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人來說,運用互聯網思維將商業銀行過去很少關注的小微客戶群體快速籠絡到身邊的P2P,儼然已經成為此輪互聯網顛覆傳統金融的重要標志。
然而,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形容當前的P2P行業卻并不為過:一邊是平臺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的新聞不斷;另一邊是有錢的、有數據的各路巨頭紛紛高調涉足P2P。
在行業監管尚未正式出臺之時,誰能在一片混沌之中撥云見日?作為北京互聯網金融發展最快、集聚程度最高的海淀又一次先走一步——在海淀金融辦指導下,由海淀國資發起,國內第一家致力于互聯網金融行業服務的平臺,歷時一年多籌備的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于4月21日正式面世。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執行主任許赤瑜近日在多個場合頻頻“推銷”中心擔負的使命:“服務中心本質上是服務各P2P平臺的平臺,旨在讓投資人發現好的P2P,已經上線的P2P能夠找到好的資產端,有意P2P的創業者能夠高標準起步,通過服務中心整合資源,最終構建一個行業規范發展的生態圈。”
然而,憑一個第三方的身份,先于行業監督部門擎起規范P2P野蠻生長的重任,談何容易。但逆襲的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卻幾乎一夜間爆紅,剛剛成立便將人人貸、眾信金融、搜易貸、合力貸等上百家知名P2P等互聯網金融平臺攬入其中。看似不“顯山露水”的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其實隱含著巨大的能量。
投資人的“掘金”地
前赴后繼的投資人,眼里看的新聞是“平均每兩天有一家P2P出問題”,聽到的傳聞是“2000多家P2P平臺盈利的僅有十余家”,但心里卻癢癢地難以管住自己的手,市場上但凡有個新的P2P平臺需要融資,便會爭相擠破頭投資其中。
這就是P2P的吸金熱度,準確的說是投資人非理性追逐P2P的真實寫照。
面對P2P較低的準入門檻,以及投資人的近乎瘋狂,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卻試圖站在專業投資人的角度審視P2P平臺的優劣,盡管其所在的海淀,是一個直面P2P企業慘烈廝殺的前沿陣地,集中了北京60%的P2P平臺,但對于一個剛剛成立的第三方機構來說,挑戰之大可想而知。
海淀區政府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借助行業集聚度高,區域吸引力強的稟賦,海淀區金融辦將政府職能的一些具體實施工作延伸至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以此提升中心作為第三方機構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事實上,相比其他區縣,海淀區在P2P企業的準入上,增加了資質評審的前置審批環節,要求所有到海淀區注冊的P2P企業,只有通過海淀區金融辦的合格評審后,才能到工商局辦理“金融信息服務”的工商登記,而P2P合格資質的評審將由中心來負責具備的實施工作。
合格資質評審是檢視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公正性和專業性的重要標尺,許赤瑜告訴記者,中心聯合行業內著名專家、企業家、法律人士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從創始團隊背景、商業模式、交易結構、法律關系、風控體系、資金監管、技術安全等七個維度對入駐企業進行全方位審核。“目前的評審合格通過率僅為20%。”
除了通過合格資質評審對P2P規范發展的事前把關之外,其實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已經形成了事前審查、事中監管、事后維權的P2P閉環監督管理體系。
許赤瑜說,通過合格評審的P2P平臺,中心還有實地走訪、網絡公示、試運營、定期抽查、年檢等環節,建立了機構備案登記系統和證據鏈備案系統,并將基于登記備案的數據生成海淀指數,是P2P行業權威的信息發布與查詢平臺。
“實際上,中心就是一個信息數據的公開服務平臺。”許赤瑜解釋說,對于自愿到中心進行備案登記的P2P機構,中心要求其主動開放后臺數據系統,對機構推出的產品實時上報,中心通過對企業基本信息、交易信息、資金流向、合作擔保機構在保項目等信息進行登記備案和審查,解決信息不公開、不透明、不完整,項目一押多貸等問題。
此外,通過采集納入中心監管的各P2P平臺法律合同數據,對其法律合同進行合規性審查,從基礎債權的真實性角度進行法律確認,結合公開的交易信息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并對投資人開放合同證據查詢及后續的法律維權服務,化解平臺的系統風險。
許赤瑜告訴記者,中心正與中國云管、市人大法制委、市法制辦、海淀法院、中央政法大學等專業機構合作,完善和優化證據鏈備案系統,最大限度避免跑路事件的發生,促進P2P行業健康發展。
由于是第三方的身份,中關村互聯網金融中心看上去更加接近市場,剛剛成立便吸引了100多家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進駐。但許赤瑜卻一再強調,中心僅是 “好人”展示的平臺,并不強制P2P機構必須進行備案登記。“中心是服務各P2P平臺的‘平臺’,在為投資人提供充分的風險揭示同時,便于政府監測和大眾了解P2P行業。”
而正是基于“好人”原則,P2P機構只有對自身的模式和產品具備高度自信,才有可能去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進行展示。
換言之,敢于在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亮相的P2P機構,可有效化解投資人對P2P平臺商業模式和競爭力的憂慮,恰恰也是投資人苦苦尋找的最好投資標的。
