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通訊時代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新一輪通訊工具設計也層出不窮,手機作為大多數人聯系與通訊的工具幾乎覆蓋了所有人群,不管是老年人,青年人,男人,女人幾乎都有一部屬于自己的手機,每款手機都有自己獨特的界面設計,人們選擇購買手機時,給人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是手機的外觀形象與手機的界面色彩,如今世界各國在手機的硬件層面不斷突破,技術方面也相對成熟,當下人們更青睞于手機界面的視覺效果,而色彩是手機界面效果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它無時無刻的影響消費者的注意力,不同的色彩給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只有合理的利用色彩才可以做出成功的手機界面。
世界是色彩斑斕的,人們從色彩中體會自己真實的感受,手機界面的色彩一樣能夠給人帶來激情。在手機界面設計中,色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色彩是隨處可見的,文件夾、瀏覽器、圖標、文字,它幾乎無處不在。不同的消費者對色彩的喜好和敏感度是不相同的,色彩決定著設計的成敗,設計師們巧妙的運用色彩設計給人產生一種心理錯覺,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抓住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從而滿足不同的消費人群。因此色彩是手機界面設計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
手機界面中的色彩的認知
1.色彩三種模式
當我們看見一個東西時就能識別出它的顏色,我們的眼睛能夠識別顏色,例如: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些都是色彩名稱,人的第一種反應看見他們就可以認出它的顏色,色相在英文名中用Hue表示,所以它的簡寫是H。當我們識別顏色時,同樣的紅玫瑰,有的花朵顏色紅的鮮艷有的不夠鮮艷,因為在色相一致的情況下色彩存在第二個屬性叫做色彩的飽和度也叫色彩的純度,在英文中它的縮寫是S,如果仔細觀察在色相和純度一致的情況下,色彩還會有明暗的變化,這是色彩的第三種屬性,我們稱之為明度,在英文縮寫中我們稱之為B,一個顏色正是因為有了色相,飽和度,明度,這個顏色才被豐富起來,HSB它只是一種顏色選擇的模式而存在,方便我們直觀認識色彩,它并不是計算機色彩模式,而是顏色表現模式,真正對圖像進行數據計算的是RGB和CMYK。
手機界面中很多圖標都包括紅、綠、藍三種顏色,這三種顏色是最容易識別的,分別以它們英文開頭大寫字母R、G、B縮寫來表示,這是光的三原色,是發光色(圖1),所有發光物體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顯示,例如:顯示器,投影儀,電視、手機屏幕都是發光體,這些光色都是通過RGB顯示的,每一種顏色模式都會對應一種媒介,HSB對應的媒介是人的眼睛,而RGB對應的媒介是光色即發光物體,也就是不通過別的光線照射,直接通過空氣傳播就可以到你的眼睛里面。RGB三色相交,中間相交部分得出另一種模式CMYK,我們的手機界面是顯示在屏幕上,因此我們最常用的是RGB模式,這種模式最常用在顯示器上。
CMYK模式主要是在印刷中需要用到,CMYK指的是色的三原色,也指印刷三原色,(圖2)分別是青、品紅、黃,理論上我們通過CMY的配比是可以得到黑色,但是在實際工藝中我們是達不到非常之純的油墨,因為它會有雜質,只要有雜質它就不會充分的融合交融在一起,所以它不可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黑顏色,CMY是得不出真正的黑顏色的,因此加入了一種黑色油墨方便印刷,BLACK,已經被RGB所使用,我們用 K來表示黑色,我們印刷時是通過油墨印刷,這三種顏色通過油墨不同濃淡和配比可以得出更多豐富的顏色,CMYK是光反射到紙張上產生了一定的吸收和漫反射之后再回到人們的眼睛里,在手機界面設計中CMYK模式不適合使用,它適合用來制作印刷設計品,RGB模式相對CMYK模式更適合使用,它是手機界面設計的重中之重。
2.色彩的分類
色彩分為無彩類和有彩類兩種,在色彩中,白色、黑色、以及由黑白兩色相融而成的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稱為無彩類。它們不包括在可見光譜中,不能稱為色彩,但從視覺上來講,它們有完整的色彩性質,應包括在色彩體系中。過去傳統的手機還沒進入智能化時代,那時手機界面都是黑白灰三種色彩,屬于無彩類界面。
隨著技術的改進,手機界面步入彩色化,各種美觀的界面層出不窮,與無彩類對應的有彩類是指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基本顏色,這些基本顏色之間不同量的配比會產生無數種顏色,無彩色和基本色混合所產生的顏色都屬于有彩類。隨著信息時代和商業化時代的到來,有彩類的界面必將成為未來趨勢的主打界面。
色彩在手機界面中的影響
1.不同年齡影響
色彩主題設計已經逐漸成為手機界面創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因,色彩影響著人們的視覺注意力更大程度的激發用戶購買的欲望,在手機界面設計時,界面的色彩需要針對不同年齡的用戶,不同的年齡對于色彩的選擇和喜好是不同的,在研究中發現色彩偏好基本上很難達成一致的結論。
