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化背景之下,旅游產業朝向縱深不斷拓展,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區域旅游協同發展成為一個顯著的趨勢,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本文將從對區域旅游協同發展的內涵與外延入手,側重于模式的探討以及發展路徑的探尋。
關鍵詞:區域旅游;協同;路徑
一、區域旅游協同發展釋義
全球經濟的加速融合的總體局勢之下,各行各業都想著縱深方向不斷拓展,旅游產業自然也不例外。在對旅游產業發展路徑的不斷探索過程當中,區域旅游協同發展成為一個顯著的趨勢,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
從根本上來看,在一定區域范疇之內,各個旅游區單元之間存在著非線性的聯系,彼此之間相互牽連,這種聯系不僅僅體現為旅游區自然資源之間的聯系,還體現為經濟層面的相互聯結,除此之外,更深層次的文化聯系也不容忽視。正是由于這種縱橫交錯的深刻聯系,使得對于區域旅游進行開發的過程中,不應該將各個子系統,即各個旅游區單元分割開來,而應該將其視作協同共生的整體,對整個區域的旅游資源著手高效整合,發揮更大的旅游正向效應。這就是區域旅游協同發展的真正意涵。
值得注意的是,將區域范疇之內的各個子系統連接起來,從全局視角出發對資源進行統籌,對產品著手優化,對區域內部而言,無疑是起著正向推動作用的。除此之外,還應當注意到,對于區域外部而言,也是有著非凡意義的,能夠更為高效地與外部旅游系統之間展開良性互動,避免資源的不必要消耗,從整體上助推國內旅游產業的健康成長。
二、區域旅游協同發展的模式
正是由于區域旅游協同發展具有極大的優越性,所以勢必成為未來旅游產業的發展走向之一。在推行區域旅游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在探索其發展模式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忽視國內的實際情況。
客觀來講,我國地大物博,這一方面意味著我國的旅游資源是異常豐富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國內旅游資源賦存具有極大的空間差異性。再加上國內不同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與速度也是各有差異的,上述種種偏差,都無疑會導致區域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最為常見的問題即為地方保護主義,這對于旅游產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很簡單的道理,由于地方保護主義,造成旅游市場的割據,使得區域范圍內的旅游市場構建成為難題,各個地區都想著自身的利益贏損,對于整體利益漠不關心,相互之間也難以就利益分配問題達成一致意見。這種利益的牽扯與互不相讓,必然使得區域旅游經濟的構建十分艱難,沒有辦法進一步打造出區域自身的規模經濟優勢,企望地區之間集聚共榮也成為奢望。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之所以區域旅游協同發展的推進受阻,最大的癥結就在于利益問題。因此,在探索區域旅游協同發展模式的時候,自然而然應當將地方利益納入考量范疇之內,予以重點考慮。在構建的過程中,要以地方利益為基礎。
值得重視的一點就是,雖然強調地方利益,但并非只在乎地方利益,那就無法構建起區域旅游協同發展了,所以,應該在此基礎之上,明確確立協同發展的目標。
基礎和目標都確立好了之后,就應當考慮具體的協同方式了。由于我國于改革開放之后,很多領域都已經納入市場經濟體制之下進行運行,旅游產業也經受了市場的充分檢驗,所以,在選擇未來協同的方式的過程中,也應該在市場中展開與提升,所以,將市場交易作為協同方式是明智之舉。具體在實踐層面,重點涵蓋的方式就有旅游企業聯營、信息資源共享等,除此之外,對于客源市場也應該持叫我開放的態度,相互共享。
最后,為了使得這一方式得到有力的保障,還應該將政府確立為協同的保障,經由官方的權威確保這一方式的正常運轉。具體到實踐之中,就反映為基礎設施、制度、統籌管理等諸多方面的一體化。
三、區域旅游協同發展的路徑探索
為了更為有效地助推區域旅游協同發展,應當從下述三個層面入手予以加強。
1.重視頂層設計
