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網絡普及,如何把大量信息轉化為便于解讀的圖形視覺語言;如何讓圖形本身作為一種強大的、精確的信息載體在網絡中進行快速、有效傳播是當前信息化社會進程中值得探討的命題,因此圖形本身的創作手法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圖形,包含所有見到的視覺圖像,是帶有信息傳達功能的視覺符號。“符號化媒介“語言”不僅是人類認知和交流的基礎工具與基本手段,也是建構人類文明歷史的基礎,它包括聽覺的、視覺的以及綜合感官下的多樣化形態。隨著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以不同物質形式為載體的符號化信息語言越來越豐富,并在持續演變中不斷深化。”圖形以藝術化的圖與型的方式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表達出來,是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與溝通的重要視覺語言形式;它以各種手法如寫、畫、刻、印及數碼成像等,來處理各種需要傳達的信息;它以傳達設計師們設計理念和述求為最終目的。與文字語言相比,它更形象、直觀,擁有便于大量復制、快速傳播、通讀易懂以及可以跨越任何國家、民族和地域的差異,可以讓任何人通過圖形語言相互了解和直接溝通等優點,深受設計師們的喜愛,成為他們表達設計創意的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和形式。
與此同時,“圖形創意”作為課程,是大部分設計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它與文字、色彩同為構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三大基本要素。如果說傳統的“平面構成”課程,其側重點是針對抽象的范圍內的點、線、面、機理材質、色彩等圖形空間的構成關系和三維感知等關系的探討,那么“圖形創意”課程的側重點則應該是更進一步的解決具像范圍內的圖形表達、圖形創作手法、圖形應用等一系列問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探討如何更新創作思路,使圖形創作手法更多樣化。
圖形創作,一般來說分成創作工具、創作手法和創作思路。其中,創作工具包含了手工的、常規的、電腦的、現代的、亦或是綜合的等等;創作手法即創作形式,指如何根據創作工具本身的特點和材料限制,在創作思路的領導下,創作圖形的過程;創作理念指的是圖形表現的“創意”,就是所謂的創作思路及“靈感”,以此指導整個圖形創作手法。三者密不可分,只有當三者歸一,才能創造出一個具有生命力和視覺吸引力的圖形。但這也絕非易事,需要長久的積累和訓練。故當前先從理性、直覺、手工和電腦這四個方向去深入探討創作手法。
四個方向中,理性和直覺屬于思維層面,屬于靈感的一部分;手工和電腦屬于圖形的加工、輸出層面,是工具的一部分。為了達到圖形的創作手法的多樣性,務必要對這四個部分平衡利用,優勢互補,交替進行。當在項目中,理性代表的計劃型創作無法進行時,那由直覺所代表的游戲型創作模式就可以進行下去,反之亦然。同樣的,對于手工創作和電腦制作也是一樣的。這就是所謂的“混合動力”創作模式,其優勢是不會陷入項目的停頓期,四個方向可以交替快速運行,讓作品可以得到持續的加工。例如:當設計靈感來源于理性思考,那用電腦將其實現。完成后,該制作結果又可以再次成為靈感來源,啟發直覺,進而用手工方式完成草圖。這時候,理性有可以根據草圖尋找新的思路,進一步完善草稿。之后,可以將其掃描入電腦,繼續加工,打印輸出,再用手工方式繼續加工。這個圖形“持續進化”過程可以一直循環輪回,直至完成令作品為止。
“混合動力”解決了如何在一種創作手法達到臨界點時,持續創作的問題,但要想使這個模式發揮效用,要先在創作觀念上根除當下比較普遍的兩個問題:
其一,由于當前電腦軟件的不斷更新,使得電腦制作在精確度、速度和“現代化”風格上都優于手工創作和實際材料,所以使很多創作者過于依賴電腦的圖形設計能力,創作時完全置身于虛擬世界中,徹底脫離真實世界帶給人的各種感官感受。更嚴重的是創作者更多的只是利用理論研究進行構思,都用編程人員設定的功能下進行創作,局限在一樣的標準指令中,這直接導致創作手法和創作理念的雷同。其實電腦原本應該只是一件工具,而不是反過來控制我們的思想和作品。正如保羅.蘭德所說“運用雙手非常重要,那正是你和母牛以及電腦操作員不同的地方。”所以,創作者不應該在創作中放棄直接使用身體和手的感覺,更不應該將自己的創造力和電腦的圖形設計能力混淆,應該認識到自己是個“真正的創意人”。
再者,網絡上各種設計資訊、圖形資料甚多,使得很多創作者將“設計商店”他人設計好的元素:圖形、模板等直接融入其作品中。且不說這樣的大雜燴能不能體現創作意圖,更不用說這樣的行為本身只是“消費”他人的設計,而不是創造。或許,之中有人以靈感匱乏,稍許借鑒為借口,但應該意識到的是這已經不是基于命題的創作,而只是基于各種元素的重新組合和修改而已。相信對于一個真正的創作者而言,作品本身不應該淪落為復制他人的設計,應該是基于個人的經歷感受、個性的材料技術的啟發、個人對課題的感悟、以及其他設計藝術作品的影響等因素相互作用后的創作。再言之,假如創作變成電腦的“奴隸”和素材的拼貼的話,那設計師這份職業也就不再擁有魅力。
總而言之,所倡導的“混合動力”的創作模式,就是把一切事物作為靈感的來源,這其中需要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游戲心態和熱情。這種創作模式可以保妥重復自我的危險,讓創意人在創作中得到自我實現,找到屬于自我的獨特的魅力。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