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高校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要進行科學的創新。目前,高校面臨著更合理的彰顯辦學特色和科學的設置教學體系兩大挑戰。本文對高校環境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途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科學建設的良好發展起到一定參考作用。
環境設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它是利用藝術設計手段來對室內外環境進行科學而又合理的設計與規劃。我國環境設計專業教育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因此,該專業教學體系還不是很健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房地產等行業快速的崛起,這就使社會對環境設計人才的質量與數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環境背景下,科學的創新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成為社會人群熱切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要與市場需求相契合
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計劃課程的設計要基于市場的需求,采取的教學模式應該是圍繞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展開的。同時,還要合理的修訂該專業教學體系,致力于使環境設計專業的建設成為多專業、多學科之間相互融合的實踐教學平臺。在建設該專業良好基礎教學平臺的前提下,使環境設計專業實踐創新教學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與建設。
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要對實踐性教學進行強調
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授課過程中,由于理論知識較為枯燥、乏味,因此影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果。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利用課堂時間,幫助學生能夠對現代建筑結構和傳統民居結構進行更好的認識和理解,教師應采取適當的安排學生去實地考察相關現代建筑和傳統古民居的教學方法,從而使該專業教學理論事半功倍。在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進行相關問題的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分析和思考實踐項目或建筑結構;其次,學生結合考察的分析和思考結果提交相關的實踐報告;最后由教師運用環境設計專業知識對報告進行總結與評斷。在這個過程中,原本空洞乏味的專業知識理論課轉換成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環境,實現了抽象知識與具體生動知識的靈活轉換,使同學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了學生的理論分析與應用能力。
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要進行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
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還包括構建自己的實訓基地,同時與相關企業或公司簽訂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計劃,使課堂教學能夠順利向一線工地延伸,能夠幫助學生盡早的適應設計公司的工作內容,熟悉項目運作流程。此外,對于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學校可以直接對其進行推薦,并將其納入企業或公司,作為該領域儲備人才,學生在畢業后便與用人單位簽署勞動合同,從而實現高校與企業雙贏的局面。
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要充分利用社會相關資源
為了使學生能夠時刻把握環境設計領域市場需求走向,高校應該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辦理交流會或學術講座的辦法,適當的邀請一些相關企業管理者、優秀技術工人、項目經理或知名設計師到學校來向學生講授該專業知識,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些成功的環境設計案例,掌握設計公司的項目運作和管理手段,從而能夠協調好施工流程與其他環節之間的有效配合,從而對施工工藝和最新材料進行更好的掌握與了解。
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要適當的引入案例式教學方案
傳統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更依賴于教學,新形勢下的該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要時刻把握住社會潮流的前言。環境設計專業教師不能以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授課,要適當的引入案例式教學方案,并與本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使授課形式更具創新特色。針對于案例分析中出現的難點和重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自行的分析與理解,使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與靈活應用知識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要大力提倡教師結構的雙軌制
現階段的教育部門大力提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優化建設。雙師型教師是指同時具備執業資格和教師資格的專業教師,因此,教師要不斷的對自身的專業素質進行提高,從而滿足雙師型教師資格。此外,教師還要與設計公司和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并與學生共同分享在工程實踐中獲得的環境設計經驗。另一方面,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要重視產學研教學的一體化,學校可以結合該專業的特色,適當的建立景觀設計、軟裝陳設和室內方向工作室等,不同的工作室配備不同專業技能的教師,學生對于工作室學習具有選擇權。工作室的建設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設計公司的項目,增加了其實踐項目的經驗。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環節是該課程教育的實踐環節,大力開展該專業實踐環節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問題能力,并使其綜合素質得到培養。此外,教師在教學模式的創新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社會和市場,使其成為適應社會環境設計領域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單位:長春大學美術學院)
作者簡介:祖松山(1973-),男,吉林長春人,長春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