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業模式的核心在于創新產業鏈,本文以李開復所創辦的“創新工場”為案例,分析了專業孵化器與創業投資之間的聯系與發展,總結了“創新工場”的成功之處,為未來的商業模式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孵化器;商業模式;天使投資
一般認為孵化器是作為政府職能延伸的公共事業機構,主要為創新企業提供資金、房屋租賃、財務咨詢等公益性平臺,但是從1959年開始孵化器逐漸開始商業化,出現了多種形式的孵化模式,近年來,技術創新的不斷深入、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更加推動了孵化領域的創新。1987年6月7日武漢東湖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孵化器行業正式進入中國,并在這30年的發展歷程中,孵化器經營者不斷探索創新,通過創新服務滿足被孵化企業的服務需求。目前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高新技術創新產業的重要工具,不僅推動了技術創新,而且培養了眾多創新企業,在數量、質量、服務、創新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孵化器經過商業性的演變不僅是政府職能所需,更促進了眾多科技孵化的發展,伴隨多層次資本市場與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規模化與多樣化,中心企業急需孵化器提供技術平臺、資本市場平臺、技術貿易平臺等,促進了資本市場的多元化、創新化。
一、文獻綜述
1.商業模式
商業無非就是最簡單的買賣,隨著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商業模式出現多樣化。Hamel(2000)提出商業模式可分為核心戰略、戰略性資源、顧客界面、價值網絡四個要素,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四分法,該模式在之后的商業化發展中得到了廣泛認可。之后Magretta(2002)提出來商業模式必須能夠回答德魯克曾經的古老問題,即客戶是誰、客戶的關注點、企業利潤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目前理論中商業模式一般有四種,第一是三分法,即價值鏈、創新能力、收入模型;第二種是四分法即Hamel觀點;第三種是五分法,包括本地能力、價值主張、價值網絡、關鍵活動、盈利模式;第四種為九分法,包括價值主張、目標客戶、分銷渠道、客戶關系等。對于商業模式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但各個國家對其各有見解,Lewis、Seddon(2004)提出商業模式與戰略是不同的,戰略代表了競爭,通過與對手優劣勢對比,獲取優勢競爭,從而獲得更高收益;而商業模式是一個系統化的機構,將各個部分有機結合,重視企業內部的匹配,強度企業自身的發展。
2.孵化器商業模式
全球各個國家都有自身成熟的孵化器模式,作為一種現代服務工具,對提高企業創新、產能效率、可持續發展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國孵化器協會會長認為“孵化器是通過其自身或其網絡關系給創業者或創業企業提供資源支持或服務來加速創業企業的成長”,歐盟認為“企業孵化器是一些新生企業在一個有限空間的聚集地,通過向新生企業提供一個帶有共享設施如電話、計算機等以及管理支持的模式化建筑,提高企業的成長機會和成活率”。我國孵化器行業主管部門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認為“科技企業孵化器在中國也稱為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的科技創業服務機構,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Rice(2002)曾經利用價值生產理論解釋孵化器對選擇入孵企業的作用,及孵化器怎樣做到企業之間的合理分配、如果提供資源、如何高效利用平臺等;Anna、Bergek(2008)對瑞士16個孵化器進行了運營研究,以服務模式為主題提出來孵化器持續經營的途徑;國內學者也對孵化器有所研究,趙黎明等根據孵化特點以及收入來源,提出了五種盈利模式;梁云志根據客戶定位、價值導向、價值鏈、動態能力等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孵化器無論是政府工具還是企業服務工具,都在強調資本市場運作高效化、創新化,在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過程中都提出了盈利模式與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因此,現階段孵化器商業模式的創新要圍繞盈利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為中心,將目前上升到整個商業模式中,根據被孵化企業自身特點建立模式結構,解決目前孵化產業存在的問題,本文站在專業孵化器與創業投資之間的關系為視角分析孵化器的商業模式創新。
二、案例分析
為了更好的研究專業孵化器參與創業投資的模式,本文將選取李開復成立“創新工場”為案例進行分析,結合了創業投資的特征、規模范圍、創業條件等綜合因素,以“創新工場”為案例進行分析。
1.李開復的“創新工場”
“創新工場”是李開復博士在2009年9月在中關村創辦的,是一個創業平臺,為新進企業提供一系列的資金、技術支持,幫助企業開發具有挑戰性的產品培養高科技人才,在長遠角度上維持競爭優勢。創新工場讓很多人實現了科技夢,擁有一個高能量團隊,無論是產品開發、后期研發、市場拓展等都得到了“創新工場”的支持。
這樣的創新模式在美國是最早出現的,由于美國擁有相對較發達的技術支持、充分的資金提供還有高質量人才,使得美國擁有了不同機會的市場。而我國政府也為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多機會,但是依然存在著威脅,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金融市場缺乏監管、人才培養方向等都是對我國提出的嚴峻考驗,創新工場正是致力于在這一復雜的環境中為企業建造一片創業的綠洲,基于這一系列的特點,創新工場所投資的企業往往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信息產業中,創新工場只需要具有獨特創新想法的創業者,他們所做的就是幫助你實現夢想,公司自成立到發展,創新工場都會提供一系列的幫助去扶植幫助擁有想法的人實現,這就是夢的開始,從整個團隊的專業素養到個人能力都是一個精英團隊所具有的特征,這個平臺自成立已經為很多人提供了機會與成長。
