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作為中國畫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至今具有濃厚的人文氣質與時代氣質。在山水畫創作中,因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性,同時也造就了不同文化氣質和風格特點的創作內容。黑龍江省自古以來處于少數民族集聚區,又因其與眾不同的山川地貌以及民俗特點,其山水畫創作的內容具有較為鮮明的地域性特征。
在中國,黑龍江位于東北部地區,與俄羅斯領土接壤,是我國的邊境省份。其地域位置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屬性。在歷史的發展中,黑龍江又是滿族的發祥地,其人文文化與民俗特點也具有較為鮮明的特征。由于黑龍江省地理位置較為偏北,維度較高,因此冬季積雪景象較為常見。根據地理文化的特征,黑龍江的山水畫創作也形成了較為特點鮮明的創作風格。尤其山水畫創作中的冰雪主題繪畫,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繪畫創作形式。黑龍江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黑土”文化。
挖掘地域筆墨語言
黑龍江山水畫創作可以說起步較晚,建國后才陸續有了山水畫創作的基本語境。較之中原地區和南方地區,黑龍江在山水畫創作中至始至終沒有建立起自身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風格。在繪畫特點上,筆墨積淀、形式內容等諸多方面都沒有自身的特點和文化屬性。從古至今,在山水畫創作中,人文畫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黑龍江地區自古以來處于少數民族的集散區,所以人文畫在本地區的傳播和影響微乎其微。因其歷史特點,黑龍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少許受到中原以及南方文化影響,但這不能從本質上改變或是影響黑龍江在山水畫創作中的文化根基。
自從建國以后,黑龍江地區在“全國一盤棋”的文化大背景下,開始逐漸吸收和消化傳統山水畫創作的筆墨語言。在其創作的題材中,有了較為明快的作品以及稍有地域特征的創作思路。但這也不能從根本上建立起具有黑龍江特色的山水畫創作語境。此后,“白山黑水”的創作立意,一度成為了黑龍江山水畫創作的主旋律謂之根本,但是因其本地區的人文文化底蘊較弱,又因,龍江地區大部分由林海與山丘、溝壑組合而成,山川地貌較文人畫所表現的秀美、壯麗之境有較大區別。所以在文化修養的提煉與借景創作兩者存在巨大的矛盾載體,因此該領域一直未有較大突破。黑龍江的山水畫創作需要不斷挖掘屬于本地區的文化特點以及表達方式才能逐漸形成屬于龍江區域、黑土文化的山水文化創作。
冰雪畫創作的發展
在黑龍江,冰雪題材的藝術創作形式可以說是多樣性的。在二十世紀兒八十年代,在黑龍江形成了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冰雪畫派。冰雪畫派也將黑龍江的山水畫創作形式帶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冰雪畫派是有于志學先生最初建立的,這一畫派很好地詮釋了龍江地域文化特征,形成了中國畫一個新興的藝術流派。冰雪畫的藝術理念不是重復而是不斷地繼承與發揚,所有的藝術形式完全在于創新與創造。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本地域的文化屬性等等因素結合在一起,冰雪畫派的藝術宗旨是以“冷文化”作為美學體系,創作手段以及筆墨技巧有其獨特之處,在表達冰雪山水題材的作品中,“冷逸之美”作為美學的核心要素,并通過不斷創新的繪畫語境以及繪畫技法來突破“冷文化”所表達的冰雪山水畫特征。
通過長時間的積淀與發展,冰雪山水畫的創作不斷更新以及繼承。在于志學老師的帶領下,北國風光的山水畫形式創作不僅僅是一種繪畫體系,更多地是在展現龍江風情和龍江文化。在其創作領域實在了黑龍江山水畫的一個重大變革與發展。
新生代山水畫的創作與發展
黑龍江山水畫創作形式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自身的人文環境的變換而變化著。在山水畫創作領域,進入到九十年代末期,針對龍江風情的寫生山水小品大量出現。這些山水畫記載和記錄著黑龍江鄉村風貌以及獨特的地理山川。在黑龍江地區,新農村建設不斷是改革和發展的新議題,然而在繪畫創作中,山水畫的創作語言不斷地紀實著龍江鄉村風情,并以繪畫形式展現其特有的建筑形式、地形地貌、人文風情等等。
在黑龍江省,因其自古以來多為少數民族的棲息地,所有受其漢文化影響較弱,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在黑龍江的山川、村莊、部落等地區,形成了有別于中原和南方的人文風景。這種人文風景更多地是表達著樸樸實實的勞動、耕耘、生活、開荒等場景,這是是黑龍江在山水畫寫生中可以淋漓盡致所表現出來的。這些畫面的場景從根本上有別于南方的人文畫創作題材,更加生活化的景象題材也是一種山水畫創作中必不可少的人文素材。黑龍江地貌地形多半以連續凹凸不平的綠樹山丘為主,很少有壯麗的山川地貌,所以其山水畫創作的寫生素材多以本地區的人文山莊以及山丘溝壑為主。其形式類別同樣具有多樣性和地區的人文特點。
“黑土文化”的精髓正是由這種獨特的氣質所形成的,所以在黑龍江新生代的山水創作中,夾雜著濃郁的“黑土文化”,以其特有是視角進行生活化的寫生創作,用以表達龍江風情。新生代的山水創作不斷地運用寫生、紀實等手段進行黑龍江山水畫創作的延續和發展,在未來的創作過程中,“黑土文化”仍然是龍江山水畫創作的主流思緒。
(作者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