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現在的人們已經不再滿足當前的生活方式,而是追求更加高品質的生活。對于出行居住的酒店而言,人們已不再滿足于以往的干凈、衛生、舒適,而是多了審美藝術方面的需求。因此酒店設計師們要抓住顧客的這一心理,設計出功能和審美融合的酒店室內裝飾。本文分析了酒店室內裝飾設計的功能定位,及其受酒店類型的影響,最后討論了功能與審美在酒店室內設計中的融合體現。
前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生活方式較之于以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不僅僅指物質方面的變化,當然還包括人們精神層面的變化。人類在滿足了衣食住行之后,開始追求更加高品質的生活,對于居住環境不再滿足于舒適,而更多的是建筑的整體風格和室內的裝飾設計。這一需求的變化對于酒店而言,需要設計師結合人們的需求設計出具有審美藝術的裝飾,來適應社會的這一新的變化。因此酒店設計師要將功能與審美完美的融合進酒店的室內裝飾設計中,進而提升酒店的藝術價值,從而帶給顧客更加舒適、完美的特殊體驗。
酒店室內裝飾設計中的功能定位
1.酒店室內裝飾設計中功能的定位要符合經營的理念
酒店是用于經營,因此設計師在設計時應當結合市場,在注重體現美學價值的時候,更加要注重酒店的使用價值。首先設計時要明確酒店的功能定位,要清楚自己設計的是什么類型的酒店,包括酒店的星級標準,酒店的服務對象,酒店的規模大小等。設計時需要根究酒店的功能定位進行酒店大堂、客房、會議廳等重要組成部分的設計,設計過程中要根據業主的投資標準,設計出既有實用價值,又能提體現其個性、美觀的酒店,進而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同時為酒店老板帶來經濟效益。
2.酒店室內裝飾設計中功能的定位要滿足客人的需求
酒店是用于經營,服務顧客,因此酒店設計師在進行室內裝飾設計時,要考慮顧客的喜好,結合他們的興趣進行設計。設計師需要準確把握客人的需求,了解他們喜歡什么樣的風格,是喜歡簡潔型還是豪華型?他們平時喜歡什么樣的娛樂項目,對于健身的需要高不高等;另外還要考慮保護客人的安全、隱私等問題。由此可見滿足客人的需求是酒店室內裝飾設計中首先需要定位的目標。
酒店功能受酒店類型的影響
酒店的類型會直接影響酒店功能的布局,從而影響酒店的空間劃分、內部裝飾比例劃分等。比如會議類型的酒店,在室內裝飾上首先考慮的是會議中心的劃分,設計的會議室要滿足于客人在開會時所需要,并且除了會議室還應該考慮設置茶室、餐廳中心等。而旅游類型的酒店,在室內裝飾上就要從娛樂、休閑、餐飲等多方位綜合考慮。首先為了給客人留下第一印象,在大堂的設計上一定要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除此之外還應該考慮的是設計與旅游相關的娛樂設施,體現旅游酒店的舒適感,帶給客人愉悅體驗。再比如商務型的酒店服務的對象是商業性的公務人員,在設計中要考慮國內外的直撥電話、網絡設施的完善、傳真等商務性的設備。另外還應該考慮商務洽談室,并且為其配上投影儀,電腦等計算機設備。而主題酒店是圍繞某一個主題理念設計的酒店類型,所服務的對象是比較注重酒店的特色的群體,因此在設計時首先要考慮打造酒店的獨特概念,創造一種鮮明、獨特的主題環境氛圍,給顧客帶來獨特的體驗。
功能與審美在酒店室內設計中的融合體現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已經逐漸上升到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對于酒店的需求已經不再是以往的干凈、舒適,更多是審美方面的特殊體驗。因此,目前酒店應該從人類的需求出發,走功能與審美相結合的發展之路。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酒店,其目的都是為了經營,而酒店面對的是來自不同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客人,這些客人的文化、需求、所追求的審美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酒店室內裝飾的設計師們結合客人的需求,設計出功能與審美互相融合的酒店室內裝飾,用自己的鐵心服務讓客人享受愉悅的體驗。
在酒店的室內設計中,怎樣將功能和審美進行完美的融合,是每一個設計師需要研究和探索的問題。酒店藝術設計的功能和審美相互依存和關聯,酒店的室內設計要想實現功能和審美的融合,首先要求設計師對酒店的動向、原則、追求風格等進行深入探索,結合市場中新型的建筑材料以及新的施工手段,設計出符合社會發展的酒店室內設計,更好的滿足于人們對酒店的高品質追求;其次酒店室內設計功能與審美的融合還表現在使用合理性和美學體驗上。因此酒店室內裝飾設計要將功能價值和藝術價值科學結合起來,既要滿足于使用的合理性,又要滿足于藝術的審美性。除了設計,酒店裝飾所使用的材料、工藝等都能體現酒店審美的價值,設計師要根據不同酒店的類型,選擇適合市場,又能體現審美的材料和工藝,從而提升酒店的藝術價值。
討論與建議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于酒店的需求也已不再是以往的干凈、舒適、整潔,而更加追求的功能與審美互相融合的特殊體驗。因此酒店設計師有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變化需求,打造出功能與審美完美融合的酒店室內裝飾設計。
從而帶給顧客更加舒適、完美的特殊體驗。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