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解決當前非上市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需要各方面的協力配合,運用外部干預,加強外部監管,落實主體責任,尤其要完善企業治理,規范制度體系,建立和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促進市場的有效發展,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非上市企業;會計準則;監管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且面臨不確定風險的可能性加大,對于上市公司投資者來說,他們獲取企業的經營情況主要來源于企業的信息披露,從中他們能了解到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但是對于非上市企業來說,由于目前我國只針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明確要求,要求其企業信息公開。這也造成了由于各個監管部門的不重視,沒有強制性的要求,非上市企業披露信息的散亂現象尤為嚴重。
一、會計信息披露的理論基礎
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企業使用者在做決策時需要的直接或者間接的重要會計信息,以公正公開報告的形式提供給使用者。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關鍵在于披露的信息是否可靠,披露的信息是否充分及時,并且要注重披露的對象之間是否存在公平。會計信息披露的理論有新古典理論、規范理論、實證理論。如果證券市場和經理人市場正常運轉,那么市場的就會推動信息供給方提供信息,從而能讓每個單位會計信息產生邊際效益,即資本成本會下降。規范理論與新古典理論有分歧支出,新古典理論認為會計信息是私人產品,而規范理論認為會計信息是公共產品。但這個公共產品卻會造成會計信息市場紊亂,所以要介入第三方也就是政府這個隱形的手來幫助市場上的會計信息披露標準化。但會計基準的制定不僅僅考慮到如何增加企業的收入或者降低企業的成本,而且更應該注重實行所制定的這個會計準則后所產生的各種經濟后果。
雖然我國要求對會計信息披露已經有二十多年了,但相對于歐美國家來說發展的還是比較晚,相關的配套政策及環境還不健全。在美國,他們有相關的交易環境監督管理機構。并且會有大量法律提出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使企業會計披露更加嚴謹。此外美國證券監督委員會也逐漸將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方式走向規范化。美國對于會計信息的處理是十分重視,對于存在的每個問題,都需要清清楚楚的披露與財務報表中,不容錯過任何負債或者不確定影響等信息。對于歐洲國家的會計信息披露環境,他是保持環境信息自由,同時也要保證歐洲等國家信息的可比性和協調性。歐洲的立法時間較早,較早的強調信息披露在會計中的重要性,認為會計信息就該公開。歐洲國家注重強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當然,許多國家也相當的配合。對于日本,他們的會計信息披露立法更加清楚明了,分了六大類,各類環境法律、法規、法令更是有700余種。日本一直把企業全面普及會計環境體系積極推廣,久而久之便引起了重視,也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見日本有多么的重視這一問題。
二、上市企業與非上市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比較
1.上市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情況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原則有:(1)充分性原則。它要求企業財務報表不能夠隱瞞或者可以忽略任何重要的會計信息。這關系到使用者制定決策的關鍵問題,所以不容忽視。對于財務報表,提供方披露的會計信息使用者能一目了然,不能含糊,要讓使用者能夠清楚的判斷和理解接受,并能充分的獲取必要的信息。重點要有重點標記,做到主次分明。信息提供方要設身處地為使用者著想,要考慮到成本效益原則,不能雜亂無章的無止境披露。(2)真實性原則。會計信息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靈魂,失去真實性,也就相當于一個軀殼,一點用處都沒有。投資者只能通過企業定期公布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其標明的附注等信息了解企業運營情況,所以企業要如實反映經濟事實,不能做出虛假的財務報告來欺騙使用者,也不能有重大遺漏,導致使用者的錯誤判斷,真實的會計信息有助于使用者制定正確的決策,以便讓銀行或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對市場更進一步的了解,讓他們避免對投資決策的盲目和風險;(3)相關性。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必須與市場用戶有密切聯系,知道市場用戶的需求,要規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質量,能夠幫助使用者評價企業的相關決策;(4)中立性。會計人員在制定會計信息的過程和做出最終結果時,不能有偏心的念頭,不能帶有主觀色彩,必須要公正,做出客觀的判斷。
上市公司披露會計信息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讓所有者知道企業一段時間的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而上市公司存在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充分和嚴重失真問題,例如對于虧損企業管理層可以隱瞞和虛造財務信息,上市公司擔心自己公司的股票價格問題,經常推遲或者有意減少對財務信息的披露,造成信息滯后,并且有意的隱瞞了企業重要會計信息,造成外界對其的不正確判斷。最后還有審計職業不規范的問題。我國證券市場還不夠完善,投資者能否得到可靠地財務信息,很大方面取決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盡管我國對注冊會計師執法嚴厲看管,但實際操作中,還是會有很多漏洞。對于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發展來說,我國正在盡最大努力去完善。時刻監督在會計準則體系結構上的制定和實施,增強它在實際操作中的指導作用。
