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有約6億殘障人士,其中以肢體殘疾者為主,所以世界各國對殘障輔助器械的需求量都在不斷提升。針對我國來說,對殘障輔助器械設備的關注度并不太高,所以總體呈現發展緩慢且技術革新不足的缺陷。而國外進口輪椅又往往價格昂貴,讓許多殘障人士無法承受。因此本文希望以肢體殘障人士的心理需求作為主觀視角,簡要探討了便攜式設計在輪椅中的具體技術環節及其應用,希望能夠切實的幫助到我國殘疾輔助器械的研究發展進程,造福殘障人士。
輪椅作為助殘機械中的重要分支,應該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功能性和便攜性。但是現在輪椅的普遍問題就是便攜式設計缺乏人性化,許多輪椅不但在對肢體殘疾者的細節契合上做不到位,更重要的是其折疊后體積依然很大,并且折疊方式也較為復雜,整體性能有待改善。
輪椅便攜式設計中的結構設計—可升降省力設計應用
傳統輪椅需要用手驅動助力輪才能讓輪椅運動,操作不但麻煩而且費力。現代便攜式輪椅應該選擇應用簡單舒適的新驅動力系統,它不但可以完成座位的隨時可升降,也能夠滿足肢體殘疾者的生活自理需求,讓輪椅在使用、攜帶時都變得更加方便。
1.驅動性能的設計
新輪椅系統要依據人機工程力學來設計驅動機構,讓使用者驅動輪椅的手臂更加舒適省力。一般來說,使用者在驅動輪椅時都是雙側手臂向下反復用力,所以新輪椅驅動系統也將向下往復用力作為輪椅的驅動方式,但是該系統基于摩擦棘輪的原理。如圖1.
如圖1所示,當扇形處于實線狀態下時,搖桿是向順時針搖動的,此時輪椅驅動輪與扇形塊之間不存在摩擦,而搖桿也可以自由的順時針滑動。如果搖桿逆時針滑動,則會出現自鎖摩擦狀態,此時的扇形塊會因為與驅動輪卡死而無法產生相對運動。如果將扇形塊放置到圖中虛線位置,當搖桿順時針運動時就可以帶動驅動輪的順時運動。所以此時就可以通過撥動扇形塊來改變輪椅的前后運動狀態。換言之,扇形塊與驅動輪不產生任何接觸時,輪椅會處于空檔狀態;驅動輪與扇形塊分開時,輪椅就可以自由運動;如果手動操作壓緊扇形塊,輪椅就會進入剎車狀態。如此設計可以幫助肢體殘疾者省力。
2.輪椅升降結構的設計
在輪椅升降設計中,絲桿螺母能讓搖臂的轉動力減小,而讓輪椅下部產生較大的水平方向拉力,鎖住輪椅驅動系統。這種設計對限制叉桿角度變化很有幫助,同時它也限制住了輪椅的豎直向上移動,讓輪椅的升降節奏更加平穩可靠,給予使用者舒適安全感。
在實際應用中,加入了豎直升降系統的輪椅可以幫助使用者直接省力15%以上。輪椅的升降高度基本能夠保持在20cm左右,使用者坐在輪椅上上升到最高高度時,幾乎可以和正常人站立等高。
輪椅便攜式設計中的結構設計—折疊便攜設計應用
1.輪椅椅身的折疊設計應用
便攜式輪椅的最大特色就是可折疊便攜體積小。所以這種輪椅在折疊后主要考慮兩方面問題:一是折疊后其體積變小的程度;另外折疊的方式要簡易。
首先所設計的是一種X型折疊結構方式,它把輪椅的椅面分為兩部分,兩部分椅面都能向內收起,折疊方式相當簡單,而且折疊起來所占體積僅為輪椅使用時總體積的1/4。但是這種折疊設計的缺陷就在于折疊后還存在較大的厚度,并且輪椅的前端小輪依然要伸出輪椅的整體結構并占用一定空間。
其次第二種折疊方法,它的折疊方式要求輪椅座位的扶手要先向上折疊,進而帶動輪椅前后輪的輪軸向上折疊,最終讓前后軸折疊于一處。另外,椅面在折疊時也會與椅背折疊在一起。這種折疊方式的優勢之處就在于輪椅的前輪也被收回,折疊后所占空間很小。
2.輪椅腋杖的折疊設計應用
將輪椅的把手設置為腋杖,可以采用伸縮式的折疊結構設計,腋杖縮起就是輪椅把手,而輪椅折疊后它就可以作為腋杖使用,輔助肢體殘疾者行走。
為了將上述這種設計應用發揚光大,還專門設計了輪椅與拐杖相結合的新式折疊輪椅。這種新式輪椅可以一舉兩得,休息時展開是輪椅,在進行康復訓練時又可以折疊變為拐杖,輔助肢體殘疾者參加康復訓練。在這一創新設計中,拐杖被插接到輪椅椅背后面,既是把手也是拐杖,使用時相當方便。
總結
便攜式輪椅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殘疾人的現實心理需求,幫助他們徹底解決生活中的不便。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輪椅的智能化設計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便攜性,它也應該探索更多設計方向,用科技所創造的福利來彌補肢體殘疾者在心理中的失落感,幫助他們和健全人一樣正常生活。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