化產業出口。
中韓兩國地理位置相鄰,文化相近,感情相通,經濟互補,利益相融。中韓兩國自1992年建立關系以來,在各個領域交流不斷深入,中韓關系邁向新階段,中韓自貿區協定的落實,使兩國關系更近一步,兩國文化交流密切,不僅在中國有韓流熱,在韓國也有漢語熱。從小學生到社會人員都十分熱衷漢語學習。并且越來越多的韓國家長送孩子來中國讀書,相同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到韓國讀書,這種現象促使中韓交流有更多的機遇。
中韓兩國文化交流加深對兩國經濟發展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就中國而言,可以學習和借鑒韓國文化迅速發展的經驗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便利。韓國文化產業出口規模以年均22.5%的速度飛速增長,探究其文化貿易的繁榮,有以下幾點值得中國學習。第一,要以“文化立國”1998年韓國為了重振經濟提出該戰略,將文化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將國際市場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韓國政府依據目標市場不同,不斷調整策略,在90年代金融危機后政府主推影視業,通過影視推銷韓國文化。中國可以學習韓國文化立國的經驗,實施文化發展戰略,采用多種豐富的手段推銷中國本土文化,讓世界多方面了解中國。完善法律法規,出臺配套產業政策,規范文化市場。二是要打造中華文化名片,建立完整的商業鏈,提高文化附加值。以中華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名片,加深對相關產品開發,通過文化帶動旅游餐飲影視等相關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第三要集約化發展,優化組合,多渠道資金支持,加大政府扶持,中國文化要形成合理的文化產業布局和產業鏈,加大對文化產業資金支持,吸引社會資金民間資金政府資金相結合,發展綠色低碳文化產業和文化貿易,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玲,金敏國,顧金俊,姬新龍,何璐璐,班威,陳怡,莽九晨,王剛,詹德斌.《直擊韓國2009》[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
[2]金河祿,蔡永浩.《中韓兩國競爭法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
[3]金慧媛[韓].《中韓文化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孟麗(1964-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