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刊理由:任何一種意識形態要想長久的發展,就必將會遇到文化。在“中國夢”的引領下,云南新興職業學院院長關祥祖以身作則,帶頭學習貫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在校園中推廣踐行,得到全院師生員工的積極響應。經過近3年的摸索和學習,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興職業學院蔚然成風,效果顯著,并形成了一套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道德教育是云南新興職業學院的靈魂,感恩、孝敬與愛在云南新興職業學院猶如明燈,會持續閃亮下去……
文化是根,是人性里與生俱來的血液。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人們精神層面上便會有更高的追求。傳統文化近幾年來,慢慢的被人們接受并重新認可。特別是在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更是重構了中華文化的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
西方講究競爭,東方講究有德。東方講究自然規律,西方講究上天,中國有句古話,你的一生如果得到高人指點,貴人相助,將會是你一生的幸運,人和人的不同,就在于你遇到什么樣的上級和領導。跟對人,便已成功了一半。做人,首先要自身德行端正,這樣才能影響到別人。
中國是講究孝道的國家,“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一切善良、為人的標準,只有遵循了孝的原則,人生才會順利,事業才會如意。諸事不順,皆因不孝。
心懷感恩 善行天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民國時期,梁啟超取其精華,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個字作為清華大學的校訓,意思是人應以君子來要求自己,要順應天地運行的規律、永不停息、容載萬物。
文化就是一個家庭、群體、民族、國家所共同遵循的意識形態和思維邏輯。習主席教導我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回家有力量。云南新興職業學院從1994年創辦起,已有21年的歷史,按經濟運行的規律來說,一個經濟周期以八年的時間來算,云南新興職業學院已經走過了近三個經濟周期,算得上一家成熟的學校了。
當然,市場有規則,學校亦有使命。云南新興職業學院從創辦之日起,回想走過的旅程,有辛酸、苦澀,也有回味和甘甜。從最初經歷了辦學的艱辛,熬過了差點倒閉的寒冬,最后收獲豐碩的果實。像是大浪淘沙過后,依舊向前航行的一艘航母。在這艘巨船上掌舵人是院長關祥祖,全院400多名教職工保駕護航,乘客是壹萬肆仟多的學生,雖然同在大海中漂泊,但是他們都有同一個目標,心中也有明燈導航,不管遇到任何風浪,他們依然不會偏離人生的航線。
云南新興職業學院坐落在昆明石安公路旁,從昆明出了小石壩收費站約兩公里處。記者對這里并不陌生,因為在2013年,就因采訪關祥祖而到過這里多次。2015年年末,重到此地,給人的感覺煥然一新:一進校門,校園內一片生機,有繁忙的施工隊在建設著樓房;園區內滿是充滿正能量的標語,這應該是云南新興職業學院的一大特色;沿著山坡而上,學校正在舉行冬運會,操場上滿是學生,學生雖然四散著,但亂中有序,隊形整齊。
此時,一種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快樂氛圍撲面而來,它會讓你不由自主的輕松愉悅……這種力量是無形的,但卻又是無比強大的!
端正德行 貴人相助
時隔兩年,再次見到關祥祖,除了親切,更多的是他臉上露出來歡喜的笑容,一臉慈相。中國有句古話:“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人的心是整個身體的支配者,內在的“心性”,則改變著外在的容貌。
才見面,關祥祖便對記者拋出了一個問題:“外面廣播里放著的音樂知道是什么嗎?”記者猶豫一下,關祥祖笑盈盈的說道:“是《婆婆也是媽》”。并解釋道:“學院培養的是醫務、醫療系統方面的人才,就讀的大多數是女生,女生最終是要和公婆相處的,她們今后要為人婦,為人母。就讓她們在學校里懂得和婆婆的相處之道,這樣對她們以后的家庭團結和人生道路都會有幫助。”人的引導是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所以對人的思想需要點滴滲透,這就是云南新興職業學院的大愛和用心。
人與人之間是有磁場效應的,不是用語言就可以完全表達。舉個例子:為什么有些人接觸之后會給人舒服的感覺,而與有些人接觸之后會讓人莫名奇妙的緊張?這就是心力的作用,現在有一個流行的詞叫做“共振頻率”。其實就是心跳的頻率,意念的頻率,信仰的頻率。
品德教育 人生坐標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的根本創造力。文化是宇宙中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是生命,生命即是文化。中華文化是各種文化相互碰撞之后,產生的一種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的結果。
