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琪
山東經濟廣播(FM98.6)主播。
主持《財富朋友圈》(7:30~9:00)、《正在上映》(周日22:00)。
讀金融與做主持,
她將看似不搭界的兩個領域融合。
節目交替中,淬煉語言與邏輯;
風格變幻里,平衡現實與夢想。
播新聞、談話題、聊電影的金融學碩士,
“贏在創意”全球華語廣播創新節目大賽銅獎得主。
接受《愛尚生活》的采訪是一個周日的上午,我剛剛從直播間做完一期特別節目。這些年從事主持人這個職業,被很多人羨慕,但其實這背后有一份常人不能理解的辛苦。比如我的節目是早上7:30播出,于是這些年來,無論春夏秋冬、雨雪晴霧,我都會準時在6:30走出家門。所以通常我比別人會更早看到這個城市的一景一物:迎春花開的時節、灑水車過的清晨、街道漸漸喧囂的瞬間。四季把問候藏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早一點出發少一點擁堵,從而多一份美好心情擁抱生活。
常會有剛認識的新朋友好奇:是不是做完節目你就下班了?我總是笑著搖頭。每天的節目素材選題、編輯、錄音、采訪……一期節目稿光字數就要一萬多字;電臺也是一個普通尋常的單位,也有例會、總結、匯報,所以主持人也只是千千萬萬個普通職業中的一種,沒什么不同。
當然這份職業也給了我許多的特別體驗。因為它賦予了我可以面向大眾說話的權利,并且我的工作成果有機會呈現在千萬人的耳中,這是一份幸運,也是責任,常使我即便在疲憊落寞時也不敢有一絲懈怠。
而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收到聽眾的肯定。自從做主持人以來每一封聽眾來信我都留著。大概從七八年前開始,聽眾來信少了,溝通變成了微信留言、電子郵件。但每逢新年或一些特殊的日子,收到明信片的問候,總會讓我特別感動。一位2004年參與過節目互動的聽眾,如今已與我成為老朋友。2012年他自駕入藏,在布達拉宮門前發來的明信片,我收藏至今。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平日里我最愛做的事就是看電影,這習慣還源于十幾年前讀大學時。那時山大的科學會堂和電教樓每逢周末就會多片連放,這培育了我最初對于電影的熱愛。剛工作時濟南還沒有多廳影城,于是我就辦了大觀電影院的會員卡,每次看電影都能打折。還記得那時電影市場十分寥落,有時偌大一個影廳就幾個觀眾,但這絲毫沒能影響我的觀影熱情。在大觀電影院里最后看過的電影大概是《周漁的火車》和《藍血人》,之后新世紀影城的出現使濟南進入多廳院線時代,看電影更加方便,周圍愛電影的人也越來越多。
2013年我所在的山東經濟廣播電臺推出“鯨彩”APP,支持自媒體節目入駐。于是我將這些年對電影的愛轉化為一檔節目《正在上映》,每期介紹一部當下正在上映的電影,鏈接一部相關電影,讀一讀影評,說說自己的觀點。到今天,這檔節目已經做了69期,涵蓋138部電影。隨著這檔節目逐漸被大家認可,《正在上映》在山東經濟廣播電臺被安排在黃金時段周日晚上10點播出。2014年5月,俄羅斯電影展期間,我還受到影城邀請作為主講嘉賓談俄羅斯電影之美。或許這就是興趣愛好與工作的完美融合吧。
馬上就是2016年元旦了。記得入行那年也是冬天,20歲,懷揣夢想,如同朝陽。如今十五年過去,深深體會到一個道理:廣播行業最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人。一個人、一支話筒,每個廣播人都是幕后人。一期期采訪、一篇篇稿件、一個個清晨或夜晚在話筒前的呈現,日積月累的過程中那些火花閃現,策劃新的創意,或者許多天的上下求索最終僅僅是幾分鐘甚至幾十秒稍縱即逝的體現,但就是在這一點點的思索、創作和累積的過程中,才會有精品節目和優秀主持人的出現。在如今的自媒體平臺上,有越來越多的人將心中的廣播夢變成現實。這些反過來也激勵我和我的同行們不斷創新提升。我想,任何挑戰都可以成為機遇,只要夢想深藏于心,就終究能找到綻放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