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它的古代建筑風格獨樹一幟,基本以木構架體系為主。木構架建筑基本可以分為下、中、上三部分。上面的屋頂部分則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瑰寶。屋頂的造型是多樣的,并且由于古代森嚴的等級制度,各個階層所能使用的屋頂類型也是不同的。隨意擺出一個古建筑,遠遠望去,就是覆蓋著密密麻麻的瓦片,所以可以說,瓦——是整個屋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瓦,出現在西周初年,從岐山遺址中,能夠出判斷當時只是用在屋脊的部分,在春秋時期的遺址,發現了板瓦,筒瓦,瓦當,表面還刻有各種精美的圖案,由此得知屋面也開始覆瓦。春秋早期的時候,屋面覆瓦的建筑還不多。《春秋》中就曾說到“隱公八年: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經中僅記為覆蓋有瓦的屋,說當時瓦屋是人人都知道的建筑,但是還沒有盛行。等到了戰國時期,一般的人家也能用上瓦了。到了秦漢時期,由于技術的成熟,屋頂裝飾更是出現了輝煌時期,故有人稱“秦磚漢瓦”。而今我們大多將瓦件分為以下五部分。
板瓦
板瓦是成弧形狀,是八分之一圓周的截面。一片一片仰面鋪在屋頂的泥面上,上下兩瓦一般按照“壓一露二”的規律進行搭接覆蓋,能夠讓雨水順著屋面留下來而不滲漏。每塊板瓦的上部稍寬下部稍窄,便于一層一層的疊壓。
筒瓦
筒瓦是呈半圓形的瓦,覆蓋在仰板瓦的交界處,每塊筒瓦的尾部都有一個舌片似的榫頭,稱“雄頭”,它用來與上面的另一塊筒瓦相接,這樣既可以加強連接又可以防止漏水。與板瓦不同的是,筒瓦之間相接不是靠相互疊壓,而是用泥灰密封,同時也可以防止瓦片下滑。
瓦當
瓦當是中國特有的文化藝術遺產。它就是在筒瓦的最前端多加了一個圓盤形的雕花擋頭。它的上面刻有文字或是圖案,安裝位置是在屋檐的最前端,就是我們抬頭望到屋檐上的一排裝飾精美的琉璃瓦。瓦當的位置決定了它應該是最漂亮的瓦件。元代之前一直叫瓦當,明清兩代稱為“勾頭”。安在每壟筒瓦的最前端可以抵擋下滑。瓦當的背面留有一個孔,釘子從這里釘入木椽固定瓦當。不同時期的瓦當也有著不同的特點,秦瓦當紋飾取材大多十分廣泛,山峰鳥獸魚蟲都有,圖案寫實,生動簡明。這時候的瓦當大多是動物的形象。畫面為對稱形式卻又有所變化。漢代的瓦當在工藝上則達到了頂峰。紋路的題材從動物開始轉變為文字以及祥云等。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瓦當開始變小,文字瓦當開始驟減,以卷云紋為主。到了唐代,文字瓦當幾乎消跡了,多用蓮花紋瓦當。再到宋代時期,開始用獸面紋瓦當,明清則多用盤龍紋。
滴水
滴水和瓦當的位置差不多,位于每壟板瓦的最前一塊。我們于地面向上看到的琉璃瓦檐,實際上就是由一個瓦當和一個滴水交替排列而成的。滴水用來封護板瓦的最底端,使雨水順其滴下而不傷及屋檐。早期“滴水瓦”與瓦身的夾角一般為直角,晚期則增加至一百度以上,使雨水向外瀉出,這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顯示出了我國古代瓦當在裝飾性和實用性結合上所達到的水平。
釘帽
釘帽是瓦當的筒身上的一個饅頭形的琉璃構建。它是一個裝飾物,個性小巧卻打破了瓦壟的單調生硬,使屋檐更加恢弘美觀。其實它也有一定的建筑作用,護住下面瓦筒上的釘子不被雨水沖刷生銹,起到更好的防固。
瓦件不僅分類多,材料亦多。最普遍的就是陶瓦,是平民百姓所使用的。例如皇宮,寺廟,王宮貴族等使用的則是琉璃瓦。
由于古代建筑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不但屋頂所用材料不同,就連采用的顏色也有所差別。
就拿紫禁城來說,紫禁城屋頂的琉璃瓦并不都是一種顏色,還有其他顏色的瓦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古建筑設計同樣注重色彩設計,既美觀又實用。第二個原因就是結合了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以及五行學。五行學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五種元素各代表一個方位,還有相應的代色:木—東—青(青龍)、火—南—赤(朱雀)、土—中—黃、金—西—白(白虎)、水—北—黑(玄武)。同時他們還代表著生、長、化、收、藏這種生化過程。五行學認為,黃色屬土,土方居中,所以黃色為中央之色,因此故宮中的屋頂大多為黃色。紫禁城東面是皇子住的地方,就是綠色琉璃瓦鋪頂。五行之“木”——顏色中主“青”,綠色、藍色在生化中有主“生”之意,方位主“東”,是萬物萌芽、象征溫和之春。紫禁城北門內的東西大房用黑色琉璃瓦鋪頂。“北”在五行中屬“水”,色“黑”。文淵閣是宮內藏書樓也是黑色琉璃瓦鋪頂。
中國古建中的瓦真是充滿了魔力,讓人欲罷不能。就連聞名中外的建筑設計師貝聿銘老先生,也對此滿懷熱愛。在設計北京香山飯店時,他就毫不猶豫的使用了江南民居的白墻灰瓦。而當他再次受邀設計蘇州博物館時,他亦是沿用了這種風格,雖然并沒有選取傳統的蘇州民居小青瓦,而是使用了一種特別的石材代替瓦片作為屋頂,依舊可以看出他對中國的古建筑的深切情感。而我國的著名設計師王澍,更是對瓦情有獨鐘。他曾說過“瓦在我眼中它不僅僅是種建筑材料,它代表了一種境界,也代表了我的建筑觀,我認為我從來不是在建造一個房子,而是在建造一個世界。”從這句話中,我能深深的感受到他對中國,對瓦片的熱愛。也是因為瓦,他設計的中國美院新校區建筑群,獲得了美國洛杉磯建筑界的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他也沒有因此止步不前,繼續著他“瓦”的事業,一座又一座瓦的建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悄然屹立。
發展到現今,瓦的用途更是多元化了。例如園路鋪地,建筑外墻,室內裝飾,都有瓦的身影。瓦,不僅僅是一種鋪裝材料,它亦是中國的文化記憶的傳承,我們應該為之發揚的瑰寶。
(作者單位: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 人文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