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環境下,數字博物館作為文化和科技結合的產物、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將登上時代的舞臺。隨著多元化的國際交流,高科技的推動,比對國內外數字博物館,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有助于改變傳統思維方式,更好地創新研究方向,與世界共同探索數字博物館發展模式。
前言
數字博物館,是一種擁有多種媒體、內容豐富、超大規模的、可以跨庫檢索的“海量數字文物信息資源庫”,能方便快捷海量地提供文物信息服務,可以通過國際互聯網做到信息資源的全球共享。其發展方式超出了實體博物館的地理、物理限制,把實體博物館的現場服務拓展到超越時間、空間的更加廣泛、深入的信息服務。
如今,科學技術開拓創新,社會文化價值觀在不斷變化,博物館類型更加多樣化,而其寓教于樂性也在不斷增加,科普教育展示不再是單一化存在。我國在數據庫的建設、人機互動技術、三維影像技術等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創新,比對國內外數字博物館,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有助于更好地開拓思維方式,挑戰創新研究方向,與世界共同探索發展模式。
現狀-挑戰
高科技技術是數字博物館的核心,博物館數字化以及數字博物館建設是信息社會保護和傳播文化遺產的重要手段。國外對數字博物館的探索稍早,美國國會圖書館在1990年就開始了對數字博物館的發展與探索,1995年正式建成博物館互聯網系統,使得博物館的數據信息突破了時空的限制。2000年IBM東京研究所與日本民族學博物館合作“全球數字博物館計劃”,2002年由德國發起建立“歐洲文化遺產網絡”,該項目連接各國政府服務機構和遺產機構。
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步,之后快速進入迅猛發展階段,隨著以“文物調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設項目”、“數字故宮”等為代表的文博信息化項目的開展,中國國家文物局先后頒布了《博物館藏品信息指標體系規范(試行)》、《博物館藏品二維影像技術規范(試行)》等數字化標準技術規范。在政策的引導下,如“中國數字博物館”研究等重點課題也油然而生,中國數字博物館的建設進入真正研究、試驗、建立、運轉與發展的重要時期。
藝術-表達
在數字博物館的發展進程中,虛擬體驗成為數字博物館的一項重要研究方向,多感官體驗的場景里可享受視、聽、觸等多種方式參與其中,從而獲得信息、得到教育,這是數字博物館在未來的藝術創新發展所要廣泛實現的技術表達方式。
虛擬現實技術是集聲音、圖像、文字、三維、視頻為一體,隨著移動終端和多點觸摸、體感控制、語音識別等自然界面交互技術的發展,實現信息雙向交互。我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物館是唯一的美術類數字博物館,其館藏中外藝術品數量大、質量精居,在大學數字博物館建設項目之列,之后在逐步完善其中的互動性與藝術性,未來將為公眾呈現具備學術性、趣味性、前瞻性、探索性等特點的數字博物館,使參觀者得到高質量視聽享受以及對深入探索文化藝術的極大興趣。
當今數字博物館正在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與信息技術,讓靜止的藝術品“活”起來、“動”起來、“美”起來,真正讓藝術藏品從數字化到視像化,在體驗、感悟與品味過程中領略藝術創造的精髓與魅力,藝術與科學達到融合與共生。
未來-啟示
歐洲在1995年由法、日、美、英、加、德、意7個國家成立G7全球數字圖書館集團,一個大型的人類知識虛擬館藏,其通過網絡為世界公眾服務。2000年歐盟委員會開始致力于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工程和創建網絡虛擬博物館的工作。2008年“歐洲虛擬博物館”正式開放,橫跨歐盟27個成員國,縱跨歐洲2000多年的人文歷史,內容多項、豐富,是集數字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的綜合性網站,在全球為公眾提供數字信息。
數字博物館的發展創新是無止境的,在未來廣泛化、個性化、智能化是我們對數字博物館的要求與期待。廣泛化在數字博物館的發展進程中是重要鋪墊,個性化信息服務就是研究用戶的行為和習慣,提供給用戶相對完整的信息集合和更周到的特色服務,智能化是一種雙向的多種溝通模式。
隨著藏品資源數字化的采集加工、網絡化的傳播、虛擬化的展示等特色的完善,進一步促進博物館及其行為智能化、個性化,使其在數字博物館的網絡互動過程中,來滿足個人不同的需求,并帶來主動參與的動力,為大眾提供更滿意的信息服務。
對策-創新
中國數字博物館的建設經過努力,網站建設發展很快、博物館藏品的數字處理達到了一定的數量,故宮、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的數字化水準已經達到或接近了發達國家的水平。
數字博物館的產業鏈發展也就是市場收益性在國外數字博物館內容中也是一個創新發展。博物館商店可以銷售個性博物館多媒體資料以及具有本館特色的商品。
在未來的建設中,應將圖書館、高校及企業的發展有機融為一體,不斷探索數字圖書館的創新發展道路。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工程量十分浩大,涉及范圍廣泛,投入的人力物力龐大,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深遠,因此,數字博物館應該納入到整個國家的全局規劃。
結語
目前國內外都在對數字博物館的開發建設和創新發展中,這就要求我們邊研發、邊建設、邊培養人才。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環境下,數字博物館作為文化和科技結合的產物、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將迎來時代的舞臺。
全球數字博物館發展進程迅猛,科技的融入,資源的開放,跨地域的合作可以讓全球各地人們通過快捷方便、廉價高效的手段獲得知識和享受娛樂,極大富有教育性。雖然數字博物館不可能也不會代替傳統的博物館,但它必將隨著博物館的進步和技術的成熟而不斷完善。通過借鑒國外數字博物館的成功經驗,發展符合國情的創新研究,中國未來數字博物館在此背景下,會進入“中國數字博物館”的獨特創新發展時代。
(作者單位:長春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