云南新興職業學院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它獲得了教育部、省高校工委、教育廳及各社會組織的多項榮譽,其辦學、教學質量得到了充分肯定。“技能決定一世,道德決定一生”,這是云南新興職業學院行政樓上的一句標語,學院不單是教會學生生活、工作中必需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同學們確立一輩子的行為準則。懂得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們在云南新興職業學院學到的除了是醫務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外,更多時候感受到的是師生之間的團結、友愛,全體老師以實際行動做表率,懷著愛心去教導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們在學校學習的三年時間里,樹立終身奉行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今天,關祥祖和記者聊的最多的是云南新興職業學院運用傳統文化治理學校的事跡。首先,關祥祖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什么規矩不可以破,什么道理要懂,都要有據可依,都要制定出嚴格的規則,文化不是停留紙上的教條,而是落實在行動中的指南和準則。他要求老師和學生做到的,他率先踐行做到。
在云南新興職業學院里,針對不同的群體,學院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進行教育,有中層干部、有老師、有學生,對他們分別組織適合的學習培訓。為貫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組織上能有保障,云南新興職業學院成立了傳統文化辦公室,設有辦公室主任、專職干事,并由一名副院長主抓落實,確保傳統文化教育在校園里能順利的執行下去。
在家中,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在學校里,老師是同學的榜樣,家長、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個人的品性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下一代,不是形式上的說教,而是接觸后在他們身上會感到家長或者老師身上的光芒和能量。云南新興職業學院從中層干部開始抓起,自2012年以來,分層次、分批次選派教職員工前往云南省內外精神文明道德講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前,全院教職員工外出學習已經全部輪了一遍,為學院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隊伍上的保障。
入世情懷 出世灑脫
云南新興職業學院首先從院長關祥祖做起,研讀傳統文化,并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孝順長輩,自己率先做到身體力行對財富和名利淡然待之。他認為,這些財富和名利只不過是成就自己的工具,人生應有更高的追求目標。
關祥祖是幸運的,雖然他出身貧苦,但他在青少年時期就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難能可貴的是關祥祖雖是一校之長,卻沒有身居高位的優越感,而是至始至終對學生言傳身教,嚴已利人,身正為范。對學生“以德教化”;涌泉般回報鄉親;對同事嚴已律人;讓學生樹立高尚的人格。
關祥祖從來不會吹噓自己,但知道他的人都會伸出大拇指連連稱贊。他有入世的情懷,同時又有出世的灑脫。他長期堅定不移的在做著同一件事——“幫助他人,回報鄉親”,并把它當作生命中的教條一生奉行。他除了感恩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還用實際行動去回報家鄉,為家鄉修路、建學校、修橋,最大的善舉是為家鄉祿勸萬姑村建別墅,規劃五十年不落后,共建了40幢,每幢200平米。現在正在準備再建44幢,已經開始啟動。
習主席寄語說:人在少年時,定要勵志。幫助他人,回報鄉親,是關祥祖小時候就有的理想,小時候,他的家鄉祿勸萬德村委,由于不通路,又是山區,屬于國家級的貧困縣,從家里去上學,需要天不亮就起床,在路途中可能會發生危險。那時的他在心中就有一個愿望:“等我有能力了,一定要為家鄉修橋鋪路,改善他們的生活。”善的種子就這樣埋在關祥祖幼小的心靈上。而今,關祥祖小時候的心愿達成了,他2013年開始規劃,2014年建成,在新春前夕,就讓家鄉的人搬進了新建的房子過春節。
關祥祖告訴記者,人的一生只有兩個評斷的標準:你幫助過多少人;有多少人還記得你。走完人生的旅程,可能到老來才真正明白,所謂的財富、名利只不過是人生的過眼煙云,而更大的價值是你能留給后人什么?你幫助過多少人?又曾影響了多少人?
