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動除了本質對“益”的追求,同時還強調廣泛發動公眾參與性。當公益遇上沒有地域之分、講求信息對稱的互聯網,便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的當下,借助眾籌、P2P等眾多新式平臺,公益事業也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
互聯網世界的公益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以P2P網貸平臺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就迅速成為全民熱議的新話題。自2014年以來,這一行業仍然保持了超過一倍的增長速度。作為一個并非單純的概念,互聯網金融地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難題,為廣大投融資雙方提供了高效且更具吸引力的資金渠道。但它能做的還遠不止這些,如何利用平臺優勢與更好地服務于整個社會?在投資和投機之外,對于想要奉獻愛心和需要幫助的人之間,“互聯網+公益”成為了一座橋梁,打破傳統公益舊有模式,開始逐漸嶄露頭角。
傳統的公益或慈善基金多數屬于“批發+零售”的模式,即先從愛心人士手中將資金聚攏過來,然后再組織分發到需要的人手里去。在一對一幫扶成本很高的情況下,這種模式可行,但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問題。
首先是捐助過程不透明,這也是目前社會對公益慈善活動抱怨最多的問題,錢最終到了誰的手里?有沒有被挪用?信息不對稱讓大部分捐助者對此無從得知。特別是“郭美美事件”發生之后,人們對于傳統公益基金的信心一度降到了冰點。
而除了不透明之外,民眾參與意愿也不高。曾有心理學家做過一項實驗,告訴一部分被試者,非洲目前正遭遇饑荒,有近十萬人處于饑餓狀態,請問你是否愿意捐一點錢?而剩下的被試者得到的信息則是,非洲目前正遭遇饑荒,有很多人處于饑餓狀態,其中有一個小女孩的父母都餓死了,現在全家只剩下她和弟弟兩人,請問你是否愿意捐一點錢給她?
結果發現,人們更愿意為某個特定的人捐款,對他們來說,十萬人處于饑餓狀態雖然很可憐,但這只是一個統計數字,而這個小女孩父母都餓死了,讓人覺得真是太可憐了。換言之,某個具體的人更能讓人為之難過同情。但現實中面臨的問題則是,許多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并沒有能力讓公眾注意到自己。而少數身處困境,被媒體報道的個人或群體,雖然爭取到了社會關注度,但一時間大量的捐贈往往超越了實際所需。
“互聯網金融能蓬勃發展具有一定的技術前提。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特別是在社交渠道里,技術充分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如果能充分學習互聯網金融在技術上的優點,也能蓬勃發展。” 互聯網金融千人會執行秘書長、金融風險管理師蔡凱龍表示,通過社交網絡構建公益慈善事業,可以充分利用眾籌,讓捐助者和被捐助者能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這樣的結合因為充分利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機會,會讓公益事業在中國會有更好的前景。
公益眾籌看重社會價值
去年在國內外社交網站上風靡過一段時間的“冰桶挑戰”,是非盈利機構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進行眾籌的成功案例之一。互聯網眾籌令慈善籌款活動不再局限于依靠政府和企業名流,讓普通人也可依賴互聯網新媒體積極參與其中。

但非盈利機構通過互聯網從事公益活動或者眾籌款項并非最近才出現。早在2008年,英國癌癥研究院便啟動了一個名為“My Projects”的項目,這是癌癥研究院開啟互聯網眾籌資助癌癥研究的最初嘗試,此前這家機構都是通過慈善籌款獲得科研經費。初期在一個名為kiva.org的網站上開辟項目主頁,通過瀏覽網頁了解英國癌癥研究院資助的200余個科研項目的內容、最終要實現的目標以及相關進展等。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在線發表意見和看法,討論各種癌癥對自己或者他人生活帶來的困擾和希望,如果有興趣捐助的網民可以在線或者通過其他方法為自己關注的科研項目捐贈款項。
眾籌因為具有強烈的互聯網金融色彩,動員了更多的社會力量,吸引更多人加入,最終實現積少成多。在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對社會生活的層層滲透,類似的平臺網站也扎堆出現。
眾籌網推出的“新公益”平臺,不僅發布“新公益”理念的籌資項目,還為這些項目提供網絡平臺、籌資項目編輯展示、籌資技術支持、資金劃轉等多項服務。該平臺由眾籌網攜手一家基金會聯合推出,按照設想,這個新公益眾籌平臺將吸引眾多具有社會價值的籌資項目,為中國的社會公益事業貢獻力量。