得資產者得天下
盡管用自愿加“好人”搭了一個各P2P機構比拼實力的平臺,但僅憑這些,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還不足以吸引到更多的優質P2P機構爭相上臺亮相。
實際上,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優質資產,由于互聯網金融現在做的大多是傳統金融不怎么做、或者沒法做的信用融資,行業最大的發展瓶頸就在于獲取優質資產的能力。
其實,對于剛剛興起的P2P行業來說,目前的風險控制主要針對資金端,通過第三方資金監管、保險等形式,為購買P2P產品的投資者降低風險,但真正資產端的風險控制還是依賴傳統金融來把握。
“互聯網僅僅是一個工具,底層還是傳統金融的資產,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完成,從源頭講,資產的源頭在哪,主導權就在哪。” 許赤瑜說,海淀作為全國的科技創新示范區,集中了國內大量的科技創新項目,長期來看,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會逐步下降,互聯網金融的高額融資成本,傳統企業很難接受,具有高成長性和高盈利性特點的科技企業才是最大的市場空間,而這恰恰也是P2P平臺集中在海淀的重要原因之一。
“得資產者得天下”。很顯然,對于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來說,只有掌握了優質的資產端,才有可能號令P2P群雄。
而作為平臺的“平臺”,許赤瑜毫不諱言中關村互聯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優質資產的撮合交易,特別是作為海淀國資委出資的公共服務平臺,中心在對接海淀一些體量大的優質資產上具有先天優勢。
“比如清華控股,它投資了很多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清華控股本身并不缺錢,但它的上下游企業有很多融資需求,并且需求總量也比較大,清華控股對這些企業的現金流和發展前景非常了解,也愿意為其提供關聯擔保支持。” 許赤瑜透露,在海淀國資委的支持下,目前中心正與包括清華控股在內的多個海淀優質資產端洽談P2P撮合交易。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能夠找來優質資產撮合已經對P2P平臺充滿了相當的誘惑,而在P2P幾乎全行業虧損的背景下,促進其整體抱團或組團發展剛更讓行業感到興奮。
許赤瑜說,對單個P2P而言,一方面大額的優質資產消化不了,另一方面小額分散的資產風險又控制不好,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在資產撮合的過程中,既可以將承接到的大體量資產分包到不同的P2P機構,還可以滿足各P2P機構之間的資產交易需求。
此外,中心與中技所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相結合,為中小科技型企業交易與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信息服務,促進優質資產快速高效交易,以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動海淀區區域金融協同創新發展。
“明日之星”孵化器
監督管理、資產撮合,這樣的功能平臺足以讓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與優秀的P2P平臺打成一片,也讓中心對早期的P2P創業擁有天然的感覺。“相比創業者,能夠進入中心登記的平臺,本身的商業模式都比較清晰。”許赤瑜說,一旦商業模式見的多了,再碰到一些新創項目設想的比較優勢,一看便知真偽。
正是由于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在創新孵化方面的獨特優勢,為鼓勵和服務包括P2P在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創業,中心在中關村西區專門建設了“創客空間”,旨在建立行業人才基地,提供資源共享平臺,開展創業指導。
而就在中心籌備開業的同時,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原董事長熊焰一手打造的P2P創業項目前期籌備團隊已經入駐了中心的創客空間。
“為進一步營造創業的環境,中心正發起成立互聯網金融專項基金。”許赤瑜透露說,即將設立的基金一方面可以投資中心孵化的創業項目,另一方面對于優質資產,中心也可以進行股權或債權投資。
盡管掛著“中關村”的名頭,但許赤瑜坦言,中心的服務范圍并不受地域限制,而是面向全行業。因為互聯網會放大資產端和資金端的來源,如原來北京的優質資產融資可能只能通過北京的傳統金融機構來解決,現在通過互聯網可以吸引全國的P2P平臺配置資源。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同時解決專業投資人、P2P機構、初創者、資產方、資金方,以及政府等多方需求的公共服務大平臺,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本身就是行業服務模式的創新典范。
實際上,已經有外省市對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伸出了“橄欖枝”,許赤瑜透露,現在已經有重慶等省市主動找到他,希望將中心在重慶等地落地復制。
許赤瑜表示,除了中心首創的登記備案、證據鏈備案系統、海淀指數等技術性創新之外,中心將積極對接央行的征信系統,探索將行業的征信數據納入到央行的征信體系,成為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統一接入口,這將使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在行業確立起不可替代的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