圣賢教育 洗滌心靈
華夏五千多年的歷史,在教育上向來注重德的教育,中國把“成德”奉為大道之行。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一生四處游說,以德教化弟子。他的思想至今深刻的影響著整個中國,至今仍被后人稱為“至圣先賢”“萬古宗師”。
關祥祖現已經是年過六旬的老人了,他的一生實現了無數個夢想,稱得上是功成名就了,但他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他經常對對別人說,人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也沒有因一點成績而滿足,而是盡量的去幫助別人和影響別人,成為別人生命當中的貴人。
剛開始的時候,關祥祖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推行傳統文化教育,從哪里開始著手。在偶然間看了《圣賢教育改變命運》的光盤后,他深受啟發。于是,更加堅定了要把傳統文化在學校里推而廣之的決心。首先他自己先去學《道德大講堂》,感受了道德的真諦。回來之后選派學院的老師去學習,第一次派了學院的副院長;第二次把學校的行政人員,科室的工作人員也派去學習;第三次是把侄子和兒子送去。他慢慢地摸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最后全院老師全復孟學。
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于是,曾被淡忘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漸漸被重新提起,老祖先的智慧重新被認識。大家都在口頭相傳,但要把它落到實處,并且去普及和推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文化教育是無形的,是漫長的一個過程,也許暫時看不到效果,但是它一旦形成,將會生命力旺盛,更會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 系統普及
道德是人生的坐標與行為準則是伴隨著人一生的標簽。中華傳統文化是古圣先賢留下來的為人處事的精華;是提高人道德典范的千古名師;是讓人可以找到人生航線的明燈。
一個好老師,可以教育出一批好孩子,一個好校長,可以成就一所好學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關祥祖的觀點是,老師必須給學生做好榜樣,教不好學生都是老師的責任,而老師沒有帶好,是校長的責任。他要求每一個老師都要教育好每一個同學,于是,他組織全校老師學習提升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品德教育。
云南新興職業學院對全校師生的學習培養方面可謂是處處用心,無微不至,把學校共分為中層干部、老師、員工、同學幾個群體分別教化,還按學校的特點專門因人施教。當然,每個學校都有調皮的學生,云南新興職業學院也不例外,但學校選擇用特殊的方法進行教育。
在組織全校老師學習方面,第一分期分批組織學院里的領導干部參加省里組織的中華文化道德大講壇學習。先是中層干部,然后是行政管理人員參加,最后是學院單獨為教職工開辦一期為期五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道德大講壇;
學校還專門請全國知名的專家來學院講課,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精神文明辦的寧處長親自來校指導。通過一系列系統、全面的組織學習培訓,全校教師團隊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得到了較大的改觀和提升。最后關祥祖發現,這些人回來之后,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他們見到長輩會親切的打招呼,見到學院領導會行九十度的鞠躬禮。在云南新興職業學院內,嚴禁吸煙,有些老師開始并不接受,但在這樣的環境中長久熏陶下,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居然不在了。
針對全校女生多的特點,云南新興職業學院特的聘請外地專家到學院進行“女德教育”的專題報告;組織人員到省里去學習培訓中華傳統文化道德講壇,并在學院內組建義工隊,專門去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讓學生之間平等對待,相互幫忙;
在全院一萬多師生員工中推行《弟子規》背誦學習。要求全院教師和學生人人會背《弟子規》,學生進行《弟子規》背誦大賽。特別是對老師嚴格要求,教師職工春節放假前,背完《弟子規》才能到財務處領工資和過年費。并組織全院教職工學習上海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弟子規》;對所有學生進行《弟子規》教學,細講《弟子規》;針對學院女生多的特點,對全院一萬多師生做“人生幸福的抉擇”的專題報告。“一個好媳婦旺三代,一個壞媳婦敗三代”,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安定,國家的強大,全靠好媳婦;在全院師生中廣泛開展感恩教育,百善教為先,孝為德之本,行善不能等,行孝也不能等,知恩報恩。人人會唱《感恩一切》《生命之河》《母親》《婆婆也是媽》《孝敬父母》《跪羊圖》《公民道德歌》等等感恩歌曲。
關祥祖語重心長的說:“今后,所有的年輕女老師,所有女學生,她們要為人妻,為人婦,為人母,如果學校的一萬多女生都成為好媳婦,這將是對社會多大的貢獻。如果這一萬多女生都成為壞媳婦,將會影響至少三代人,那對國家對社會將是多么大的危害!”