對于兒童而言,在幼兒時期,小朋友認識的字有限,五彩斑斕的顏色更能吸引它們的注意力,豐富多樣的顏色使它們的性格更加自信開朗,為它們的視覺發育提供一定的推動力。兒童手機的界面色彩選擇要緊扣兒童的心理,采用一些能突出兒童喜好的顏色。
青年人洋溢著青春活力的氣息,它們更加注重個性和時尚,以它們為主題的手機界面用色偏向于亮色系列,比如橙色,橙色是僅次于紅色波長光波的暖調色彩,它使人感到歡快活潑、興奮不安,具有啟發人積極向上的作用。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老年人與在外工作的子女溝通加劇,手機在老年市場也十分活躍,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通常情況下,它們傾向于安逸平靜的色彩,平靜的色彩不會造成緊張的心理情緒,有利于它們的身心健康,在選擇產品時它們不喜歡過于激烈濃度較高的色彩界面,選擇使人感到平和舒服的色彩更符合老年人的審美。
2.不同性別的影響
男人通常比較愛運動,執著,自信,個性沉穩,比女人更加理智,在選擇界面時偏向冷色系,酷一點的界面,在色彩上往往使用了比較理性的色彩,比如藍色,黑色,來顯示男性的高格調氣質。
女人通常比較感性、浪漫,粉色系列往往受到很多女士的歡迎,各大手機界面不斷以粉色作為攻勢,粉色是一個有著大自然溫和而柔美的顏色,粉色系列的界面沒有紅色的張狂,沒有白色的內斂,它有著樸素迷離的委婉,嬌滴滴的柔情,隱隱綽綽的愛戀,粉色界面相比其他顏色更能吸引女性。
3.不同性格的影響
色彩是情感的語言,色彩對人的心理和生理影響很大,性格不同的人對色彩的偏好各不相同,一個人所偏好的顏色常常可以判斷其性格,根據調查,喜歡紅色的人:性格耿直,喜歡張揚,以自我為中心,反應敏銳,感情多變。喜歡橙色的人:坦率,熱情,性格開朗,自控能力較弱。喜歡黃色的人:勤奮進取,責任心強,善于同別人相處,辦事有條理。喜歡藍色的人:內向,孤僻,沉默,不求名利。
4.不同區域文化的影響
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人們對色彩感知,往往受到風俗習慣和文化的影響,食物的構成方式也有所差異。但在同一區域,色彩的風格和表現形式會存在很多共性,就整體而言西方國家偏好于色彩明度比較低純度較低,趨于理性的手機界面設計。
色彩在手機界面中遵循的法則
1.色彩統一法則
在一個界面中,畫面的色彩千變萬化,使用色彩塑造手機界面設計時,必須按照色彩的配置原則使用色彩,如果整個手機界面的色彩呈現毫無規律、多種顏色雜亂疊加時,那么這樣的界面無法使人產生美感。從而,需要有某種能夠統籌全局的東西,使畫面在變化與統一中有機的保持整體與和諧的關系,才能是消費者獲得藝術的美感享受。
(1)色彩與界面風格統一
色彩與風格統一是界面設計成功的基本條件,色彩的選擇與界面的風格相沖突,不僅使人視覺上感覺不協調,還會破壞界面中信息的傳播,甚至會起到消極作用。色彩的形式要服從風格的內容需要,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色彩與審美需求的統一
色彩與審美需求統一需要人們在生活中不斷的視覺經驗積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體驗密不可分,比如,芒果是黃色的,感觀上是甜的,如果把它換成青色,就會覺得酸澀了,這樣難免令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讓人覺得乏味,沒有生機活力。因此色彩應該給人舒適、怡人的視覺體驗,界面的色彩與審美需求是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的,統一是界面和諧的基本前提。
2.色彩的節奏法則
節奏一詞來源于音樂、舞蹈,節奏不僅限于聲音層面,在藝術中可通過視覺來表現,色彩上的節奏是通過色相、明度、純度的漸變、反復、動態等形式把各種變化因素加以組織,構成前后連貫的有序整體。
(1)色彩的漸變節奏
色彩的漸變節奏是通過色相、明度、純度以及形狀、面積等因素進行等比級數的漸變或等差級數的漸變,從而產生鮮明有力、規則條理的韻律感與節奏感。
(2)色彩反復節奏
色彩的反復節奏通過某一色彩組合的規律性重復,從而產生秩序、條理、連續的節奏與韻律,是一種規律變化的秩序美。
(3)色彩的動態節奏
色彩的動態節奏通過強烈的明暗與色相對比,通過不對稱的布局、重心偏移等方法,使界面產生動感的韻律。
3.色彩的呼應法則
呼應是與對比相聯系的,差別大的色塊容易失去色彩平衡,這時,必須要考慮到色與色之間的呼應關系,從而取得視覺平衡。在呼應中根據構圖需要,以點、線、面的形式來進行疏密、虛實、大小的豐富變化,才能使畫面產生和諧、統一的美。
色彩在未來手機界面中的展望與發展
經濟的飛速發展,可以說中國國內手機市場已十分成熟,手機競爭也進入到了一定層次,作為“視覺之首要素”的色彩扮演著不可估量的重要角色,享譽歐洲的瑞士藝術家、理論家、教育家約翰內斯.伊頓曾在他的色彩藝術中寫道:不論造型藝術如何發展,色彩永遠是首當其沖的造型要素。所以如果我們能在手機界面設計中恰當運用色彩,就能使其形態和功能特點更加明顯,突出產品特性。未來的手機界面設計中,色彩占有主導因素,色彩設計的發展貫穿于手機界面的各個階段,人們對界面的色彩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有必要加強對色彩各方面的研究,為建立合理的界面打下良好的基礎,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法,才能創造出合理的界面設計。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