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宏觀層面的存貨水平已處于2006年以來的歷史低位,2014年、2015年或已進入去庫存周期底部;從微觀層面來看,工業企業目前還處于去庫存階段。從國內庫存周期與經濟增長的變動規律以及PMI走勢等來看,二季度國內經濟或將進一步筑底企穩,但需求疲軟、產能過剩、去杠桿化、資源錯配等問題依然困擾經濟,下一步復蘇的動能較弱,需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進一步發力。
2015年或已進入去庫存
周期底部
庫存周期又稱基欽周期,反映經濟運行的短期波動。宏觀層面通常用存貨增加的狀態來反映庫存變動,大體判斷當年宏觀經濟庫存處于何種變動狀態。從宏觀來看,庫存的周期性變動尤其是工業企業存貨調整的周期性特征更為明顯,處于經濟周期的轉折點時,存貨變化的幅度會更大。
2012年我國GDP中存貨增加為10372億元,比2011年下降13.3%,存貨增加占GDP比重為1.97%,低于2000-2012年2.12%的平均水平,同時也是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2013年我國GDP中存貨增加約11280.7億元,增速比2012年提升15.3個百分點。
2014年我國GDP中存貨增加約為12004.7億元,增速比上年提升近3個百分點。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當前庫存已經處于低位,結合目前所處的產能過剩調整大背景,我們認為2014年、2015年或已進入去庫存周期的底部。
庫存變動為2-4年的短周期變動,微觀層面,一般使用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或者PMI中庫存變動結合PPI走勢來判斷庫存周期的具體變動。
從我國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與PPI的變動來看,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是一個完整的庫存周期,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開始新的庫存周期。
2014年10月至今,PPI等生產者價格指數持續低迷,需求持續疲弱,在需求萎縮、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影響下,企業開始減產并調低生產預期,工業企業進入新一輪周期的主動去庫存階段。
二季度國內經濟或將進一步
筑底企穩
2015年3月份工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7.7%,延續上年8月份以來的趨緩態勢,但水平接近上一個庫存周期底部。從庫存變動動力的相對需求來看,PMI產成品庫存指數上月回升后,4月繼續下降,呈現去庫存特點,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PMI差也顯示目前相對需求較弱。PPI持續回落,而4月新訂單與上月持平,新出口訂單較上月略有下降,說明需求依然較弱,拖累企業遲遲走不出去庫存周期。
由于產能過剩嚴重,鋼鐵、黑色金屬等上游行業庫存依然處于去庫存階段,下游的通信電子、電氣機械、交運設備和家具制造、食品飲料等終端消費行業補庫存與去庫存狀態共存。在經濟復蘇期,補庫存周期先表現在對需求變化敏感的下游行業和終端消費,在下游行業的帶動下,二季度有望進入去庫存底部,但是能否走出去庫存周期,仍需重點關注需求變動、價格指數和庫存狀況。
從國內庫存周期的歷史變動規律來看,短周期呈現波長拉長且去庫存周期短于補庫存周期的特點。但是在產能過剩依然嚴重的現階段,這種特點有所改變。2008年-2010年的這一輪完整的庫存周期波長為38個月,其中,去庫存周期為13個月,已是1999年以來的最長去庫存周期。而2011年-2014年的這一輪周期中,周期波長為37個月,而去庫存周期則進行了24個月,這種改變主要取決于目前所處的去產能、去杠桿的經濟發展階段。
從目前的周期來看,去庫存周期已經延續8個月,按照以往的經驗,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均處于去庫存階段。
從我國庫存周期與經濟增長的歷史變動關系來看,二者變動趨勢和軌跡基本一致,工業企業的庫存變動周期滯后GDP變動大約1-2個季度。2015年3份工業企業庫存同比增長水平已接近近期周期較低水平,二季度、三季度恐仍將處于去庫存周期,四季度或能進入補庫存階段,相應經濟增長應該于2015年二季度筑底企穩。
2015年4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與上月持平,從年初的低于榮枯線有所回升,表明經濟進一步筑底企穩。但匯豐PMI低于預期,并低于警戒線,顯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工業生產者指數延續低迷,需求總體依然疲弱,同時產能過剩、去杠桿化、資源錯配(如金融熱、實體冷)等問題依然困擾經濟,因此下一步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復蘇的動能較弱,二季度國內經濟延續弱復蘇態勢。
總體而言,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背景下,財政政策需要更加積極,更注重改善支出結構,寬松貨幣政策仍然可期。隨著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措施持續發力,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或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作者單位: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