感恩萬物 孝敬父母
大地愛萬物,給予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物質;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母親愛子女,對子女的養育從來不計回報。世界因愛而生,國家因愛而和諧,家庭因愛而幸福,人因有愛而感到滿足。
春節前,全體師資員工都會給自己父母寫一封發自內心感恩的信,學院也會給每位職工的父母準備一份新年禮物并奉上一份慰問金,所有學生給自己父母和原來班主任寫一封感恩信,由學校從郵局統一寄出,并且布置所有師生在春節回家時給自己的父母洗腳。而且拍下照片,回到學校的時候要當作業交給老師。
據關祥祖介紹,所有的成本都是學校無償支付,例如,學校學生寫回家給父母的感謝信,是由學校統一寄出的,一封信1.8元的快遞費,全校1萬多學生,單郵寄費就花了整整幾萬元。
云南新興職業學院對比較調皮的同學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積極的引導。對那些逃課曠課、上課玩手機、翻圍墻出去上網吧、喝酒打架斗毆的學生,學校一直在用愛心和耐心逐步引導和感化,讓他們進入學院開設的圣賢教育學習班學習,直到這些同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直到懺悔為止。
在新生入學,舉行軍訓的時候,學院就把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穿插到軍訓內容中,除了軍事訓練科目外,學院要求新生會背《習主席寄語》《弟子規》,會唱《公民道德歌》《感恩一切》《婆婆也是媽》《跪羊圖》等。
經過這一系列的教育,新生入學短短的幾個月,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會關心別人了,也會主動打電話回家了,父母見了都發出贊嘆:這個學校,小孩去了半年,怎么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兒女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云南新興職業學院一直堅守著教書育人,培養下一代的健全人格為宗旨。深受社會用人單位的歡迎,所以畢業出去的同學都能很快的找到工作,供不應求。學院的招生也越來越好,2015年招生,進校的分數理科達到了440的分數線,文科是390分的錄取線,這已達到了二本的錄取分數線。
由于擴招,學校的宿舍不夠住,學院的老師就主動把宿舍讓出來給學生住,集體到學校附近的村子里去租房子住。這也是記者一行進入學校時看到的一幕:繁忙的施工現場,正在建設師生的宿舍樓。
云南新興職業學院的傳統文化教育可謂是做得深入、細致,落實到實處,取得極大的效果。他們是全體總動員,一點一滴的踐行著。
感恩萬物 感恩父母
宇宙萬物,自行運轉。人類喜歡把大地、河流、山川比喻為母親,意思是這些物資條件滋養了人類,卻從不索取,人類感恩她們,所以把她們稱做“母親”。意為是人類及萬物一切生命的源泉。
母親是生兒養兒不求回報的人;是對子女有大恩的人;是全世界對女子最好的人。“百善孝為先” 愛是無私的付出,就算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愛還在繼續著……
關祥祖給了記者幾本書,其中有一本是云南新興職業學院教職工寫給父母的《感恩的信》,打開一看,讓記者受益匪淺,感觸頗深。整本書共有382頁,記者數了一下目錄,共總收錄了182位教職工寫給父母的感謝信,句句深入人心,讓人有極大的感動和震撼。記者將這本書拿在手里,感覺是沉甸甸的,打開書讀到字里行間,都是飽含著深情,用語言表達發出內心最真的呼喊。
當然每一封信都感人肺腑,都是潛藏兒女心底的敏感神經,有的是思念,有的是懺悔,有的是感恩,也有的是承諾……每一份情感都是最真誠的,最打動人心的。
其中摘錄幾位老師的信給大家一同拜讀,可以更好的了解傳統文化對每個人心靈的滋養,無論你處在多高的職位,無論你曾經經歷怎樣,人的那顆心總是柔軟的、善良的……
關祥祖:“雖然爸爸與我陰陽相隔幾十年了。可是腦海里總是閃過他們。不時我思念的眼淚止不住,我想念爸爸,想念媽媽!”
李地新:“媽媽,常言道:“百善孝為先”“行有不得,反求諸已”。2015年,在學院關院長的領導下,我有幸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深深知道“孝心一開,白事皆順”。更為高興的是,2013年11月20日,我參加了云南省道德大講壇學習班學習,才真正認識到‘夫孝,德之本也’,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小羊兒都能跪乳,烏鴉都能反哺。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那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
潘瓊:“爸、媽,是您們教會我從小到大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讓我受益一生,感謝您們的養育和教導之恩。百善孝為先,盡孝不能等,爸、媽女兒會抽空回家看您們的,多陪陪您們,帶您們出去走走。在家有好父母,在工作單位有位好領導,是我一生的福氣,我一定要惜福。爸爸、媽媽,冬天越來越冷,多注意防寒保暖。”
關漢文:“我今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給您們寫信,這也是我第一次寫給您們的信。因為我學了傳統教育后才體會到我以前的對您們的不懂事。當我一降臨這個美好的世界,您們就開始為我忙碌著、操勞著,在這幾十年的日日夜夜中,是您們含辛茹苦將我撫養長大,在這里我從內心深處喊一聲: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至情。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課堂,父母是這個課堂中從始至終的老師” ……
感恩是人的天性,一旦懂得感恩,心就會平和下來,就會歡喜地接受所發生的一切,就會順應、歡喜、滿足,人的善念善行提高,道路就會平坦。試讓我們學會感恩,學會承擔、學會去愛,勇敢付出。
責任編輯:吳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