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西山鎮東村形成于秦末漢初的公元前206年,距今已兩千多年歷史。東村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依棲賢山,臨太湖水,產碧螺春。在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蘇州市,古鎮與古村落并不鮮見,但能借山之秀、又能采太湖之靈氣的古村落屈指可數。另外,村內尚存十多幢保存基本完好明清宅第及義井、巷門。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蘇州文化由幾大因素組成,即園林、古鎮、太湖、名茶等。而東村則是全面的一個集成者,這樣的條件在整個蘇州地區也是非常典型的。若能將東村保護與開發起來,便可以形成 城-區-鎮-村 的全立體的保護結構,完善蘇州的保護工作體系。
蘇州有這么一個美麗的古村落背靠浩瀚的太湖,面朝棲賢山,盛產碧螺春茶業;她綿綿兩千年歷史,村內古宅比肩而立,悠悠古風徐徐飄來。這就是東村。
1.東村古村落概況
蘇州市西山鎮東村形成于秦末漢初的公元前206年,距今已兩千多年歷史。全村大約七百多人口,徐姓是村中的主姓,約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村中的一條東西方向的古街是最主要的街道,整個村莊沿這條古街東西向布局,古街全長一里,兩邊散落著十多幢明清宅第及義井、巷門。其中,元末明初建的棲賢巷是江蘇省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村內還有一處巷門現存:義門。在古宅地中,以敬修堂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敬修堂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前后六進,布局合理緊湊,組合靈巧,錯落有致,美觀大方,現已得到一些簡單維護。其余宅第孝友堂、紹衣堂等六幢為明代建筑,翠秀堂、學圃堂、敦和堂等為清代建筑。這些明清古建筑,除敬修堂外,大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毀壞,處境十分危急。磚雕是這里古建筑群的一大特色。從大門兩側的抱鼓石柱,到門頭之上的“平盤斗”,包括門楣額枋,樓柱石礎,欄桿門窗,桁櫞梁板,處處精雕細琢,耐人尋味。
東村民風淳樸,熱情好客。茶葉與果樹的收入是東村村民農業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大米與蔬菜的種植只是為了滿足自家日常的需求。東村沒有工業,村里很多青年男女在蘇州市打工,其收入也是全村整體收入的另一個主要部分。
東村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東村依棲賢山,臨太湖水,產碧螺春。在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蘇州市,古鎮與古村落并不鮮見,例如周莊、同里、甪直、木瀆等都很有名氣。這些古鎮都臨河而建,因此總體構成趨似。然而,即能借山之秀、又能采太湖之靈氣的古村落,只能出現在蘇州的東山與西山島畔。東山鎮與西山鎮一共有四個古村落,其中三個都在西山鎮,分別是:東村古村、堂里古村和明月灣古村。與堂里、明月灣比較而言,東村有個先天的地理優勢——擁有陰山、橫山、大干山與小干山等四個大小不等的島嶼。這四個島嶼散布在東村北面的太湖之中,為東村增添不少景致。陰山島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有大約70戶居民居住,島內還有一顆千年古樟樹,最少要三個成年人才能合圍。東村作為一個占盡山水的古村落,可以說是蘇州古村落先天條件的集大成者。這些既是東村的特色,也是東村獨有的優勢,因此,能否把這些特色與優勢最大化的發揮出來,是進行東村整體保護與開發的一個關鍵點。
2.東村古村落保護的意義
東村具有珍貴的鄉村歷史和文化景觀,對東村的保護具有社會、文化、歷史、經濟等多方面的價值。
(1)東村至今仍留存有大量的歷史文化資源。受經濟和交通條件的制約,東村的古村風貌保存狀況較好,村中的道路至今大多仍為石板與青磚原貌。東村有三“群”,令人嘆為觀止。一個是超大型的古建筑群。村內有明代建筑孝友堂、紹衣堂等六幢宅第,清代建筑敬修堂、翠秀堂、學圃堂、敦和堂等二十余幢宅第。第二是大型古磚雕門樓群。全村現存各種各樣的明清水磨細磚雕刻門樓十六座。細縷如畫,神功天然。第三是青石圈古義井群。全村現存宋明清青石圈義井十三口,清水清澈,入口甘甜。此外古巷、古廟、古橋、古樹比比皆是。