2.非上市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規則
目前我國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還依舊是使用報送制度,也就是按照規定,將統一的信息整理成報表形式,定期的上交監管部門,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信息。從往年來看非上市企業將自己本企業的財務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很低。非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內容還特別顯得簡短,甚至粗疏,公開的內容極少。政府部門對非上市公司的監管主要是通過一些法律法規,及一些規范性文件來限制的。雖然近年來對于加強對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把控,其上報信息的企業數量略微上升,但內容還是如此簡單,信息更新不及時。非上市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依然還是處在信息不透明的狀況。
總的來說,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相比,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規范,各個企業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格式,并且口徑不一致,企業根據披露信息的目的不同而披露的數據也不同。此外,公司管理者對于會計信息披露有很大程度的干預,使之結果不真實,會計信息質量難以確定。更重要的信息披露的約束性不強,由于國家對于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沒有明確要求,使企業信息披露的自主性加大。
三、非上市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
1.企業會計信息虛假陳述情況嚴重
由于非上市企業的信息沒有那么透明,使得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極其嚴重。在每次抽查的報告來看,部分非上市企業對于自己所做的報表有虛假和夸大利潤的情況,并非自己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例如國家抽查了幾家大型國有企業的財務報告,發現不真實,里面摻和了許多虛假的信息。從中折射出了,連大型的國有企業都出現這樣的情況,又更何況還要依靠內部審計的多數非上市企業。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比較濃厚的國家,由于國有企業的權利太大,內部審計基本只能審下而不審上,也就是事實上根本不起什么作用。甚至有高管也說了,報表中就不用把利潤收益過高的展示出來,就只用降低報表中的負債就好。更是顯得財務報表中的信息失真的嚴重情況。只有將非上市企業的財務信息透明的公開,才能夠避免這樣的現象發生。
2.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缺乏主動性
由于我國非上市企業不像上市企業一樣被強制性的將會計信息披露,從而就不可能奢求非上市企業能主動將信息上報,這就缺乏了主動性。非上市企業清楚知道,披露的信息越多,對自身越不利,既然沒有強制性要求,那就當然會得過且過。即使有一定數量的非上市企業會上報,但內容也過于簡潔,不及時,不真實。因為相關部門管的也不夠嚴格,非上市企業往往看不到這是一種義務。沒有主人鞭策的馬不會跑,非上市企業沒有嚴格的企業制度去強制,去監督,他自然會選擇自己企業有利的選擇去做,能不將報表上報便盡量躲避。
3.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規范
我國的非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多是上報非財務信息為主,真正的財務信息披露少之又少,最多的總是來來回回的社會責任報告,甚至不能夠連續公布,總是更新很慢。對于公眾、股民和政府來說,財務報表最關心的還是企業的薪酬和人力資源等,但他們披露的信息卻總是只有企業的營業額和利潤總額等少數指標,而公眾比較關心的信息全都不清楚。披露的信息不完整,關聯交易披露不完整是重要事項披露不完整最典型的情況。對資金使用情況信息的披露度不夠。敏感問題總是企業故意隱藏的。再有,對于非上市公司上報后,國資委公開的信息也是不規范的,并沒有統一的整理明細列出來,方便使用者的讀閱和思考。此外目前我國非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經驗不足,對于他們所面對的信息不能很好的分析與掌握,對于所產生經濟業務的會計科目不能正確的劃分,以至于編制的會計報表不是很準確。此外,由于目前非上市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沒有得到重視,沒有相關的法律制度去監督,不知道怎樣披露,披露多少,披露什么,各個政府部門之間的要求不同,會存在很多差異和難題,沒有統一的標準和系統的要求。有相關的準則規定格式,但卻又由于非上市公司千差萬別,經營內容不同,披露的會計信息不同,這又存在了爭端。也不利于信息的整理統計,分析和使用。造成了非上市企業隨意披露信息。
4.披露信息的口徑不統一,質量不高
非上市企業對于上報的財務信息容易出現信息口徑不統一,差別大的情況,主要因為外界需求各式各樣,企業需要滿足外界需求,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口徑自然就會不一樣。例如,國稅部門要求企業納稅的依據就是企業的銷售數據,所以報稅務部門對于企業所提及的的財務信息有憑證、報表和賬簿的支持就可以,而金融機構的只有報表和賬簿的依據,統計部門只有報表支持就可,而且每個不同非上市企業披露的目的、對象和作用不同,信息就會存在差別現象。再者就是財務信息質量不高,即使有部分非上市企業可以在非強制性的制度下將自己的財務報告上報,但里面的內容卻是簡短有粗糙的,沒有一點含金量,更多的消息都不是使用者想知道的,這是企業內部缺乏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控制,管理部門對于信息披露的不重視導致的結果。這樣會使使用者或者決策者在使用這些低質量的財務報告時,容易做出不正確甚至盲目的選擇和決策,這是十分忌諱的,所以要十分重視。
