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新興學科。隨著經濟發展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社會對該專業的人才需求日趨增多,但是目前我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該專業的正常發展。本文對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提出了思路。
關鍵詞: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
一、前言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是順應現代經營模式的新興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專業培養上,除了需要掌握連鎖經營的基本理論外,還需要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具備較強的現代管理技能和良好職業道德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是培養國際型、實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的重要學科。在商品經濟發達的社會中,該專業是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商業模式要求的新學科。根據看準網(http://www.kanzhun.com/)2015年5月專業調查結果,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排名在257位,畢業平均薪酬在4514元/月。鑒于該專業普遍為中專或大專院校開設,以及畢業生的學歷水平,該薪酬處于較好的位置。正因為該專業在社會實踐中的巨大影響力,更好地進行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教學日趨重要。但是目前我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由于分支較細,發展時間較短,在教學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亟需進一步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二、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體系設計與人才需求實際存在一定差距
在與市場需求接軌方面,存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不到位的問題。專業培養出的人才與企業實際用人需求仍然存在差距。學校畢業學生在進入企業一線后,還需要企業提供一定時間的崗前培訓和實習階段方能正式上崗。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理論知識不能很好運用企業工作中去,教學針對性與企業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學校專業的培養相對于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存在一定滯后性。專業課程管理僵化導致課程調整和更新較慢。目前我國高校開設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存在忽視現象,畢業的學生行業知識不足,實踐操作能力弱。
2.教師資源良莠不齊,降低了教學質量
目前大中專院校開設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師普遍缺乏實踐經驗。由于學校實力不足,無法聘請實踐能力較強、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師。很多教師往往是高校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這種教師資源無法彌補該專業的實踐性需求。目前多數院校是采取傳統教學觀念的教學方式,教學與實踐脫節嚴重,仍然以教師為中心,三尺講臺為主要教學平臺,少數學校通過企業聯姻,使得學生在企業中工作,但由于缺乏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生系統的獲取連鎖企業管理實踐能力仍然不高。由于教師本身缺乏連鎖經營企業的崗位經驗,往往是從課本知識獲取相關信息,傳遞給學生的信息無疑會打折扣。使得目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質量低,無法實現課程的實踐教學目標。
3.實踐資源缺乏,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足
目前大中專院校普遍缺乏必要的資金用于實踐資源的開發,對于不發達城市的院校實踐資源更是缺乏嚴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難以有較為穩定、能夠系統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實習基地。
三、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路
針對我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
1.端正教學觀念,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將學生是否能夠勝任企業的本職工作并且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升連鎖經營管理能力作為衡量學生質量的標準。要樹立“能力優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理念,正確引導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在教學專業內容上,要增加符合企業需求的共性能力,例如吃苦耐勞精神、服從力和執行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融為一體,體現該專業的知識性、實踐性和職業性的特點。
2.加大復合型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人才的引進不能以學歷水平、畢業高校作為引進的唯一標準,而是注重實踐能力的教學能力。通過人才引進、內部培養等方式,建立一支既有理論功底,又具備連鎖經營管理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隊伍。積極聘請企業管理人員作為院校的兼職教師,同時選派一些缺乏實踐能力的教師去連鎖經營企業進行鍛煉,提升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師水平。
3.加大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鼓勵校企聯合辦學
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方式。一方面,通過訂單式培養,可以為即將進入企業就職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理論培養;另一方面,在企業的實習鍛煉期間,可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實踐,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永霞.關于連鎖經營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學園,2015,14.
[2]田志英.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08,1.
[3]周穎.關于提高《連鎖經營管理》課程教學質量的一些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6.
作者簡介:楊偉寧(1981- ),女,碩士研究生學歷,臨沂職業學院,講師,從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