(2)東村古村落是太湖文化與江南文化的結合;東村布局經典,結構整齊。全村方圓一里許,東西一長街,兩面面山,臨湖而筑,藏而不露。東村屬于江南,因而其建筑風格自然與江南建筑風格相一致。但東村臨太湖而筑,村落與建筑的布局與形式自然與蘇州其他名鎮有所不同。周莊、同里等其他古鎮是依河而建,布局受河道走向影響很大;而東村則建在大山與太湖的中間,因此便決定了她東西的走向。此外,周莊、同里的建筑大多是民居式的,而東村則由于是退隱官員與儒商所經營,因而建筑為宅園式居多,具有濃郁的園林化情調。這些差異性,在蘇州古鎮景觀趨同的情勢下,顯得更加彌足可貴。
(3)東村古村落的保護為創建文化蘇州、文化吳中增添優勢;追求文化特色是世界城市發展的基本趨勢,經濟越是發展,文化的張力與影響就越加明顯的顯露出來。蘇州文化由幾大因素組成,即園林、古鎮、太湖、名茶等。而東村則是全面的一個集成者,這樣的條件在整個蘇州地區也是非常典型的。若能將東村保護與開發起來,便可以形成 城-區-鎮-村 的全立體的保護結構,完善蘇州的保護工作體系。
(4)歷史與文化本身也是讓古村落潛力無限的一個重點;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寶貴的物質財產,能產生經濟效應。古建筑本身就是不可再生資源。華盛頓某個社區曾提出“老房子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的口號。并且這種財富是在不停的升值的,經濟越是發達,升值空間就越大。以東村目前的狀況來看,其價值可以說正處在一個“歷史性的低點”。
3.東村村落在蘇州古村落中的個性與意義
蘇州古鎮大多是依河而建、以小橋流水為特色的“水鄉型”,周莊與同里可為典型代表。從旅游業意義上來說,最大特色即為最大“賣點”,沒有特色就沒有“賣點”。以“水鄉”為賣點的周莊與同里,靠打“水鄉”牌來最大的提升古鎮的價值,并取得了成功。而后許多地方迅速跟進,其中有木瀆、甪直、錦溪、西塘、朱家角等。但是,在蘇州地區已經有了周莊、同里、木瀆、甪直、錦溪等水鄉之后,繼續開發這種“雷同”的、以旅游為目的的“水鄉古鎮”會繼續取得成功嗎?繼續開發“水鄉”不會帶來旅游市場的擴大,只可能在已有市場下利益從新分割,這種競爭是伴隨著本地兄弟古鎮的直接損失的。并且,更大的可能是新上的古鎮競爭失敗,投資拿不回來。所以,太湖古鎮(村落)一定要發掘自己最大、最吸引人的特色,力圖開拓并占領新的市場空間。這需要充分發揮古村落的比較優勢,避開與“水鄉”古鎮的直接競爭,尋求差異化的競爭。
4.東村古村落保護的一些思考
(1)以明月灣為參照,思考東村未來的保護與開發。明月灣古村與東村古村在各個方面有很大的類似情況與背景。明月灣古村與東村同處于西山鎮的太湖之畔、依山伴水;明月灣在南,東村位北;兩村建筑類型也大體相似,面臨的問題也相差不多。因此,明月灣的保護與開發是太湖古村落的先行者與探索者,其結果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對東村未來的保護與開發具有極大的借鑒與啟迪作用。
從古村保護的意義看。明月灣的保護與開發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也做出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明月灣內的古建筑大多得到了修繕,新建的房屋也從形式上與古村整體的古樸風格相協調。在解決新建民居對原有景觀破壞的問題上,其方式值得借鑒。
來講明月灣已經很成功了,村內的古建筑大多得到了應有的修繕;新建的民居也從形式上整合到與整體古村景觀相協調。
從實際旅游效益上來看。即使是在周末,明月灣也沒有大批量的旅游者。從旅游開發上來說,明月灣并沒有做出足以吸引到大量旅游者的特色來,也沒有最大化地運用自己的資源。難以與周莊、同里等水鄉區別開來,僅僅是同樣的水鄉古村。
從配套環境來看,古村開發后,周邊地帶無序建設,不論是區域劃分還是建筑式樣都沒有有效的約束,對整體景觀的協調統一有一定的破壞作用。
(2)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特色,構建獨具特色的古村落文化??梢杂脦讉€元素來概括東村的比較優勢:山(棲賢山,鳳凰山),水(太湖),島(陰山、橫山、大干山、小干山等四島),太湖古村。只有找到一種途徑,把這三個具有比較優勢的因素全部整合到一個規劃概念中來、使每個要素都發揮出各自的能量,才能最大化的發揮東村古村的優勢。湖光、山色、古村,文化四個元素并到一起,便使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世外桃源。能否整合全部因素,使其統一在“世外桃源”這一主題下,在山、湖、島、古村落等四個因素上面齊下文章。建造山水、村落、景觀、人文相統一的獨特的古村落風貌。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 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