不可否認的是,市場自身也并非十全十美的,并不能對所有事物進行調節,除此之外,也無法做到完全的信息堆成,要想完全依靠市場形成區域旅游一體化市場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政府從宏觀層面進行頂層設計與制度調整,構建起高層次的磋商協同機制,以更好地促進區域協作的實現。
目前,在這一層面展開良性探索的就有京津冀區域,三地政府針對區域旅游協同發展已經展開了多次交流,并對相關區域不斷著手研究與談論,以全面提升區域協作水平。政府層面共同構建頂層設計,將為區域旅游協同發展提供統一的引導與指揮,讓區域之間協同起來,朝著共同的目標進發。
2.旅游企業產品差異化發展
區域范疇之內的旅游單位,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與文化內涵層面的相仿,很容易出現同構化現象,出現惡性的同質競爭,這對于整個區域的協同發展無疑是不利的。所以,在推動區域旅游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基于各個旅游單位的優勢,尋求差異化發展。
例如某些旅游區具有十分優質的自然資源,然而相對應的人文資源卻較為缺乏,而周邊有人文資源十分豐富的旅游區,相互之間就可以形成互補,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尋求協同共進。
在具體的實踐之中,長三角的區域旅游協同發展就可以視為典型,其中,上海強調其都市文化的開發,旅游一類以及二類城市則側重于水域風光資源的挖掘,這就跟上海形成了良性互補,沒有局限于同質化競爭,而是開辟出了差異化互補的路徑。
3.區域內各個旅游區聯合營銷,共塑旅游形象
從總體趨勢上來講,21世紀可以說是形象時代,在整個市場競爭的激烈環境之中,形象力的競爭不容忽視。同樣的道理,區域旅游尋求協同發展的過程之中,對于旅游形象也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與重視。區域范疇之內的各個旅游單位在對外的旅游宣傳過程中,應該關注宣傳營銷,不應該各自為戰,這樣不僅僅消耗了資源,而且還不利于整體區域旅游形象的構建,這對于區域旅游的長遠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集體發力,共同打造區域旅游的良好旅游形象,塑造出獨特的品牌優勢,能夠讓區域旅游具有更為強大的吸引力與生命力。
4.強化交通互聯
要強化區域之間的協同效應,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應該整體統籌旅游綜合服務市場,讓市場中各項資源暢通流動,那么,自然缺少不了交通建設,這樣才能夠有效加快各個要素之間的區域流動與交互。
換句話說,即想要實現區域旅游協同發展,就必須要構建交通一體化,培育形成交通一級核心網絡。構建起了核心網絡之后,還應該相應地構建起二級節點網絡和旅游城市三級網絡,以輔助核心網絡進行旅游要素的輸送。可以看出,這種網狀結構能夠充分實現區域內各個單位的互聯互通,打破線性單向聯系,構建起更為多樣化的聯通渠道,打通各個環節,促進旅游要素的暢行無阻。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區域旅游資源的挖掘與調和,處于不斷的探索過程之中,要想實現區域旅游的協同發展,獲得共贏,就要必要充分顧忌地方利益,確立協同的目標,在政府構建的頂層設計框架之下,不斷尋求產品的差異化發展,塑造統一良好的旅游形象,并打通交通阻礙,促進旅游要素的暢行無阻,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才能夠最終實現區域旅游協同發展,對整個區域旅游的未來產生正向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澤華,李海濤,史春云,汪俠,張洪.短期旅游流時間分布對區域旅游空間結構的響應——以云南省黃金周旅游客流為例[J].地理學報.2010(12).
[2]李松柏.環太湖城市旅游競爭力與區域旅游合作研究[J].經濟地理,2014(02).
[3]馮翔,高峻.從全新視角看國外區域旅游合作研究[J].旅游學刊,2013(04).
作者簡介:吳雪(1982.05- ),女,漢族,四川自貢人,現為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旅游規劃與景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