四、完善非上市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1.建立健全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體系
對于非上市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首先要完善披露規范的體系。因為沒有一套完整又合理的制度,容易讓企業無計可施,即使想要有制度來維權,也做不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適當運用外部干預,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如果非上市企業的治理機制比較弱的話,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就得不到保障。所以相關部門要幫助企業一起積極規范制度體系,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大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約束。建立完善以會計準則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體制。對于會計信息披露的體系大致包括會計準則、審計制度及其他的經濟法律法規。完善會計信息披露體系要科學化和合理化,這樣才能保證所披露的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2.建立健全宏觀監管機構,加強監督力度
導致非上市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虛假不完整的原因,不僅只有企業內部的問題,還有在披露外部監管的缺失問題。由于沒有特定的監管部門,導致監管主體多樣性,容易造成監督力度不足,責任不知是誰的情況。要提高非上市企業的管理效率,減少財產的流失。對于非上市企業的監督,需要多方機構相互配合,相互監督,不斷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和完善內部審計的規章制度,確保內部審計把工作做好,加強對內部的監督。由于我國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專門的機構進行監管,而非上市公司沒有,所以更要加強監管。對于外部監督方面,對于沒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來披露會計信息,或者偽造、虛報會計信息的企業,要依法進行處置,要追究相關責任,不能得過且過造成僥幸的心理。
3.加強企業間部門聯動,統一披露口徑
不管是外界需求是否多樣化,所披露的會計信息都應該一致。加強企業間部門的聯動,相互之間要有聯系和交流,及時更新企業的信息,不要滯后信息,造成信息流動緩慢,不及時。報表不能多份,數據之間應保持一致。
4.社會審計機構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獨立于企業之外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審計質量對于投資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會計師事務所不僅要對上市公司進行披露,也要對非上市公司進行披露,同時向相關部門提供符合其部門管理需要的各種補充信息,并檢查企業執行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情況,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保護社會公共利益。
5.提高會計信息披露意識,自覺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非上市公司股東應加強會計信息披露意識,因為外部監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內部監督。會計信息披露不完整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管理層,他們對財務人員施壓導致不能真實的披露公司的各項信息,所以說非上市公司應該適時引入審計委員會,對公司財務進行監督,從源頭上消除不規范是非常必要。同時公司要創建獎勵機制,根據評估和績效等標準,來賞罰分明,勇于提出相關的建議。
五、結語
總之,非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應該透明化。對于披露的信息,應該要完整和真實、不虛假、不隱瞞。為了使用者和決策者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會計信息應該要清楚明了,主次分明。要想一個企業良好的發展下去,提高企業價值,就需要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披露制度,積極參與法律法規的披露行為,不要利益熏心。同時政府部門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對非上市企業的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完善現代證券市場,提高管理效益。
參考文獻:
[1]任巧鳳,李玉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2014(01).
[2]謝添添.財務報告表外信息披露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2014,(08).
[3]張楊柳.會計信息透明度與資源配置效率[J].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2014(09).
[4]趙慶國,趙利蕊,方艷青.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問題探討[J].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4,(11).
[5]徐賢麟.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控制與防范[J].內蒙古經貿學校,2015(04).
作者簡介:趙璇(1994- ),漢族,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渤海大學管理學院2012級會計系財務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