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通過對羅漢床的選材用料、造型設計、裝飾手法等多方面來淺析羅漢床的社會價值與歷史地位。使羅漢床的特點更加鮮明具體。通過對羅漢床的分析了解,為喜愛羅漢床的人們提供一個深入了解的機會。
中國古代家具中臥具的形式有四種,即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后兩種只作為臥具,供睡眠之用;而前兩種除睡眠外,還兼有坐之功能。
羅漢床名稱俚俗。屬于古老漢族的臥具之一。其由來至今為止沒有一種說法能夠令人們信服。一說:羅漢床是我們常說的彌勒榻的一種,一般體形較大,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類型。有束腰且牙條中部較寬,曲線弧度較大的,俗稱“羅漢肚皮”,故又稱“羅漢床”。另一說:“羅漢床”是由原來的漢榻(漢朝的坐具)而演變出來的。“羅漢床”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的稱為榻,與“沙發”非常相像。也有人推測它與明人所稱彌勒榻有關,因其與同是大型坐具的彌勒榻在造型與用途上有很多相同之處,如短不能臥;而羅漢床也是坐的功能大于臥的功能。在(明)文震亨的著作,《長物志》的卷六中寫道:“矮榻高尺許,長四尺,置之佛堂、書齋,可以習靜坐禪,談玄揮塵,更便斜倚。”而同樣高濂也在《遵生八箋》中寫道:“矮榻,高九寸,方圓四尺六寸,三面靠背,后背稍高如傍,……甚便斜倚,又曰‘彌勒榻’。”用于坐禪習靜的一種短榻。如彌勒佛坐榻狀,故稱。由此來看,如果說非要一個結果,關于彌勒榻的說法會更讓人相信。
羅漢床屬于沉穩端莊的對稱性設計,設計始終遵從形式美法則和人機工程學原則,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多樣統一。使羅漢床在造型上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
羅漢床的造型
在整體造型上,以對稱與平衡的形式美為準則,等形等量或等量不等形的狀態,依中軸或依支點出現的形式。切合羅漢床的設計,使其具有端莊、嚴肅、穩定、統一的效果;同時又受羅漢床的功能限制,在造型上無法采用全都用對稱的手法來表現,因此需平衡家具的造型。使家具造型具有更多的可變性與靈活性。給人秩序、莊重、整齊即和諧之美。
在尺寸設計上,比例與尺度是形式上完整和諧的基本條件。在尺度上,部分設計者在設計羅漢床時,中間常放置炕幾,因為同時還要滿足臥的功能,長寬與現代的單人床尺寸基本一致 ;座面高400mm,與現代的沙發同高,也有座面高460mm,多為下面設計了附腳踏。這些尺寸正符合人機工程學設計尺寸,使人感到舒適、美觀。
調和與對比是指把兩個明顯對立的元素放在同一空間中,經過設計者的調和,使其既對立又諧調,既矛盾又統一,局部對比、整體調和。在強烈反差中獲得鮮明對比,求得互補和滿足的效果。直線與曲線、圓角與直角、紋樣和顏色、空間虛實等相互協調。通過調和這些元素達到整體的元素的和諧。顯示出羅漢床的方正古樸、古雅清麗。
節奏與韻律,節奏是條理,是重復、是連續的藝術形式的再現;韻律是起伏,漸變、交錯與變化的有組織的節奏。二者相輔相成:節奏是韻律的條件,韻律是節奏的深化。古人將書法的節奏與韻律提取出來,并融入羅漢床的設計。如紋飾的剛柔;結構的輕重;空間的長短等。
材料與結構
中式家具的材料主要是木材,但木又分硬木與柴木兩類。硬木主要:包括紫檀木、鐵力木、黃花梨木、烏木、雞翅木等。特點:質地堅實,木質緊致,一般這樣的木頭都很沉。這些木材堅硬細密,色澤華麗,花紋優美,木性穩定。柴木主要:楠木、榆木、櫸木、樟、木、黃楊木等,雖無硬木名貴,但其材質色澤紋理亦俱佳。在羅漢床的圍子上亦經常使用石材、瓷等材料,據《長物志》言有土瑪瑙可“嵌幾榻屏風之類 ”。在選材時也是極為考究的。《長物志》大理石:“出滇中,白若玉、黑若墨為貴,白微帶青、黑微帶灰者皆下品。但得舊石,天成山水云煙如米家,此為無上佳品。古人以鑲屏風,近始作幾榻。” 座面則有硬屜、軟屜之分。硬屜用木板鑲作;軟屜則采用藤編而成,使其具有一定的彈性。
在結構上,床座面采用“攢邊”的做法,有束腰則腿部與牙板、束腰采用抱肩榫的形式。免去長條的拼縫,堅實耐用,且避免了分做時不同木料的花紋及顏色差異。
功能
用在寢室內供臥者則曰“床”,用在客廳待客者則曰“榻”。按其主流來講則大多用于廳堂待客居多。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寫道:“堂之制,宜宏敞精麗”,古人對于中堂的陳設布置,也相當講究。常置八仙桌子、一對太師椅、條案;或者是中間一個榻,榻上一個炕桌,前面放一個痰盂,兩側是腳踏,后邊有一個條案或一個屏風。另外,堂屋則是置放羅漢床、腳踏、燈架、掛屏等等,構成既實用又意趣的場景。
臥房陳設:文震亨在《長物志》曰:“面南設臥榻一,榻后別留半室,人所不至,以置薰籠、衣架、盥匜、廂奩、書燈之屬。榻前僅置一小幾,不設一物,小方杌二,小櫥一,以置香藥、玩器。室中精潔雅素,一渉絢麗,便如閨閣中,非幽人眠云夢月所宜矣。更須穴壁一,貼為壁床,以供連床夜話,下用抽替以置履襪。庭中亦不須多植花木,第取異種宜秘惜者,置一株于中,更以靈璧、英石伴之。”
總的來說:
由羅漢床的發展及設計思想等,可以看出羅漢床在中式空間設計的地位及影響。其設計中得到中國國畫精粹的融合,飄逸流暢中帶有遒勁。同時也是儒道文化思想的融合與傳承。體現文人的尚雅之風,體現設計者的趣味等。在造型上,平衡協調而富有韻律。凸顯方正古樸、古雅清麗之氣。裝飾考究,結構合理。故多位文人雅客居家設計擺放首選。
(作者單位: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 人文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