到目前為止,創新工場的開展已經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也為之提供了機會與資金,數十家公司的投資運營以及國內、國外專利的申請都代表著經過創新工場投資運營的公司在發展壯大,讓更多擁有idea的年輕人實現了夢想。
2.李開復“創新工場”商業模式的路徑分析
(1)開發階段商業創新模式:項目孵化器。在創新工場建立之初,利用商業孵化器的模式,即先為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提供投資,等項目發展成熟后,再脫離讓其自由發展,類似于一個個的項目通過團隊合作孵化出來。創業企業利用提供好的溫床,接受孵化器的培訓、咨詢、技術等支持,直至脫離溫床走向市場檢驗。孵化模式保證了企業的最初設立條件,很多企業因為缺乏資金、缺少穩定技術而夭折,但是在創新工場的支持下,孵化出一個較成熟的企業模式,大大降低了存在風險。
李開復博士利用專業孵化器參與到創業投資中,提供了“創意——項目——產品”這樣的一體化模式并將其推向市場,在公司成立的最初階創新工場予以支持的特點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選擇具有投資潛力的價值對象,針對市場空缺,信息產業急需發展的背景下,選擇計算機、電子信息系統、電商網絡等內容的企業為投資對象;第二,最初提供小范圍的服務,以資金場所為基本服務,根據其發展潛力再加大投入;第三,選擇競爭力強但規模小知名度小的企業為目標公司。
(2)效率階段商業創新模式:天使投資+孵化器。當企業結束孵化后進入市場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通過模式復制試圖促進企業孵化器的成長已經無法滿足項目脫離母體后的發展,對孵化器自身也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因此商業模式的調整極其必要。一個企業從剛剛創立到進入穩定成長往往經歷三輪投資:第一輪就是天使投資,一般由個人出資對高風險、同時也是高收益的創業企業的創立提供支持;第二輪則由專門的風險投資機構進駐,這一階段產品將實現全面的市場化;第三輪是特殊形式的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實質上是經過單一的項目孵化器模式開展的,在產品價值存在弱化的情況下,李開復決定在內部創建自己的風險投資機構——創新工場開發投資基金,基金的建立不僅包括天使投資的形式,還包括了第三輪投資的形式,在不同階段給予創新工場資金的支持。
在這個過程中創新工場商業模式需要關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定位入孵企業,對入孵企業進行充分調研,對具有創業思想的企業家進行考核,看其是否能夠接受該模式的考核,企業家必須擁有熱情與激情才能調動整體氛圍,對每個企業各環節進行調查走訪,開展輔助戰略工作,以達到規模效應;第二,試圖打造發展潛力,看其是否具備投資需求,初期李開復憑借個人名義吸引了大量創業者慕名而來,借助品牌效應,幫助其實現價值的擴大化,進而推動創新企業的知名度。
(3)擴張階段的商業創新模式:(天使投資+創新產品)*規模化。如今創新工場已經發展壯大,在經濟、科技領域都承擔了重要責任,在擴張階段通過不斷整合內部資源,促進產品輸出并實現規模化,在天使投資與創新產品相結合的基礎上再將規模逐漸擴大,適應迅速擴張的需求。同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挖掘市場需求,依據市場所需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支持;第二,建立完整的服務鏈條,包括創新工場、入孵企業、產品市場等都需要保持一條系統的循環線路;第三創造并形成創新文化氛圍,創新工場本身是一場科技的創新,因此需要培養濃厚的學術氛圍,促進規模的同時提高產業的非物質形態。
3.創新工場商業模式的創新要素分析
(1)價值主張創新,創新工場初期僅僅作為孵化器機構,立足于創意,使創意作為孵化器的產品,當投入市場后,價值得以實現。然而真正的價值并不是進入市場后即可獲得價值,而是產品在得到市場的認可后帶來的盈利,這樣的投資才是有價值的,慕名者不僅是希望創意得到認可,更渴望通過創意獲得額外收益,創意工場正是抓住了這個契機,在對顧客深入挖掘后,重新定位使得創業者得到市場認可的最大化盈利,創意項目在通過創新工場的運作后,將市場不認可的淘汰,具有潛力的公司注入天使投資模式推向市場獲得認可,該模式的創新在一系列產業鏈條中得到充分體現。
(2)資源與能力創新,創新工場商業模式的最大創新之處在于把天使投資與孵化器融為一體,形成風險投資新模式。專業孵化器提供了場所、氛圍以及軟硬件在支持,而天使投資的引入將整套模式全面化、成熟化,每一個細節都有技術與資金的支持,以確保產品創意得到保證,在孵化器的溫床中成長起來的創意在離開后需要獨立于市場,直到成功上市或者被收購,這是需要一個龐大的資源鏈條,創意工場為創業者提供了大量的資源與能力支撐,讓其順利成長。
(3)盈利模式創新,盈利是企業的重中之重,創業型企業在初入市場緊靠自身能力并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盈利模式,因此創新工場從一個孵化器的機構概念轉向經營業務時,自身也持續具有了輸出成果,并能帶給股東盈利的經營體。創新工場的在初期收入來自于孵化器為入孵企業提供了咨詢費用、租金收入等,在引入天使投資后,促進創業者帶著自己的產品進入市場,也就是孵化畢業后,相應的資金流也需要流回創新工場,專業孵化器在最終環節收到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因此這樣的風險投資需要考察產品是否能夠帶來足夠的現金流作為匯報成為成敗的關鍵。
三、總結
通過對“創新工場”的案例分析,認為專業孵化器需要在創業投資時就開始啟動,讓企業在初級模式中經受孵化,促進市場的占有率。孵化器與創業投資的結合促進了價值定位、價值創造、價值實現以及價值的傳遞在這個鏈條中協調統一發展。
參考文獻:
[1]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5):3-8.
[2]Seddon P B, lewis G P, Free man P, ET AL. The case of review business modeles sa abstractions of strategy[J].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4(13):427-442.
[3]余來文,杜耘.李開復的商業模式與創業啟示[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1(12):84-87.
作者簡介:張慧(1982- ),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企業孵化器、協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