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IUB接口資源分配與占用的合理性,直接影響用戶速率的體驗。隨著3G數據業務的不斷增加,建網初期的傳輸配置已經不能滿足目前現網需求,本文針對目前IUB雙棧模式配置的基站產生大量IUB擁塞問題,以及IP傳輸配置帶寬不合理影響用戶體驗3G速率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找到優化和均衡IUB利用率的方法,降低傳輸擁塞率,提升用戶速率,同時給出了雙棧站點的傳輸帶寬規劃的指導建議。
【關鍵詞】 IUB 資源配置 利用率 優化
一、引言
隨著3G技術的快速發展,HSPA+與DC技術的不斷演進,3G網絡已經更“快”,用戶對數據業務速率的訴求越來越高。如何讓網絡更“快”,讓用戶都能體驗到網絡升級帶來的“快”,做到強化網絡的3G優勢,已成為業界研究的重要課題。網絡容量眾多因素中,IUB資源問題是影響網絡容量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傳統雙棧模式IUB傳輸資源的分配與優化,僅考慮總體帶寬的需求,未重視ATM與IP業務承載的均衡性,也未能跟上3G技術演進的步伐。
二、優化策略
2.1 原理分析
在IUB ATM/IP雙棧組網下,根據TRMMAP主備映射進行準入,當主路徑上擁塞時,承載在主路徑的業務也不會走備路徑,備路徑上會非常空閑,,這就導致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用戶體驗較差,所以需要在業務承載QOS策略和帶寬利用效率、公平性指標兩種方法之間進行調節;如針對BE業務,期望在主PATH 的負荷達到一定程度后,向備PATH進行適當的分擔,以達到負載均衡的目的。
目前采用的是基于準入帶寬的負載均衡算法:通過TRMMAP配置業務映射主備PATH;通過LOADEQ配置負載均衡門限;在業務準入時判斷主備PATH上準入帶寬負載(準入帶寬總和/PATH總帶寬),如果主PATH負載小于“主PATH負載比門限”,則在主PATH上準入;如果主PATH負載大于“主PATH負載比門限”,且備主PATH負載比小于“備主PATH負載比門限”,則在備PATH上準入。負載均衡根據準入帶寬負載,對TRMMAP映射的主備PATH準入順序進行調整(見圖1)。

2.2問題診斷
查詢現網負載均衡門限設置,可以看到HSDPA和HSUPA的高低優先級交互業務及背景業務的首選PATH負載門限均為30%,參數定義為,用于設置業務承載首選PATH的負載門限,當首選PATH負載大于此參數,且備選PATH和首選PATH負載比小于“業務承載備首選PATH負載比門限”時,本次業務承載優先在備選PATH上準入。經過多角度驗證,此參數配置過低,導致了承載在IP上的業務更多地承載在ATM上,最終造成ATM擁塞,IP傳輸利用浪費的現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計算IPPATH的實際帶寬利用率,對目前默認配置30%門限提高到80%,ATM與IP的利用率趨于更加合理。
三、實施效果與建議
3.1 實施效果
根據分析結果,調整默認配置后,全網ATM下行利用率最大平均值從31%下降到10.10%,IP下行帶寬利用率最大平均值從14%提升至20%,并充分挖掘了IP傳輸的利用價值。
可見優化后IP對ATM的分流作用明顯,ATM流量49%,轉移到IP傳輸上,充分發揮了IP大帶寬的傳輸優勢。ATM與IP利用率更加均衡
3.2 配置建議
根據多輪的試驗分析可知,IP傳輸配置100M才能使用戶更好地體驗DC網絡的“快”,按整站評估,對于DCHSPA+基站(配置為S222),在無線環境良好且基站負荷較低的情況下,傳輸帶寬配置40M為DC-HSPA+有效啟用的最低配置需求;在在無線環境良好且基站負荷中等的情況下,傳輸配置為100M才能為DC-HSPA+良好應用提供保證。
四、總結
為了保證網絡傳輸的質量,保證用戶的3G速率體驗,根據現網3G業務量的發展情況重新優化了雙棧模式下的傳輸網配置,讓承載在ATM與IP的業務更加均衡,使利用率ATM與IP的趨于更加合理。
同時制定了針對3G網Iub傳輸資源的典型配置,可推廣到同類地市的移動網作為參考。
參 考 文 獻
[1] 王學龍.WCDMA移動通信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 胡捍英,楊峰義.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
[3] 竇中兆,雷湘.WCDMA系統原理與無線網絡優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