2013年8月上線的積木盒子,自去年以來,已完成了多輪融資,成為中國最主流的P2P網貸平臺之一。此前聯合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教育局,上線“寒門學子助學公益項目”,通過平臺籌集善款,實現點對點資助貧困地區的小學生完成學業。平臺每周將推出惠及多名特困小學生的捐款項目,每個小學生每學期的資助費用為500元。每個捐款項目的開放時間為一周,投資人最低起投額度為1分錢;如一周內項目未能融滿,積木盒子將補齊差額。
據了解,在整個捐款過程中,資金都是點對點透明流動,積木盒子從中不收取管理費用。昭通市教育部門會協助相關小學生的監護人開通銀行卡,以保證捐款完成后,及時到達父母手中,用于子女的學習。積木盒子的法務部門將對相關流程、證據進行保存、審核,以確保透明規范。此外,還將定期對被捐助的小學生及其家庭進行回訪,并通過網站公告、論壇、微博以及微信等方式公示。
“我們不僅要為投資人、借款人以及員工創造價值,更要為整個社會創造價值,這是企業的經營理念。”積木盒子CEO董駿表示,積木盒子今后還將通過和地方教育機構、非政府組織合作,逐步擴大“寒門學子助學公益項目”的資助范圍,并適時推廣到其他地區。
今年,眾信金融與環保部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發布了“環保公益金融頻道”,借助P2P平臺,環保公益資金的來源會更加廣泛,捐贈者足不出戶即可申請資助或進行募捐,募集資金的具體用途公開透明,有利于環保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同時推動環保公益金融事業的快速發展。
網貸寶的一位負責人對于互聯網金融與公益相結合的模式給予肯定,認為這凸顯了眾籌強大的行業孵化器功能。而這種跨行業眾籌模式的市場運作,也能夠扶持優秀的公益項目,為身處困境或者心懷夢想的人們提供幫助。
互聯網公益是把雙刃劍
求助者提供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被人們所關注。云邊公益項目讓需要幫助的人和愛心人士直接在網上配對,并由專人來負責審核真實性。愛心人士可以自主選擇把錢捐給誰。每個項目都標明了資金需求人是誰、總共需求多少錢、監督人是誰以及目前已經募集到多少錢等信息,有助于愛心人士做出合理選擇,可以判斷誰的事情更緊急,誰更需要幫助,誰看上去不太靠譜。
為了加強捐贈者與被捐者之間的聯系。網站的志愿者負責審查核實公益項目,并且收納反饋。第三方財務公司根據項目執行完成情況進行支付。一個項目至少有三名志愿者認領核實,一名媒體人負責監察,項目方可上線。
有業內人士表示,信息能否做到公開和透明,是重建中國人參與慈善事業信心的關鍵,當大家都知道自己的錢去哪兒了,就會樂于幫助別人。
“互聯網時代最偉大的意義在于它是推進社會、公共價值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同樣,它的最大風險也是社會價值的缺失甚至是破壞性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因此當公益搭上互聯網快車時,同樣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 友成基金會理事長王平認為,互聯網技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讓人們能夠非常直接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境遇。圍繞某一個具體的動機,瞬間可以凝聚強大的共識、形成強大的社會動員力量。而挑戰在于,面對群體性、規模化的社會勢能,如何調動人們善良的情感和理性的行動,使得社會力量成為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力量。因此對于投身公益事業的互聯網企業來說,面對社會問題的碎片化表達,多元化、多層次的社會訴求,不應落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陷阱,還要找到系統性、可持續的社會問題解決方案。
因此他認為,互聯網公益不應該簡單地僅用來募款、展示項目、宣傳機構。需要超越自我,跨界合作,擁有一種全新的視角和開放的心態。
首先,公益眾籌除了追求組織自身和行業的利益,更要以社會價值和公共利益為目標,否則就會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其次,公益不能停留在見物不見人的傳統低層次地滿足社會需要上,要做有效公益、可持續公益就需要創新和轉型升級,用自己的獨特優勢和寶貴資源去研究如何創造性解決那些靠政府福利、行政命令以及市場經濟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此外,為了更有效且可持續地解決社會問題,從事互聯網公益事業的平臺還可以采取更主動、更跨界的戰略性資助。發現和培育社會創新型公益組織,而且還要善于發現和支持社會創新型企業家的種子,用公益性支持填補他們在最早期缺乏資金支持的空白,以便讓商業領域的社會價值投資者承接他們未來在創業期、成長期和成熟期更大的資金需求。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服務于全社會的“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