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龍+李雪
摘 要:本文主要是針對國內現有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理論進行了梳理,概況了不同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概念的定義及其發展,對如何進行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的管理、如何有效實施該戰略、實踐該戰略的意義進行了研究回顧,并摘取了近年來基于新視角的共生理論和基于網絡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選擇理論進行著重闡述。在最后結合我國國情提出理論研究的迫切性。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競爭力
一、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的概念
“戰略”最早是軍事用語,后被引入經濟領域。從企業角度出發,波特(Porter,1996)認為戰略是指那些與競爭對手的實施方式不同、能促進企業價值實現的行為。戰略理論出現的雖然較晚,但很快就贏得了關注。而CSRS之所以成為戰略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各企業追隨將社會責任納入戰略領域進行研究的潮流所使然(歐陽潤平等,2009)。從CSRS誕生起,百家爭鳴的形勢就勢不可擋。
紹興東(2009)認為,CSRS是一個承諾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應融進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與標準,并與企業運營體系和業務流程相適應,以獲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曹華林等人(2010)則倡導企業以承擔社會責任為愿景,并將社會公益等理念滲透到企業的價值鏈中去,更加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使企業的經營朝著有利于環境的方向發展。而王馨等人(2013)基于網絡視角,認為CSRS是企業選取的適應性和成長性兩種戰略行動。這里的適應性戰略是指將利益相關者的期望作為重要參考,而成長性戰略則是指企業為了保持競爭力而采用的一種前衛的、主動的行為。除此,張偉元(2011)從企業方向、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機制和原則、與企業責任競爭力的關系上豐富了CSR。
二、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管理與實施
國內學者張偉元(2011)曾提出,作為一項系統工程,CSRS體系的構建涉及到CSRS的分析和選擇,但這不止涉及到資源配置,更需要企業全方位的支持。但是CSRS體系的構建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只是一個起始階段,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進行戰略管理、嚴格地進行戰略實施,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實踐,達到“1+1>2”的整合效果。
我國學者紹興東(2009)以Porter的鉆石模型為工具,以外部環境為框架,分析了加強外部因素的方式。對于其中的生產要素條件,企業可以通過向教育機構捐贈等改善教育狀況、獲得高質量人才;在需求條件的提升上,可以通過創新滿足顧客需求,引導消費而擴大市場規模;支持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表現則可以通過承擔社會責任提高支持性產業與相關產業的競爭力,并從相關產業與支持性產業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中獲益;企業通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可以促使政府制定出有利于企業的政策。
企業執行有效的CSRS管理,是為了方便進一步的戰略實施。針對CSRS的實施,姜啟軍(2007)表示,董事會決定的CSRS決策往往更容易被高層管理者接受,而部門經理的接受度可能就會低一些。鑒于此,企業在實施CSRS的過程中,應把問題具體化,便于中、下層管理者的操作,促成企業社會責任目標與部門經理目標相協調。畢竟CSRS的最終實施者是企業中的人,以人為本才會有效保證戰略的實施。
三、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意義
縱覽國內的學術成果,CSRS與企業競爭優勢關系之緊密已然顯而易見。劉海龍(2010)[8]則曾經在這二者之間加入了制度、領導人兩個中介變量,他認為制度有利于企業在建立“生態可持續”組織方面達成一致意見,而領導人能正向影響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這兩點會共同促進企業競爭優勢的建立。而學者姚瑞、鄒國慶(2010)提出,企業戰略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各種資源和能力創造競爭優勢,并且這種優勢是可持續的。不光學術界,企業界對于其所帶來的影響意義也是有共識的,基本上贊同其有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改善外部競爭環境,帶來競爭優勢。但紹興東(2009)曾提到這樣一個公式:社會責任壁壘=社會責任消費+社會責任投資。對該公式可以這樣理解:企業可以通過履行社會責任以實現與其他企業的差別化,從而在利益相關者心中樹立良好形象,這樣就可以獲得消費者的信賴和投資者的信賴,因此也就打破了社會責任壁壘,增加了企業收入、提供了企業價值。由此觀之,企業通過施行社會責任戰略,不僅短期內會增加企業收入,還對長期的經濟績效產生影響,同時收獲更多的是企業口碑和競爭力的提升。
四、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新視角
近年來,關于CSRS的制定、選擇等問題,不斷有新的視角來詮釋。
1.共生理論
作為種群生態學的核心理論之一,共生理論主要研究信息傳遞、物質交流、能量傳導以及共生的模式和環境,而這CSRS創造和諧共生環境目的是一致的,表現出了較好的適用性和兼容性。因此,利用共生理論來研究CSRS會有很高的匹配度。
曹華林、胡鐵等學者(2010)就曾以共生理論為手段對企業做出過分析,他們把企業社會責任當成一個共生體,把消費者、供應商、競爭者等利益相關者作為共生單元,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中共生單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環境的逐一分析,可以有效制定CSRS。
2.基于網絡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選擇
網絡視角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王馨和艾慶慶(2013)曾從網絡視角出發探究了不同利益相關者對CSRS選擇的影響。結合企業所處整個商業網絡中的結構特點,可以把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區分為為內網利益相關者和外網利益相關者兩種。內網利益相關者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期望和投射發揮作用,而外網利益相關者則通過網絡和網絡關系兩種特征間接調節。企業對社會責任戰略的選擇會因利益相關者的網絡狀態、結構差異而出現差異化。對于從網絡這個視角分析提出的這些這些影響因素一方面會為企業對社會責任戰略現在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也會在企業處理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上帶來裨益。
五、總結
從上世紀90年度以來,學者們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越來越規范化、科學化,這對企業制定CSRS、實施管理等都大有助益。本文主要是針對國內現有CSRS理論的概念發展、理論演進、CSRS管理與實施、CSRS意義以及近年來研究中出現的一些獨特視角進行了回顧。不論國內外多少學者對CSRS的研究都不外乎是希望企業可以創造競爭優勢、獲得可持續發展,促進全社會的共同發展,但在實踐過程中能否貼合良好的初衷、實現互利互惠的目標,卻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難題。參見我國國情會發現,在經濟體制改革前,企業辦學校、辦食堂,承擔了員工生老病死過程中太多的義務,這樣過多的社會責任無疑限制了企業發展;而體制改革后,許多企業推脫企業社會責任變本加厲,比如說苛待員工、污染環境等。這種轉型經濟背景下的企業發展特點無疑造成了進退維谷的局面,再者,我國學術界對CSRS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進程也較緩慢,理論與實踐還不能做到相得益彰。所以,如果能夠加快理論研究的步伐,及時有效地應用于企業發展,將有益于公司的發展,助推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Porter M.E.What is strate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6,74(6):61-79.
[2]歐陽潤平,寧亞春.西方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管理相關研究述評[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48-52.
[3]邵興東.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研究[J].開發研究,2009,05:121-125.
[4]曹華林,胡鐵,張馨.基于共生理論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研究[J].前沿,2010,05:95-97.
[5]王馨,艾慶慶.基于網絡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選擇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07:97-100.
[6]張偉元.論企業社會責任戰略體系的構建[J].WTO經濟導刊,2011,12:77-79.
[7]姜啟軍.淺析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管理和實施[J].江淮論壇,2007,02:42-46.
[8]劉海龍.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研究的三個流派[J].中國非營利評論,2010,02:82-103.
[9]姚瑞,鄒國慶.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研究[J].經濟縱橫,2010,1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