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工貿易是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動力,然而在山東加工貿易高速發展的同時,工業三廢排放量不斷增加,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在對山東省加工貿易和環境污染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定量分析加工貿易對環境污染的影響。結果表明加工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山東省的環境惡化,應當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以協調加工貿易發展和環境的沖突,實現兩者雙贏的目標。
關鍵詞:加工貿易;環境污染;回歸分析
一、山東省加工貿易發展與環境污染現狀
山東省是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加工貿易是山東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助力之一。從1987年到2008年山東省加工貿易出口額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加工貿易出口額從1987年2.17億美元到2008年的42.95億美元,2010年以后加工貿易出口額仍處于上升趨勢,2015年上半年,全省加工貿易進出口373.5億美元,其中出口245.6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36.8%;進口127.9億美元,占全省進口總額的26.8%。從加工方式來說,進料加工出口209億美元,占加工貿易出口總額的85.1%;來料加工出口36.6億美元,占總額的14.9%。出口市場較為集中,其中對美國出口53億美元,占總額的21.6%;對歐盟出口38.6億美元,占總額的15.7%;對韓國出口31.1億美元,占總額的12.7%;對日本出口27.2億美元,占總額的11.1%。
加工貿易的發展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同時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工業廢水排放量1987年為9.4億噸,2013年為18億噸;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987年為2848萬噸,2013年為18172萬噸。山東省的環境空氣污染以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為主,分別占據污染負荷的40%、29%和30%左右,山東省環境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為PM10(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山東省的水環境,流域水環境質量實現連續11年持續改善。2013年,全省例行監測河流斷面中,水質優于III類的68個,占50.7%,劣V類的還有20個,占14.9%。
2014年,山東省近岸海域水質以一、二類海水為主,山東省一類海水測點占26.8%,二類海水測點占68.3%,三類和四類海水測點均占2.45%。一類和四類海水測點比例同比分別下降12.2個和2.45個百分點,二類和三類海水測點比例同比分別上升12.2個和2.45個百分點,連續兩年無劣四類海水測點。
山東省加工貿易與工業廢水和固體廢物產生量有相同的變化趨勢,但是存在某種滯后關系。2001-2003年的加工貿易增長率為上升趨勢,2003到2005年,山東省工業廢水和固體廢物增長率為正。在2008年-2009年加工貿易增長率為負,工業廢水則在2009年-2010年急劇下降。另外,隨著山東省政府發展藍色經濟,制定環境政策,加大對環境的監管力度,鼓勵企業向清潔和高科技方向轉型升級,2011年后,加工貿易受到影響,增長率為負,工業廢水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也相應減少,因此,初步判斷山東省加工貿易對環境污染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山東省加工貿易對環境污染的實證分析
1.衡量環境污染的指標
衡量環境污染狀況的指標主要是工業三廢指標,選擇工業廢水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作為衡量山東省環境污染情況的指標,通過查閱《山東統計年鑒》,選取了1988-2014年的加工貿易出口額X和工業廢水Y1、固體廢棄物產生量Y2的數據,為了消除數據差別過大產生的異方差,分別對X、Y1和Y2取對數lnX、lnY1、lnY2運用數學軟件進行實證分析。
2.建立模型和回歸分析
(1)山東省加工貿易出口額與工業廢水排放量
山東省加工貿易出口額為lnx,工業廢水排放量為lny1,建立簡單線性回歸模型,模型設定為lnY1=β1+β2lnX+u,運用過EVIEWS進行回歸分析,得到以下方程:
lnY1=9.78+0.15lnX
S (0.20)(0.01)
T (48.88)(10.33)
R2=0.81 F=106.8
從上述分析結構可以得出結論:第一,R2=0.81,擬合情況較好;第二,臨界值t0.025(25)=2.06,方程T(β1)值為48.88>2.06,T(β2)值為10.33>2.06,說明截距項,斜率項都顯著不為零,即加工貿易出口額對工業廢水排放量有顯著影響;第三,方程F值為106.8,明顯大于在0.01顯著水平下,臨界值7.82,通過F檢驗,方程顯著,即山東省加工貿易出口額每增加1萬美元,山東省工業廢水排放量增加0.15萬噸。
(2)山東省加工貿易出口額與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
山東省加工貿易出口額為lnx,工業廢水排放量為lny2,建立簡單線性回歸模型,模型設定為lnY2=β1+β2lnX+u,運用過EVIEWS進行回歸分析,得到以下方程:
lnY2=4.48+0.32lnX
S (0.32)(0.24)
T (13.78)(13.48)
R2=0.87 F=181.86
從上述分析結構可以得出結論:第一,R2=0.87,擬合情況較好;第二,臨界值t0.025(25)=2.06,方程T(β1)值為13.78>2.06,T(β2)值為13.48>2.06,說明截距項,斜率項都顯著不為零,即加工貿易出口額對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有顯著影響;第三,方程F值為181.86,明顯大于在0.01顯著水平下,臨界值7.82,通過F檢驗,方程顯著,即山東省加工貿易出口額每增加1萬美元,山東省工業181.86增加0.32萬噸。
三、減少山東省加工貿易發展中環境污染的對策
1.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鼓勵發展技術溢出能力強和產業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先進制造業和新技術產業,使資源向更高效環保、技術型產業轉移。引進先進技術,減少企業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間接減少了山東省加工貿易對環境污染的影響。
2.技術創新
產品創新即將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應用來提高產品產出,提高產品競爭力;企業應當放眼長遠,加快改革速度,建立合理的激勵和監督機制,提高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重視研發工作,培育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出口產品,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
3.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按照“引進一批、發展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思路,大力引進環保資源節約型企業。發展清潔型加工貿易企業,即充分利用了山東省沿海優勢和人力資源等優勢,又發展了經濟。應重點發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
4.積極開展境外加工貿易
在我國制定“走出去”戰略后,部分企業開始開展境外加工貿易,不過處于初級階段,規模較小,企業應當積極開展境外加工貿易,轉移我國比較優勢小的產業到其他具有比較優勢的國家生產,將企業的資源和人力投入到較高層次的高端加工貿易上,這樣可以優化企業的加工貿易產品結構,也能緩解我國的資源和環境的壓力。
5.完善環境立法
山東省應當積極借鑒國際社會上關于環境和貿易關系的成功經驗,根據山東省的區位優勢和經濟發展特征進一步完善地方性環境立法工作。在環境污染治理時,可以運用征收排污收費和許可證交易、環境稅收和環保信用評價體系等經濟調節手段,使得山東省的加工貿易企業主動引進先進技術,降低其環境成本。政府也可以鼓勵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如為從事低污染的技術密集型生產的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優惠的財政政策,來促進企業環保技術的研發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張學敏,徐立青.浙江出口貿易與環境污染互動關系研究[J].資源與產業,2014(4).
[2]朱啟榮.山東省出口貿易環境效應的實證分析[J].山東財政學院,2008(3).
[3]彭立志.貿易與環境—理論與實證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劉帥,邱曉苓.中國出口貿易中的隱含碳估算[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1.
[5]于洋,趙柯穎,祝曉波.出口貿易與環境污染相互關系實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城市問題,2010(3).
作者簡介:代洪磊(1987.08- ),女,山東聊城,研究生,助教,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